(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妇产科 甘肃临夏 7311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1月收治并确诊符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病人62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组与纯西医组,各31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状况及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期间。结果:用药后,中西医组病人总体有效率93.55%高于纯西医组74.19%,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病人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异位妊娠;保守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8-0154-02
异位妊娠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妇产科疾病,随着人们生育年龄推迟异位妊娠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1],近30年发病率就已经增加了6倍之多[2]。伴随着血β-HCG测定、超声、腔镜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提升的自我保健意识与医生提升的警惕性,从而使病人在早期能就诊和确诊异位妊娠,为药物治疗创造了时机与条件[3]。当前,如何降低药物治疗不良反应、提升治疗成功率是病人与临床医师关注的主题。本次我院将62例异位妊娠病人分为两组,一组以纯西医治疗,一组以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现对两组治疗过程。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纳入的对象共有62例,均为2016年7月—2017年1月间因发生异位妊娠进入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病人,中西医组与纯西医组,各31例。18岁~36岁,均值(24.2±1.8)岁。
1.2 治疗方法
给予纯西医组病人空腹2h前后,口服50mg米非司酮,一天一次,服用3天;同时臀深部注射50mg甲氨蝶呤。用药后每天进行彩超复查,每隔3天进行β-HCG复查。中西医组病人在纯西医组基础上内服中药宫外孕Ⅰ号方:20g的丹参、10g的炒桃仁和赤芍、40g的紫草、30g的天花粉、2条蜈蚣、15g茯苓、3g炙甘草。对于气虚病人添加党参、黄芪,血热病人添加黄芩、蒲公英,腹痛病人添加土元、元胡,明显呕吐恶心病人添加陈皮、砂仁,阴道出血病人添加煅牡蛎、石榴皮炭。外敷中药:30g的党参、桂枝、赤芍,45g的茯苓、川芎、炙乳香、制没药,20g的炒桃仁 。一天一次外敷。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病人腹痛等症状消失、血β-HCG水平正常,病灶完全吸收为治愈,用药后14天病人觉得腹痛消失、血β-HCG水平与阴道流血减少、病灶完全吸收为显效,病人血β-HCG水平缓缓下降、包块减少、腹痛减轻为有效,病人血β-HCG水平呈上升、需要手术治疗为无效。同时记录两组病人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期间。计算有效率=(显效+有效)/组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的处理通过SPSS 20.0这一统计软件进行,以(x-±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检验以t进行,以(%)来对计数资料进行表述,检验以χ2进行,如果P<0.05,则表明在统计学方面存在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中西医组病人治疗效果总体有效率胜过纯西医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n,%)
3.讨论
异位妊娠属于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的一种,是妇科多发病、常见病。占妊娠的百分之零点五至百分之一,如果不能对异位妊娠进行及时治疗,患者会内出血,从而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许多患者要求保留其生育功能,所以,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治疗非常关键。本次研究,针对早期异位妊娠使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可以提升保守治疗的有效率,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而且可以很多程度上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因此,保守治疗广受孕妇接受。
中西医组应用甲氨蝶呤结合米非司酮的基础上,添加活血化瘀等中药,提高了疗效,避免了手术机率,可缓解临床疼痛等症状,便于患者配合治疗。本次研究,中西医组病人腹痛消失、阴道流血消失、阴道流血消失、包块消失、住院时间均优于纯西医组,并且中西医组不良反应率低于纯西医组,说明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效果明显。
总而言之,异位妊娠病人应用甲氨蝶呤结合米非司酮与中医保守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方法简单、经济实惠,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王美容,傅萍.自拟中药汤剂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价[J].辽宁中医杂志,2016,7(9):1882-1884.
[2]赖筱琍,李恩辉,祁锋.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后输卵管通畅度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4(6):1601-1603.
[3]宋菁华,王克芳,张军,等.腹腔镜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8):677-680.
论文作者:任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病人论文; 中西医论文; 异位论文; 保守论文; 西医论文; 两组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