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战争中的双雄油炸_政治论文

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战争中的双雄油炸_政治论文

相煎在波黑战火中的双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波黑论文,战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1992年3月波黑内战爆发以来,这个亚德里亚海岸的美丽山国就成了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昔日和平相处的居民一夜之间变成了势不两立的仇敌,使用机枪、大炮、坦克等各种现代化武器进行着血腥而野蛮的屠杀,演出了一幕“兄弟霓于墙”的惨剧。1994年11月,波黑内战再次加剧,再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而在这场内战当中分别站在对立阵营、手把大旗的,则是穆族领袖伊泽特贝戈维奇和塞族领袖卡拉季奇。

穆族领袖:伊泽特贝戈维奇

几陷囹圄 不改初衷

阿利亚·伊泽特贝戈维奇生于1925年,在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家庭长大,3岁时全家迁入萨拉热窝,此后一直在相当浓厚的伊斯兰文化氛围中读完了小学中学。由于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丰收的向往,中学毕业后的他选择了大学农学系继续学习,想成为一名农艺师或园艺师。但不久,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又使他对一个人能否在安静的土地上远离喧嚣的社会而生活产生了疑问,他觉得:要想征服自然,首先得理解自然的征服者,不解决人类社会的诸多问题,也就无法求得人与自然的合谐、共存。于是,他一改初衷,转学到了法律系,攻读调整、规范人与人关系的法律。

从那时起,伊斯兰文化的积淀、对真主的虔诚、加上对法律的研修,使一个穆斯林大学生逐渐走上了宣传泛伊斯兰主义的政治道路。由于参加伊斯兰政治活动,风华正茂的伊泽特贝戈维奇因政治罪被判处3年徒刑。3年的铁窗生涯毁掉了他法学家的锦绣前程,但却益发坚定了他对真主的信仰和为伊斯兰事业献身的决心。

出狱后,伊泽特贝戈维奇更以百倍的热情和精力投入了泛伊斯兰主义的宣传活动,他将在狱中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冥思苦想和感悟用笔写了下来,出版了《狱中的思考》一书,探索穆斯林的政治发展道路,他认为:波黑穆斯林的真正出路只能是成立一个独立的、主权完整的穆斯林国家。为此,他写下了《伊斯兰的振兴问题》、《东西方之间的伊斯兰》、《伊斯兰宣言》等一系列著作,宣传他的政治思想。这些政治宣传活动终于为他带来了第2次囹圄之苦。1982年,他因所著《伊斯兰宣言》一书被判处监禁14年的重刑。后虽经减刑,但仍饱尝了8年的铁窗风味。

1989年,南斯拉夫政局剧变,国内多党制浪潮风起云涌,各种民族主义党派多如过江之鲫,全南斯拉夫足有200多个新党冒将出来。政治气候的变化给伊泽特贝戈维奇的命运带来了戏剧般的转折,刚刚出狱的他立刻投入到民族主义政治运动之中,组建了波黑穆斯林党,亲自担任党首,从而开始将其政治理想付诸实施的新的人生历程。

穆斯林的政治理想误入战争泥沼

1990年12月,波黑举行了第2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一次多党大选,穆斯林党与其他2个民族主义政党得到各自所代表的穆族、塞族、克族的支持,因而获得胜利。伊泽特贝戈维奇也当选为波黑共和国总统,从而获得了将他的穆斯林政治理想变为现实的权力基础,加快了走向伊斯兰国家的步伐。

尽管塞族议员强烈反对并以退席表示抗议,波黑议会的穆、克议员于1991年10月以多数通过了宣布波黑独立的决议。1992年3月,伊泽特贝戈维奇又领导、组织了关于波黑是否独立的全民公决。塞族全体成员抵制参加投票,占人口多数的穆、克族赞成独立。塞族针锋相对成立了波黑塞族共和国。从此,波黑土地上爆发了各族之间的流血战争。2年多来,内战的炮火使20多万人丧生、几十万人受伤,推毁了无数个美丽的市镇与和平的村庄,使270万人沦为难民,80%以上的经济设施和建筑受到破坏,造成了上千亿美元的巨大损失。

伊泽特贝戈维奇几经曲折和奋斗,虽然初步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但遍及波黑全境的大规模内战又使他的国家四分五裂,使和平、繁荣竟成了遥远的梦想。

塞族首脑:卡拉季奇

从医生到政治家

拉多万·卡拉季奇作为波黑内战中的风云人物和强硬的政治家,已为国际社会所熟知。人们习惯性地认为,他一定有着一段长期从政的经历和心如铁石的性格。实际上,卡拉季奇直到1990年之前从未涉足过政坛,而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卡拉季奇是塞族人,1944年6月19日出生于黑山的普特尼查村。15岁时到萨拉热窝上学。他毕业于医科学院,之后选择了救死扶伤、延续生命这一崇高的人道主义职业,成为一名精神病学专家。

卡拉季奇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医术精益求精,深受同行及病人的好评和尊敬。闲暇之时,他喜欢自写自吟几段小诗,并先后出过4本诗集。1994年还获得米哈伊尔·肖洛霍夫作家协会奖。那时,他对政治畏而远之、毫无兴趣。甚至到前南斯拉夫政坛风起云涌、多党制浪潮汹涌澎湃、民族主义愈演愈烈之际,卡拉季奇也仍然安于宁静与淡泊,醉心于医学与文学的小天地,对于劝他参加政党、投身政坛的建议,一概婉言谢绝。

1990年7月,塞尔维亚民主党成立后,鉴于卡拉季奇在人们心目中的威望,邀请他出任党的主席,以争取民众、扩大影响。在亲朋、好友、故旧、许多人日复一日地劝说下,卡拉季奇终于脱下白大褂,放下听诊器、手术刀,走入政治斗争的漩涡,担任了塞尔维亚民主党的主席。从救死扶伤的医生变为纵横捭阖的政治家。

为了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卡拉季奇发表文章表示:塞尔维亚民主党是一个民族主义的左翼政党,既不信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也与前南共盟毫无干系,更不是米洛舍维奇的塞尔维亚社会党在波黑的代言人和盟友。但他坚决反对前南斯拉夫的分裂和波黑的独立,反对建立以穆斯林为主体的波黑共和国。因而领导塞尔维亚民主党和塞族议员、塞族民众抵制了关于波黑要否独立的议会表决和全民公决。

决心孤军作战到底的强硬派人物

波黑宣布独立后,波黑塞族成立了“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卡拉季奇成为这一国中之国的总统,他主张按民族聚居区“划地而治”,成立3个民族国家并组成邦联制的波黑国家。

波黑内战爆发后,塞族因拥有前南军队中的8万名波黑籍官兵以及200辆坦克、1000多门大炮和大量军火,占据了战场上的主动权,控制了波黑70%以上的土地。

1993年1月,万斯-欧文和平方案提出后,卡拉季奇签署了宪法原则和军事安排两个文件,但拒绝签署版图划分方案。波黑塞族议会和全民公决也也拒绝了这一方案。1993年8月,以“三分波黑”为原则而提出的欧文-斯尔滕贝格方案提出:组成3个共和国的联盟,塞族拥有52%、穆族控制31%、克族占领17%的领土。卡拉季奇同意接受这一方案,到1993年11月,进一步作出让步,同意穆族拥有33.3%的土地。但占波黑人口43.7%的穆族拒绝接受。

1994年3月18日,克、穆组成联邦,提出两族应占有51%-60%的土地。尽管塞族势孤力单,但卡拉季奇仍表示:塞族不能无限让步,可以出让14%的土地,但必须保证占有57%土地的最低限度。

1994年7月,美、俄、英、法、德五国外长批准了国际联络小组提出的波黑版图划分方案:穆、克联邦占51%的土地,塞族占有49%的土地,卡拉季奇与塞族议会要求修改方案。塞族于8月底举行全民公决,拒绝这一方案。于是,五国外长发出最后通牒,要对波黑塞族实施更为严厉的制裁。塞族的坚强后盾南斯拉夫联盟也改变立场,宣布中止与波黑塞族的一切政治、经济联系,封锁南联盟与波黑塞族的边界。美国不久后也宣布单方面解除对波黑穆族的武器禁运。波黑穆族则趁机于1994年11月发起大规模进攻,攻占几百平方公里的土地。面对这空前的困难与危局,卡拉季奇宣布:塞族决心孤军奋战到底,全国进入战时紧急状态,并进一步征召大学生入伍,严格对经济、贸易的国家管制。塞族军队也后发制人、发起反攻、夺回失地。在这危急之秋,卡拉季奇再一次显示了其强硬的政治家色彩和性格。

标签:;  ;  ;  

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战争中的双雄油炸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