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永吉初级中学 748100
摘 要: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以及数学语言的表述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形成,以及知识的认知、掌握、应用等能力的形成,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准确把握教学语言和数学语言,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对教学语言的提炼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语言 数学语言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直接影响到实际教学效果,表述准不准确、恰不恰当、是否真正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定理、法则、公式、思想、方法等知识的认知、理解、掌握、应用等都至关重要,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语言的口头表述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形成。把握好可以事半功倍,把握不好则事倍功半。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数学教学的启示,就该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数学教学语言的专业性——正确性、规范性、简洁性
1.正确性。
教师在对数学的概念、性质、定理等表述上一定要正确,不能忽视了一些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一个平面上,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有些教师往往说得多了就会无意识把“在一个平面上”忽视掉导致错误;叙述△ABC时,有时会不说“三角形”导致学生书面表达上也容易漏写“△”。
2.规范性。
对数学符号语言的表述上要规范,不能形成习惯性的错误。
3.简洁性。
数学语言本身就具有言简意赅的特征,该简的切忌过繁。教材中已经给我们作了最恰当的诠释,比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SAS、ASA、AAS、HL”就用几个字母就把全等的条件说得一清二楚。
二、数学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有效性、通俗性、启发性
1.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时,如何最大程度地通过教学语言使得教学达到有效性?可以结合不同教学内容提炼加工融入一些“趣味元素”,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在最快的时间掌握知识。比如,一些小口决、顺口溜,甚至利用肢体语言进行演示。例如,在讲授直角坐标系中的轴对称时,我把坐标规律概括为一句话——“对谁谁不变”。这样学生做起题来又快又准,又不需要画图,很省事。在诠释完全平方公式的时候,对于二次三项式的特征把握我总结成“首平方、尾平方、积的二倍在中央、中间符号看前方”;在整式乘法中讲平方差公式时总结成“一项同一项反,两项平方再相减”。在进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求解时编成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没有解”。这样学生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法会迅速掌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也达到了最佳的课堂效果和最大的课堂收益。
2.通俗性。
教师要能准确娴熟地把握教材,走进学生生活,让教学语言生活化、通俗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比如,在讲“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可以创设一个室外活动场景:让两个同学在篮球场上进行演示,一个同学沿篮球场的边从一个顶点走到对角顶点;同时,一个同学直接沿对角线走到对角顶点。通过比较他们到达时间从而获得对知识的直观感受。
3.启发性。
教学语言是否具有有效的启发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对问题的有效解决。讲得太多容易养成学生的依赖思想,讲得含糊容易引起理解上的歧义。怎样才能达到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思维,对于不同的知识、不同的对象都有不同的标准,比如概念、法则、公式等教学要让学生从关键的字词、数学符号、图形等进行观察、动手操作、思考、归纳、交流等逐步认识、了解掌握知识,而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教师的启发性语言更是相当重要。比如,在进行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时,证明思路的探寻主要引领学生从题目条件进行分析,一般思路是先根据已知、图形找直接能利用的条件,再找可以推出的条件,然后根据条件、图形选择准确的判定方法。
三、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影响
在平时教学中,遇到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时,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第一,词不达意;第二,条理不清;第三,逻辑混乱;第四,不能用专业术语(符号、式子、图形等)表达。以上这些问题,其实也是由于教师平时忽视了对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订正造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对学生平时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更正培养,进而迁移到书面表达。比如:在进行文字命题的证明教学时可以以其为契机,进行数学语言的使用培训,讲清一般数学语言的三种类型——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以及它们的表达特征和相互联系,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数学语言的严密性、规范性、简洁性对于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四、结论
总之,要使数学课堂取得最大有效性,涉及到方方面面。而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学用语,不论是知识的传授、师生的互动,还是对学生的评价,都对学生有着很深的影响;也直接会影响到一节课的效果。只有不断地去总结、学习、探究,才能找到适合学生的最好教学方式,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论文作者:刘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12月总第1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9
标签:语言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启发性论文; 简洁性论文; 教育学》2017年12月总第1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