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与国际接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报论文,中国论文,社会科学论文,人文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91(2001)01-0109-02
21世纪,是全新的知识经济的时代。其表现形式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文化既独放异彩,又呈多元融汇的趋势。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必然带来全球性多元文化新的大发展。就这一大趋势和大背景看,中国的图书、期刊出版业在与世界出版文化接轨的过程中,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是一支不能忽视的重要的方面军。从地域分布和研究的内容看,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所处的各自的地域优势基本覆盖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积淀的渊薮,研究的内容涉及了中国有代表性的独特的地域文化的诸多方面,反映了中国区域历史和地域文化的特点。从新世纪世界范围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总趋势看,无论从内容、装帧、印刷诸方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也必须逐渐与国际接轨。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飞速发展的网络传播信息技术对于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对于中国的出版业来说,跨入新世纪之后的直接挑战,就是面对即将恢复加入的世贸组织。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催人奋进的时代背景看,进入21世纪之后,我们面对的生产形态,是世界范围内革命性变化所带来的书刊印刷业的革命性变化,它赋予了传统文化传播方式与传统的编辑方式以全新的活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在编辑出版方面,实质上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编辑出版业的一次空前的革命。知识经济时代,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它为编辑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供使用的高科技成果,诸如编辑背景的网络化、编辑手段的电脑化、编辑模式的屏幕化、编辑流程的高效化、编辑管理的自动化和编辑知识的共享化。二是从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看,也要走出国门,将我们的文化融进全球性的文化圈子。但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同样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这里主要指来自国外图书出版机构对国内出版业的冲击,如果没有积极的参与意识,不把自己融入到整个国际出版文化的大潮中去碰撞和发展,要与国际接轨,是无从谈起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新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同样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世界范围的竞争和挑战,不能等闲视之。
经济的发展,是文化繁荣的标志。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必然带来文化方面的多元交融。同理,知识经济在世界范围的实施,必将使世界各国的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的整理、交流和发展,同时也将使得各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得到展示。为我国编辑出版行业的一个主要方面军——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走向世界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多元,长江、黄河等大河水系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字、书籍、印刷术、书院、故宫、长城、石窟、建筑、园林、古文化遗址等,地上地下,再现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历史。一方山水养育一方盛景;一方山水也滋润一方文化。中国的古文化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如明珠般星罗棋布。而中国的高等院校的布局,从地域的角度看,正好与这些古文化景点和遗址相处。从区域文化研究的角度讲,每一所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就是这一地域文化的研究中心和承载者,而地域性的文化,又独具魅力,备受青睐。也就是通常说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改革开放的20年,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世界也在极大地关注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在新的世界里,这种发展趋势将得到进一步强化。无论从经贸,还是从文化交流诸方面看,越是这样,汉语言在世界内范围的使用和影响也就越大,并将逐步发展成为国际性语言。因此,无论从国际文化的需要,还是从中国文化走进世界的历史必然看,都需要承载着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报走向世界。江泽民主席在建国50周年庆典时指出:“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走过了五千年的历程。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卓越创造,为世界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新的千年中,中华民族必将以自己的灿烂成就,为世界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就是要把祖国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通过人文社会科学学报这个通道传递到世界各地。
进入90年代,尤其是世界之交,中国期刊阵容最大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其印刷与装帧同样发生了历史性变迁。主要表现在:一是不少学报已按照国家要求改为国际标准型大16开本;二是封面用纸讲究,装帧风格新颖,有的还要覆膜;三是内页印刷用纸档次提高,或为60开双胶,或为专用双胶。这些现象说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已经起步,正在向国际化的方向迈进。
刊物的包装,除受制于经济因素之外,实质也是一种文化层次的反映,不能轻视。经常接触国外期刊的有识之士,早已发现了这个问题。如龙应台在《读书文汇周报》1998年11月7日《趟过不同文化的河流》一文里,对我国的期刊作过比较,认为无论从内容到纸张、装帧较过去已经好多了,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距离的。同年11月18日《中国文化报》也刊有《中国内地期刊在美国市场亟待打开》一文,也谈到期刊印装的问题。相比之下,我们的期刊纸质粗糙,印刷亟待改进。这是进入国际市场的硬件。
可见,高校学报要走向国际,除内容之外,印刷包装一定要上档次,即印装精美,颇具收藏价值才行。作为从事多年学报编辑工作的办刊人,在中国印刷出版业即将进入“WTO”的时候,我们企盼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的文稿质量、编辑质量、印刷质量能与大时代的脉搏相衔接,从内容到形式,以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不仅使期刊能在世界期刊文化之林中占一席之地,而且将其承载的中国历史文化融于世界文化的大舞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