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互联网+创新平台构建思路的探析论文_肖应祺

高职院校互联网+创新平台构建思路的探析论文_肖应祺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与化学工程系 安徽淮南 232007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高职院校创新团队建设现状,提出了高职特色化互联网+创新平台构建思路和设想,该创新平台有利于高职院校创新经验的积累、有利于高职院校创新团队的建设、有利于高职院校创新能力的提升,且符合高职院校的实际,为高职院校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供了有效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平台;构建

1 引言

当前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存在着科研定位模糊、科研机构边缘化、科研论文化、科研经费不足以及制度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团队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体水平较低,在创新团队建设上往往是模仿高等院校的模式,没有特色。而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科研的引领,因此寻找一条适合高职院校创新团队建设的道路尤为重要。互联网+创新平台模式的构建为推动高职创新团队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2 平台建设目标

高职院校创新平台的建设重点是寻找突破口,构建能彰显高职院校特色的创新平台。不照搬或模仿高等科研院校科研模式,不盲目追求重大课题的研究,要特别注重科技创新经验的积累,积少成多,从而可以承担重大课题的研究,然后通过重大课题的引领,全面提升学校的创新水平和科研能力。高职学校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因此科技创新要从生产一线着手,先服务于生产技术创新,再服务于产品研发技术创新,逐步形成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创新体系。

同时高职院校创新平台的建设要从传统的以技术发展为导向、科研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的科技创新活动转向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开放创新为特点、用户参与的模式。因此高职院校互联网+创新平台的建设目标就是建设开放的、互动的、合作的并具有示范和引领性的新型平台。

3 互联网+创新团队平台模型

3.1 网络化创新平台

互联网+创新平台是一个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网络平台,是一个科研人员、企业用户、大学生交流分享的平台,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网站,是一个基于大数据的资源中心。

3.2 开放式创新平台

互联网+创新团队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团队是开放的、项目也是开放的。

首先,传统的创新团队是以高职院校的教师为主,而互联网+创新团队是自由开放的。企业用户,特别是企业各生产一线部门可以直接加入创新团队,实现科研人员与技术人员甚至是技术工人的直接互动,拉近科研人员与生实践的距离。同时高职院校各院系的科研人员、甚至其他院校的科研人员可以自由组合,打破院系之间、高校之间的信息壁垒和交流障碍。

其次,开放性也体现在分享上。平台是互助与分享的空间,团队可以在这里分享创新的经验、知识、困难和体验。可以举办创新大讲堂、创新训练营、创新竞赛、创新论坛、创新访谈等活动,从而提高团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还可以促进技术的交流,建立起有困难大家帮,有经验大家学的良好创新氛围。最大程度激发团队的创新精神和积极性,使得创新成为团队兴趣和爱好,而不仅仅是科研任务。

最后,平台项目是开放的。项目可以是高职院校设立、企业设立、或者企业的某个部门设立,也可以是其他高校设立。相关用户都可以通过注册和认证后,按照一定要求和程序发布项目任务和接受任务。

3.3 项目管理

3.3.1 生产型技术项目

高职院校科研能力水平不高,重大科研项目承担较少。因此平台初期的项目主体是生产型技术项目,主要服务于企业生产一线,解决生产中的各种小型问题。让科研工作与生产一线直接对话,减少中间环节,积累团队经验,稳步提升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这类项目时间紧,多而杂,因此项目要分类、分级管理,同时做好时间管理。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服务于企业生产一线,可以通过他们建立与企业间的联系,从而获取初期的项目支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2 科研型技术项目

通过解决企业的小型生产项目,建立起与企业良好的桥梁,让企业逐步对高职院校产生好感和信心。深入开展中大型项目的校企合作,申报各类横向课题,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和科研质量。

3.3.3 科技创新项目

科研在相关领域有了充分积累,科技人才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后,可以申请重大科研项目,发表各种学术论文。以重大项目为引领,促进基础创新水平的提升,带动整体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上台阶,由此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优秀的科技人才可以从生产型技术项目中发掘出来,构建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而小型生产型项目可以交给年青教师、新进教师或者学生,使得创新人才的培养生生不息。科技创新项目是示范和引领,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生产项目是保障和孵化器,是高职院校的科研特色,是培养科技创新团队的摇篮,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基础。

3.3.4 项目资金

项目分为免费和收费两种。零星的、特别小的项目可以免费,让用户直接体验。而有难度的项目需要用户提供一定的资金。这样可以缓解高职院校项目资金少的问题。当科研技术能力有所提高后,可以争取国家各类项目资金的支持。

高职院校的科技发展道路可以借鉴淘宝网的发展模式。淘宝网是从个体、小型商家着手,先免费或者收取少量费用,逐步建立了天猫等高端商务平台。高职院校也可以从小项目开始,先免费后收费,逐步向大型项目发展。

3.4 平台管理

高职院校互联网+创新平台管理的核心是创新团队和项目过程管理。对于同一个项目,团队与团队之间可通过竞标的方式获取。高职院校可设立评审委员会,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型设置不同的条件。中小型项目在满足系统设置条件的情况下可自动通过评审,节约评审时间;而大型项目需要评审会评审。通过团队的严格管理提高项目质量、培养团队竞争意识,对用户负责。

3.5 项目产业化和知识产权保护

高职院校互联网+创新平台虽然是开放的、自由的,但也要注重团队和个人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严格的平台保密制度,避免成果被窃取和盗用。可以与专利等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合作,建立平台知识产权保护模块,方便团队和个人可以直接通过平台申请各种知识产权的保护,有效维护权利人的合法利益。

4 结论

技术创新对于团队的要求主要有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智力的提升需要为团队提供学习平台、学习的文化氛围,非智力因素需要有丰富的技术经验积累,有能够突破体制障碍、跨学科的、有活力的创新团队。高职院校互联网+创新平台为解决技术创新团队智力和非智力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平台的创新大讲堂、创新论坛、创新竞赛、经验分享等为团队提供学习途径。平台的开放化、自由化使得团队成员的组建更自由更合理,同时平台项目主体是企业小型项目,更贴近生产、与高职教学工作结合更精密,有利于团队经验的积累。这种开放、自由、小型化的互联网+创新平台建设方案为高职特色的创新团队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高明.高职院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34):63-66

[2]王家爱.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路径研究.学理论,2012(34):226-228

[3]曹民.高校院所4P服务平台的建设及推广初探.技术与创新管理,2017

[4]郭丽芳,王飞,胡沁春,尤小泉,张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7

[5]晏自翔,张小军.资源视角下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当代职业教育,2014(12):46-49

作者简介:肖应祺(1982—),男,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建设工程与管理方向

论文作者:肖应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  ;  ;  ;  ;  ;  ;  ;  

高职院校互联网+创新平台构建思路的探析论文_肖应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