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兴国论文_李秀明 裴艳霞

设计者:黑龙江省绥滨农场学校中学教师 李秀明

点 评:黑龙江省绥滨农场学校中学骨干教师 裴艳霞

学情分析: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已深深融入人们的生活,并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和交往方式,拓宽了学生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加深了学生对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感性认识。同时九年级的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进一步加强,再复习时“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更强。但是,面临升学考试的巨大压力,需要学生识记和运用的知识点比较多,一些学生存在着畏难情绪。

优势:九年级学生生活阅历更加丰富,尤其是接触到众多电子产品,更直观的了解到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现实,对于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的认识也就有了一定的现实基础。

同时,学生的理解能力明显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增强,在教师的点拨之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当前的社会现实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读。

劣势:知识的理论性很强,论证角度众多,学生在识记和运用知识点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创新精神

2、能力目标:①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并学会正确分析相关的社会现实

②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知识目标:①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

②理解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和途径

重点:基础知识的夯实

难点:八九年级相关知识点的整合与应用

知识点梳理:

1、科技的重要作用?

2、科技的现状?(优势和劣势两方面)

3、为什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①教育促进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角度②有利于个人生存发展的角度)

4、如何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从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两个角度分析)

高频考题:

1、列举近年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

2、怎样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

3、青少年如何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常考题:

1、评选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意义?

2、取得重大新科技成就的意义?

近3年来未考题:

1、各项科技事业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2、各项科技事业取得巨大成功说明了什么?

3、你打算怎样向科技工作者学习(或者科技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给你哪些启示?)

4、国家重奖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说明了什么?

教学流程:

一、导入:科技成就组合展

(一)播放神州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成功的视频

(二)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2016年6月12日23时3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

(三)2016年6月20日,国际超算大会公布了新一期世界500强排名,我国自主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成为全球运行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中国“超算”上榜总数量首次超过美国名列第一。

(四)2016年9月25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巨型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宣布落成启用。习近平主席发来贺信,向参加研制和建设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建设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点评:时事政治是每年中考的必考考点,特别是与科技相关的时政,经常被选为材料分析题的背景材料。本环节引用一组最新的科技成就,既能让学生了解到最新时事,又紧扣中考,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归纳总结

1、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① 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 。(优势)

②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取得成效。

③ 科学技术的作用。

以上结论学生可自己分析得到,还需在教师引导下得到结论④创新精神的重要性,这部分是人教版五四制九年级教材内容,在这里指导学生进行应用是为了达成知识整合和训练学生综合性思维的目的。

2、列举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成果?

(点评:这一教学环节教师让学生自主分析材料,得出结论,这种做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九年级的部分知识点,在学生可能考虑不到的情况下,由教师引导学生呈现出来,达到了知识的整合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体现了复习课的宗旨。)

3、图表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①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②要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进行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4、要解决图表中的问题,你有哪些好建议?(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合理化建议?)

(点评:图表材料的展示,用非常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看到我国在科技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此处教师对知识的拓展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紧扣中考,并能恰到好处地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答题方法和技巧。)

三、能力提升 互考互答

针对本课涉及的及你所了解的科技成就的所有材料,你还能提出哪些典型问题供我们备考?并给出至少三点答案。

教师需要在这里点拨中考的典型问题,常见问法。

预设:

①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②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意义?

③以上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怎样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④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是 和

(点评: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本环节设计注重知识的生成,精彩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教师进行了充分的预设,由于预设充分,教师不至于手足无措,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中考链接

(2016年)31、【引领科技 展望未来】

材料一:2016年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李克强总理出席并强调,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

(1)国家举行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有什么意义?(3分)

(2)列举我国近年来取得的两项科技领域重大成就?(2分)

(3)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什么能力?(2分)

(4)你打算如何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人才?(3分)

(2014年)31、【科技引领】

材料一:2014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主席习近平首先向获得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 ,颁发奖励证书。

材料二: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评选获奖名单揭晓,蛟龙号团队获得创新奖。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材料中获奖的是哪两位科学家?(2分)

(2)国家评选最高科学技术奖有什么意义?(2分)

(3)列举近两年的科技成果?(2分)

(4)“蛟龙号”团队获得创新奖,请你说出创新的意义?(3分)

(5)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要把更多的“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应该怎么办?(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回答)(2分)

(6)感悟上述材料,中学生应该怎么做?(3分)

(点评:展示了两组中考题,既能让学生见到中考真题,又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练习,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总评: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始终是中考热门考点之一,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以形象、鲜明的背景材料引入,并以这几则材料为主线,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呈现知识点,再围绕着材料由学生设计问题,教师引导,层层深入,得出结论。一条线贯穿整节课,使得课堂内容条理清晰。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高质量的课堂其导入必须十分精彩,精彩的开始就像磁铁,紧紧地吸引学生思维。本课选用最新的时政材料导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关注时事,渗透时事教学。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离开时代性特征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那将是一潭死水和空洞说教,无法唤醒学生与教师课堂灵感与智慧,更无法闪现课堂教与学的生成性东西,而时政教学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在这一节教学中,引入了“神州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成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超算‘神威•太湖之光’”、“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巨型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宣布落成启用”等最新的时事,紧扣中考时政要求,也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三、追求课堂的有效生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生成性课堂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生成。通过互考互答环节,生生互动,并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生成知识。这样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由学生经过自己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印象深刻,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交互式白板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增加了课堂容量。

整节课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学生积极参与,过渡自然而不生硬,师生共同探究有关知识,培养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时地组织引导学生,充分肯定学生,并能及时规范学生的回答思路和内容,有利于学生规范意识的培养。

论文作者:李秀明 裴艳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  ;  ;  ;  ;  ;  ;  ;  

《科教兴国论文_李秀明 裴艳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