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婞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产科;广西桂林541002)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和孕期筛查,诊断及护理干预的效果,进一步探讨其对控制孕妇早期血糖和改善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5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干预组250例,对照组250例,比较两组的妊娠结果。结果:经过系统的孕期管理及护理,干预组在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胎儿异常情况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进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加强健康教育及积极的护理干预,对控制病情及降低母婴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妊娠 糖尿病GDM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9)01-0117-02
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的患者妊娠,称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糖尿病,又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糖尿病孕妇中80%以上为GDM,糖尿病合并妊娠者不足20%,我国发病率为1%-5%,。GDM患者糖代谢多数于产后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2型糖尿病机会增加。糖尿病孕妇的临床经过复杂。对母儿均有较大危害,必须引起重视【1】。主要原因是妊娠期胎盘分泌激素(生长泌 素、雌激素、孕激素、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等)的抗胰岛素作用。妊娠期糖尿病属高危妊娠,对母儿健康及生命安全均有较大的危害。本研究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妊娠期糖尿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产科门诊建卡保健者850例,其中500例为从早孕开始在我院定期产检建卡,监测,治疗护理者为干预组;随机抽取500例为同期孕妇,无正规产前检查记录,亦无正规监测治疗记录者为对照组。干预组: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9.5岁,文化程度:初中100例,中专60例,大专以上90例,初产妇150例,经产妇100例;对照组: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30岁,文化程度:初中120例,中专70例,大专以上60例,初产妇130例,经产妇1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GDM检测方法与标准【2】:孕妇在妊娠24-28周进行糖筛者,空腹将50克葡萄糖溶于200毫升水中,5分钟内服完,从开始服糖计时间,1小时后测末梢血,若≥7.8mmol/l(140mg/dl)为50克葡萄糖筛查阳性,若糖筛查阳性者或凡有糖尿病家族史,孕前体重≥90公斤,不明原因流产,死胎,巨大儿或畸形儿分娩史,本次妊娠胎儿偏大或羊水过多,孕前有多囊卵巢综合症,有乙型肝炎携带者,禁食12小时后口服OGTT葡萄糖75克,测空腹血糖及1、2、3小时4个时点的血糖,正常值为5.6、10.5、9.2、8.0mmol/l,仅1点高于正常值,诊断为糖耐量受损,结果2次异常,或2次空腹血糖≥5.8mmol/l,任何一次血糖≥11.1mmol/l,且空腹血糖≥5.8mmol/l,可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2】.
3.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²检验。本组研究显示,做好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监测和精心护理干预,对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护理干预
2.1.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干预组95%患者都有担心糖尿病本身以及药物会影响到胎儿正常发育,而出现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同时妊娠期反复进行血糖监测检查治疗,也进一步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认知能力及性格特点,选择最恰当的沟通方式,鼓励她们正确对付疾病,并转移至高危门诊,完善高危登记,统一管理,定期上课,发放宣传小册子,播放DVD,健康教育处方等多种形式向孕妇宣传GDM的有关知识,减轻她们的焦虑情绪,孕妇的焦虑抑郁情绪状态,可影响患者的血糖控制。反复讲解糖尿病是可控、可防、可治的疾病,及讲解降糖治疗的必要性和孕期血糖控制稳定的重要性,鼓励她们正确对待疾病,提高自我监护和自我护理能力,与家人共同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定期来院产检,积极配合治疗。
2.2.饮食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最主要和最好的治疗方法之一为饮食控制疗法<3>。部分GDM患者仅需要饮食控制就可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告知患者禁食、限食及可食食物。GDM患者理想饮食是既能提供维持妊娠的热能和营养,不会引起饥饿性酮体症,不致影响胎儿发育,又能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含量,不致引起餐后高血糖【4】。宜少食多餐,GDM孕妇早期需要热卡与孕前相同,孕中期每周热量增加3%-8%,其中碳水化合物40%-50%,蛋白质20%-30%,脂肪30%-40%。主食以粗粮为主,多食富含纤维素,各种维生素,微量原素,如蔬菜、瘦肉、水产品等,又因孕中期由于钙需要量增加,血清降低致蛋白质结合钙减少,造成孕妇血钙下降,因此糖尿病孕妇需要补充钙剂,或多食含钙多的食物,如多食牛奶、豆制品,且限制甜食,避免因血钙低诱发妊娠高血压及早产儿的产生。80%-90%的孕妇可通过控制调整饮食,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6>。坚持低盐饮食,使每月体重增加不超过1.5公斤,整个孕期体重增加不超过9公斤为宜。目前认为理想的血糖应控制在空腹5.0mmol/l左右,餐后2小时≤6.7mmol/l,教育糖尿病孕妇应注意食物的烹调、加工方法、蒸煮时间,这样才能有效控制血糖。
2.3.运动疗法:当饮食治疗后血糖控制不理想时,可加强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一种辅助治疗,运动强度以自己能耐受为原则,运动方式有散步、孕妇操、太极拳等,时间为30分钟至一小时为宜,注意不要过量运动和超强度的运动,如举哑铃、跑步等。制定运动计划,持之以恒。骨骼肌的运动除消耗能量外,还有增加胰岛素与受体结合的左右【3】,改善脂肪代谢紊乱,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运动类型要根据有无并发症、年龄、体力等选择有氧运动。
2.4.重视孕期卫生,预防感染:感染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糖尿病并发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为12%-20%,糖尿病女性比非糖尿病女性高出2-3倍<8>。因糖尿病的白细胞有多种功能缺陷趋化性,吞噬作用、杀菌作用均显著降低,血糖控制不好,易发生感染。感染亦可增加糖尿病代谢紊乱,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孕妇应当每天勤洗澡,勤换衣,以棉质为宜,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以降低皮肤、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2.5.加强孕期管理:产检频率,孕28周前每月一次,孕28-36周每月2次,孕36周后每周一次,如有异常情况则增加检查次数,必要时住院治疗,本组确诊后即转入高危门诊,并由内科医生协助密切配合。产检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因糖尿病可导致广泛血管病变,使小血管内皮细胞增厚及管腔变窄,组织供血不足而使血压升高。故妊娠早期应了解基础血压,妊娠中期应根据平均动脉压作妊高征的预测。又因羊水中含糖量过高,刺激羊膜分泌,而使羊水过多及巨大儿发生率增高,故除一般产检及血糖监测外,还需要进行肾功能监测、眼底检查,做好宫高、腹围、体重的监测等,指导孕妇正确数胎动,了解胎儿宫内情况。因孕妇高血糖本省可降低胎盘对胎儿血氧供应,胎儿高血糖及高胰岛素血症致使胎儿耗氧增加,易引起胎儿宫内缺氧,故孕32周后在静躺或静坐的情况下,每天早、中、晚数胎动各一次,每次书一小时,正常3-5次/小时,3次相加乘以4≥30次,若胎动≤3次/小时,或12小时胎动≤10次,均视为子宫胎盘功能不足,胎儿有缺氧情况,应及时来院检查处理。
4.结果:两组孕产妇及胎儿情况比较,对照组的妊高征羊水过多,胎儿窘迫,早产等并发症明显高于干预 组,经统计学处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5.讨论:从上面表可知,糖尿病对妊娠的孕妇和胎儿影响极大,在妊娠不同时期,糖尿病的影响有所不同,如早期因高血糖可使胚胎发育异常甚至死亡、流产;中晚期因孕妇血糖高,血糖可通过胎盘,而胰岛素不能通过胎盘,使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而引起巨大儿发生率增加,使在分娩是出现难产和产伤的机会大大增多,胎儿畸形率、早产儿发生率、胎儿生长受限率、死胎及新生儿死亡率也大大增高。目前妊娠期糖尿病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糖尿病的控制除了与合理治疗有关外,与患者具有的健康知识、信念、遵医行为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关。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造成的上述危害与疾病病情程度、孕妇血糖升高出现的时间以及孕期血糖孔子水平密切相关。因此重视孕期糖尿病筛查,尤其是对高危因素的孕妇早期进行糖筛查,一旦确诊为GDM时,应按高危患者定期产检,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鼓励坚持饮食控制、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必要的胰岛素治疗,尽可能使孕妇血糖空盒子在正常范围,防止低血糖反应、高血糖及酮症酸中毒的发生,使GDM患者安全度过妊娠期及能降低产妇远期糖尿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黄人健 李秀华 妇产科护理学高级教程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11.102
(2)谢幸 孔北华 段涛 主编 妇产科学 第9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07.107
(3)贾云 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孕期护理 护理学杂志 2007.12.(22).66
(4)邓雪梅 林小玲等 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及护理体会 2008.5.(6.).1043
论文作者:龚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糖尿病论文; 血糖论文; 孕妇论文; 胎儿论文; 妊娠期论文; 孕期论文; 患者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