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有效性探讨论文_张柯

(湘潭市雨湖区窑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部 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有效性。方法 将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选取在我院接受医护服务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120例患者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以随机数字法方式进行分组处理。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总结并对比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评分与总医疗时间、总医疗费用。结果 实验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总医疗时间以及总医疗费用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实验组III、IV级心功能评分患者数量明显少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有效性突出,可以更好的提高患者康复效益,在降低医护成本的同时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值得在临床中普及。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综合护理;有效性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中危重症,患者的病情普遍危机,临床病死率较高[1]。急性心肌梗死之后的心律失常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有统计发现约有75%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梗死急性期会合并心律失常[2]。所以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也需要高度重视心律失常的干预。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本文以对比总结方式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选取在我院接受医护服务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120例患者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以随机数字法方式进行分组处理,分组结果为:实验组60例患者,男性患者37例,年龄中位数58.4岁,发病到入院时间中位数3.2h;常规组60例患者,男性患者36例,年龄中位数57.7岁,发病到入院时间中位数2.9h。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以及发病到入院时间等资料差异不突出,组间对比结果无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主要涉及到褥疮休息、吸氧、24小时心电监护、病情观察等。

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密切观察病情,心率时常一般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1到2天,特别是在发病内24小时比较多年,按照这一特征护理人员需要强化期间的巡视与护理,在患者出现头晕、心悸、气促等先找症状时需要及时提供急救处理;2、控制诱因。护理人员需要样儿控制每天的探病时间以及探病的频率,最大程度控制病房噪音的干扰,同时维持病房内温湿度的稳定性;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关系建立,同时为患者提供疾病认知指导,促使患者可以更好的认知疾病现状并了解疾病特征,强化治疗信息,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对医护操作的依从率,降低应激心态的发生;4、健康宣教。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宣教手册,按照宣传讲座以及宣传资料为患者提供宣传教育,借助每次查房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指导,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益;5、认知干预。为患者介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诊断、治疗预后等知识,指导患者如何预防、应对病后心律失常,提高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认知,改变患者以往错误的认知,保持良好且客观的心理情绪。

1.3观察指标

总结并对比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评分与医疗时间、总医疗费用。

心功能采用NYHA分级标准,划分为I、II、III、IV级,IV级为心脏无法支撑任何体力活动。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应用SPSS19.0软件实现对所有数据的统计、总结以及分析对比。数据在录入软件之后通过计数、对比方式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应用均数方式统计(如19.6±4.4),数据在对比后以P值方式检验,以0.05作为标准,在<0.05时代表数据对比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反之则无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总医疗时间以及总医疗费用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实验组III、IV级心功能评分患者数量明显少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抢救状况对比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比较突然,病情发展速度快,流行病理学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患者中约有50%的患者在发病之后1小时内出现院外猝死,其主要原因在于致命性的心律失常[3]。有研究显示,发病之后1小时内死亡的概率最高可达50%,所以提供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服务措施是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维护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4]。

综合护理主要是按照临床诊疗服务模式所提供的一种全面性、标准化护理模式,其主要是按照标准化治疗与护理的基本流程,促使患者可以从入院到出院中接受规范性的医护服务,根据患者疾病发生的风险提供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帮助,在提高患者身心舒适度的同时提高患者的尊医行为,同时在提高患者康复效率的同时降低医护成本,从而促使患者的身心压力得到显著的缓解和改善,从而达到护理服务水平的有效提高[5]-[6]。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总医疗时间以及总医疗费用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实验组III、IV级心功能评分患者数量明显少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借助本次研究结果可以基本并明确综合护理措施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有比较突出的影响,可以更好的提高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控制效果,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益,对于患者的预后效益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有效性突出,可以更好的提高患者康复效益,在降低医护成本的同时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值得在临床中普及。

参考文献

[1]李凯,赵振娟,夏志强.急性广泛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监测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7,15(11):467-468.

[2]朱红英,张志蓉.院内外综合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预后质量及家属照顾能力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4(14):155-156.

[3]徐琼英.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2):1670-1670.

[4]赵喜兰,黎明,刘继终,etal.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7):2045.

[5]牛洪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缓慢心律失常应用临时起搏器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2017,31(12):1984-1988.

[6]石美兰,汤朕,张静.优质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PCI治疗后的临床应用效果及预后观察[J].贵州医药,2017,13(2):244-245.

论文作者:张柯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有效性探讨论文_张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