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进入稳步增长的新时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经济论文,新时期论文,稳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稳步增长的新时期,世纪之交全球经济持续发展的势头进一步看好。如何趋利避害,把握有利的外部环境调整发展经济,仍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
1996年,国际经济领域没有出现重大的突发性或干扰性因素,世界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平稳中有增长,增长中有调整。呈现出一些突出特点:
(一)世界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势头,进入积极平稳运行的阶段。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1996年全球经济可增长3.8%,略高于上一年的3.5%,这是自1988年以来最快的增长速度。
发达国家估计由去年增长2.1%上升到增长2.3%。其中,美国经济保持了长达6年之久的稳健增长,失业率、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率分别是最近7年、15年和30年来最低的,劳动生产率在西方七国中则是最高的。在诸如汽车、计算机、钢铁和纺织等领域,由于得益于技术的日益进步和竞争力的提高,美国重新夺回了产业和技术优势,出口市场扩大,贸易赤字缩小。目前,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已高达7.2万亿(时价)美元,1996年仍可增长2.5%,其经济霸主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又趋于巩固。日本在几近摆脱“泡沫经济”的后遗症后,由于实施“大型公共投资”计划,国内需求上升,1993年以来连续3年近乎零增长的经济开始加快,1996年可望增长2.2%。欧盟向货币一体化迈进的过程中,全力推动建立单一货币,紧缩开支,经济只增长了1.6%,略低于上一年。
发展中国家基本保持6%左右的增幅,且各地区经济增长势头普遍趋好。拉美经济已从墨西哥金融危机的重创中恢复,非洲经济出现了20年来最好的增长记录,增幅分别为3%和5%。亚洲经济有所减速,仍可超过7%,并加快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转型经济国家中,大多尚未恢复到1989年的水平,但基本走出体制转轨和经济滑坡阶段,其中东欧可增长1.6%,个别国家如捷克、波兰等增长较快。独联体经济仍为负增长,为—0.9%,俄罗斯经济下降已是第6个年头,尚无走到尽头的明显迹象。整体上而言,转型国家经济增长仍较为虚弱,1996年只增长0.4%,但好于上一年(—1.3%)。
(二)世界多数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好转,治理通货膨胀成效显著。世界多数国家执行较紧的使经济“软着陆”的财政货币政策,继续巩固治理通胀成果,改善宏观经济环境。目前,西方七国的通胀率较为稳定地控制在3%以下,是3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发展中国家通胀率则继续下降,由1995年的19.8%下降至1996年的13.8%;转型经济国家恶性通胀也得到控制,由同期的128%剧降至41%。据预计,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通胀水平还会继续下降。通胀下降既有紧缩政策上的原因,也有其他因素。主要是各国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工作,劳动生产率不断上升;国内劳动市场改革,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物价、工资上涨的压力;由于国际贸易迅速发展,有利于调控全球范围的供需平衡,加之世界市场竞争激烈,总体的产品价格水平难有较大上升。
(三)国际金融和贸易形势稳定,世界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国际金融领域较1995年平静。外汇市场波幅收窄,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由于美国经济继续稳健增长,贸易逆差下降,加之日本庞大的外贸盈余减少和德国经济低迷等因素,美元地位加强。截至12月4日,美元兑日元和德国马克分别比上年同期升值约10%。国际长短期利率处在较低水平,重债国也没有出现新的债务险情。
国际股市可以说是一路攀升,纽约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近40次创造新纪录,12月11日与年初比较增长22.7%,由近5000点猛升至6402点,并带动其它股市上涨。如同期日经股价指数上涨6.7%,伦敦金融时报100种股价指数上涨8.7%。据摩根·斯坦列“资本国际指数”显示,按美元计,1996年世界主要股价指数上涨了12.1%。
世界资本市场加快复苏,1—9月份,全球新融资(债券和银行借款)额达1.6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同期发展中国家证券交易额超过上年,流入的直接投资也在上升。
国际贸易在前两年大幅扩张后增速下降至6.6%,仍以近两倍于世界产出的速度扩展。从增长态势看,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增长速度大大快于发达国家,各区域经济组织内部贸易快于区域之间贸易;从结构上看,金融服务贸易增长快于商品贸易,高技术行业贸易增长快于商品贸易或传统的制成品贸易。
(四)经济区域化、全球化出现新高潮,制定全球规则步调加快。世界各类区域经济组织加快了“扩编增员”步伐,相互间排它性、封闭性弱化,合作与渗透性加强。3月初在泰国召开的首届亚欧会议正式启动了全球区域之间合作机制,东盟、南方共同市场和APEC的合作范围都有所扩大,程度有所加强。特别是1996年的APEC马尼拉会议,在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加强了经济技术合作。与以往比较,各地区经济合作的议程,更直接地与世贸组织的规范与目标靠近。围绕制定全球规则,规范21世纪的国际贸易、投资与合作,世贸组织正在推动基础电信、金融服务、海运和政府采购等几大领域的谈判。12月的新加坡首次部长级会议,尽管矛盾没有彻底化解,有关各方还是在较广泛的领域达成了妥协。
二
1997年,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未来一段时期,各地区发展速度的消长平衡,将使全球经济动荡程度下降,经济繁荣延长,经济稳定的程度加强,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较长增长时期的前景进一步明朗化。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1%,1998—2001年年均为4.5%。美国仍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速度”和“竞争力”优势,即使今后增速放慢、幅度也有限,基本能保持相对稳健的增长;日本经济短期内还有可能出现反复,但基本方向会是摆脱90年代初滞缩沉闷的局面而趋向好转;欧盟经济今年将快于上一年,其推进货币一体化的工作虽然充满复杂性和挑战性,但从长远看,各成员国加强宏观调控,执行趋同的财政货币政策,紧缩开支、控制预算、抑制通胀和稳定汇率,终将有利于未来欧盟整体经济的发展。据估计,1998年—2000年欧盟经济将年均增长3.2—3.5%。
新的一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将基本保持上一年的增幅。亚洲经济增速虽会放慢,但7.5%的增长率仍可领先于世界。非洲、拉美有望成为新的“增长区”,分别增长5%和4%,而且流入的外资迅速增加,出口形势日益看好。一些西方大国正在从战略高度“重新认识”这些极具潜力的地区特别是非洲的重要性。据世界银行的最新预计,1997—2004年,发展中国家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将为4.9%,其中东亚、南亚分别超过7%和5%,拉美、非洲分别增长3.5%。
转型经济国家宏观经济状况将趋于好转,今年经济预计增长4%,其中东欧为4.2%,独联体为3.8%。东欧步入较快增长阶段和俄罗斯转入正增长,可望成为未来一段时期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
世界经济出现持续稳定的增长,与各国内生的新经济增长源有着密切关系,也与国际经济环境改善相关。
首先,各国加快形成规模巨大的新兴或极有潜力的产业,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新增长源。世界范围内正在形成信息、环保、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数以万亿美元计的产业规模,并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的主体。如信息产业,目前,信息革命一日千里地发展,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制造、加工、运输、信息获取与传输等各个环节,节约了资源,提高了效率。信息产业日益成为许多国家的主导产业。到本世纪末,全球使用个人电脑的人数将由现在的4.5亿上升到10亿以上,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各种数据的行业,其总产值将超过1万亿美元。美国电脑工业每年创造的产值超过1万亿美元,通过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力可提高20%—40%。再如环保产业,由于发展十分迅速,到本世纪末其在世界市场的销售规模将达6000亿美元;再次是基础设施行业,仅东亚用于修建铁路、公路、桥梁、机场、码头等方面的投资将达到1.5万亿美元。这些极具潜力的产业不仅加快改变传统产业为主的格局,使世界经济不断出现新增长行业,也促使各国竞争在更高的质量层次上展开,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其次,各国都在进行结构调整,为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创造有利条件。发达国家普遍地在精简机构,紧缩政府开支,力图建立“面向大竞争时代”的高效率行政机构;在经济政策上推行稳健的调控措施,经济收缩时,不完全依靠财政手段作为刺激杠杆,经济扩张时,力避出现通货膨胀。在具体做法上,大砍政府预算赤字,改革国家税收、福利制度,提高企业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机制。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要在2002年实现预算平衡,欧盟制定了各成员预算赤字占国民生产总值3%的指标。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在反思经济发展战略,摒弃旧的或外来强加的发展模式,加大调整改革力度,积极探索适合各自国情的发展模式;东亚地区在加强宏观调控,寻求适度增长,转变增长方式,加大科技投入,改善国际收支,为持续发展铺垫基础。
第三,各国加快企业重组步伐,政府积极扶助企业对外开拓经营,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企业经营提供了空前未有的机会。近年来,各国企业都十分重视技术投入,重视人力资本投资,把人力资本视为企业“正常运转”的关键。与此同时,为求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各国不断出现企业兼并浪潮,跨国公司加快推行全球战略。目前,世界最大的200家公司销售值超过7万亿美元,控制世界经济的四分之一以上。为推行全方位的生存战略,其经营策略由“生产”迅速转向“营销”,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促使企业向全球性赢利大公司转变。各国政府为配合企业扩张,修改反托拉斯法,撤消行业限制,鼓励企业重组;对外重视开展商业外交,为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出谋划策。
第四,全球经济区域化、一体化和自由化深入发展,将更大程度释放合作与开放的能量与效益,使国际贸易投资规模继续扩大,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区域化和一体化将在更大范围内拓展各国经济活动的舞台,加之各国正在逐步执行乌拉圭回合谈判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日益成为促进未来国际经济秩序形成的重要力量。随着区域合作目标的逼近,各国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一步削减,世界会进入贸易自由化的收获期。据世界银行估计,今后十年,国际贸易每年将增长6%以上,比60年代以来的任何时候都要快,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主动力。由于各国加强金融监管与合作,加之投资壁垒的铲除,国际投资会继续活跃,流入发展中国家的直接和间接投资将进一步增加。
三
目前,各国调整发展经济面临有利的外部环境,但是,世界经济形势也非一派大好,对于各国或不同类型的国家来说,也并非面临一致的发展机遇。国际经济领域尚有一些消极因素,主要表现是:
首先,全球经济仍有某种脆弱性。如近年来,得益于经济稳步增长和企业利润上升,西方一些国家股市实际上已一路攀升至某种危险的高度。1996年12月5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在美国企业学会讲话时,指出股市在“非理性大幅上涨”,之后使美国股市开盘一小时内剧降140多点,欧亚股市也受到牵连。由于经济日益信息化、全球化,国际经济活动的影响可以迅速地波及世界各地,给投机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如果缺乏有效管理机制,或者政府在决策上出现失误,都会造成经济的动荡。
其次,结构性失衡依然严重。目前,全球失业和半失业人口接近10亿,其中发达国家有3400万失业大军。失业造成各国社会各阶层收入分配不公,社会分化加剧;经济全球化使部分发展中国家被置于“边缘”地带,最发达国家与最穷国家的差距在继续扩大。据估计,世界最穷的20个发展中国家与最富的20个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60年代为30倍,目前已扩大到60倍;许多国家都有各自难念的经,经济发展受到财政赤字、社会福利负担过重和劳动市场僵化等困扰,经济发展的活力与社会进步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再次,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并未绝迹。在贸易投资自由化问题上,南北之间分歧明显。主要表现在建立未来国际经济秩序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力图削弱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确立有利于自己的经济主导权。首次新加坡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虽然在包括劳工标准问题上达成了妥协,但针对发展中国家某些竞争优势,西方力图将环保、腐败等问题纳入贸易谈判之列,南北矛盾并未根本化解。
各国间的经济摩擦时而加剧,在多边范畴,美国就曾退出世贸组织金融服务谈判,国际经济关系中强权政治仍不时出现,如1996年美国出台了针对它国的带有明显霸权主义性质的赫一伯法和达马托法,其露骨的“治外法权”和借竞争力得势之际试图对别国采取高压政策,无疑是建立公正合理的面向21世纪世界经济新秩序的障碍。
总之,只有解决这些消极因素和克服不稳定,全球经济才可望真正健康地持续增长。
注释:
① Robert Oxnam Sino-American Relation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