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问高中三年级政治课教学的复习方法_数学论文

询问高中三年级政治课教学的复习方法_数学论文

问寻高三政治复习教学之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道论文,政治论文,高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三复习教学是总结性的教学、提升性的教学、引领性的教学,要顺利完成复习教学任务,应该从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出发探寻政治学科复习教学的本质特征,改变低效的复习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质提速。对此,笔者认为应该在文本解读、时事研析、练习评点、方法指导上下工夫。

      一、解读文本:重教学意图,忌不知所以

      重教材知识梳理,突出“基础”。

      全国卷Ⅰ考查的一大特点是对知识点的深广度要求较高,因此,教师不应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制作课件和播放课件上,应该把备课和教学的重点放在对知识点的把握及拓展上,把知识点讲清、讲透、讲活,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而“驾驭”知识,活用知识。根据学科特点,在关键点的复习上,注意采用“追问推导式”的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深化。比如:复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点,就应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究竟有哪些、我们原来的发展方式主要是什么、现在应该向哪些发展的方式转变、为什么要“加快”转变、怎么实现转变、转变的意义何在等。这样的推导不但能引导学生思考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且能训练学生的说理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

      重“考纲”考点研磨,突出“全面”。

      认真研究《考试大纲》之考点,全面掌握规定的内容,尤其第一轮复习应该逐点逐条从深度广度上帮助学生“过关”。如全国卷Ⅰ的选择题,每题的知识跨度不大,主观题没有四个必修模块的大综合,但考点比较细、覆盖面比较广。全国卷Ⅰ的一大特点是注重“专业”性知识的考查,因此复习时不可简单将这类问题视为“冷门”考点,这些考点不但在全国卷Ⅰ中出现,而且还被作为大题来考,如2015年的“财政赤字”和“财政支出”,这告诉我们,不能忽视《考试大纲》规定的任何考点的复习。

      重“试卷”高频考点把握,突出“核心”。

      全国卷Ⅰ考查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时代教育的需要、根据知识固有的客观地位,这类具有核心教育性质的考点往往会频繁出现,只不过考查的角度不同、题型不同、情境不同而已,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是当前一个时期的核心教育问题,2013年、2014年、2015年连续考了3年,而“联系、意识”等哲学的核心教育问题也连续考了3年。因此,复习教学中不要简单删去或弱化“考过”的内容,同时应该认真研究近三年全国卷Ⅰ考查的考点,以寻找考查规律。

      重“新增”内容处理,突出“差别”。

      对“新增”考点应该全面复习,但又必须有重点有区别。如主干知识,应该讲深讲透,做到灵活运用;非主干知识,应该讲清讲明,扩大知识视野;热点知识(与时事紧密相关的考点知识)应该讲理讲用,学会举一反三。

      重“材料”综合分析,突出“能力”。

      全国卷考查的一个方向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试卷不是简单考查模块知识的运用,而是侧重考查知识综合的迁移运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学会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如可以通过热点话题来整合相关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并在一定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从而让学生内化学习道理的同时,收获学习方法。

      二、研析时事:重“理”“例”融合,忌“只见树木”

      “时事”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内容,反映了一定社会、时代对青年学生的要求和引领,同时体现了一代学生应该有的“社会”观、“责任”观,因此“时事”是青年学生必修的内容,是思想政治课应有的内容,当然,也是高考不能回避的内容。复习教学要把握两个维度:一是从“知识”看“时事”,即复习知识点时须联系时事讲解,使知识点成为把握“时事”的依据、成为理解“时事”的逻辑起点,克服知识复习与时事分析的分割,提升知识应用的针对性;二是从“时事”看“知识”,即谈“时事”应该联系“知识”点,使“时事”的学习成为延伸的“知识”学习,克服“时事”资源开发的盲目性(不足或过度),实现“时事”教育与“知识”教育的统一。复习教学要注意克服三种现象,一是没有“知识”铺垫的“时事”讲解,为讲“时事”而讲“时事”,出现时事资源的滥用;二是单一角度的“时事”讲解,时事是社会的、时代的,更是综合的,因此讲解、分析时应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或多个知识点)看“时事”;三是“急功近利”式的“时事”讲解,不重视时事知识的累积,不重视时事分析思考习惯的培养,不重视平时知识运用、时事分析能力的强化,一味地关注高考前的突击与施力。

      三、评点练习:重有效练评,忌囫囵吞枣

      练习是巩固知识(“内化”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知识(“外化”知识)的重要工具,是复习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以作业、考试为主。要保障练习质量,就应该强化有效练习。

      一要强化练习的目的性。从选材上看,选择练习题应该有目的、有步骤,不要盲目使用教辅练习,哪怕是所谓“权威”的练习册,不符合复习需求的一定不用;从学生实际看,选择练习题应该符合学生需求,能够比较好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二要强化练习的层次性。从对象上看,不同需求的学生应该有不同需求的练习;从练习内容上看,练习应该分为巩固类练习、应用类练习、综合类练习、探索类练习,根据阶段性的教学目的适时组织练习。三要强化练习的针对性。题量要有针对性,不要搞题海战术或以考代教,题量要与学生一天学习时间相匹配,要与重难点问题相匹配;分类要有针对性,在训练过程中,尽可能进行题型分类训练,如从内容上分为“解读类”“依据类”“评析类”“推导类”“策略类”等,从形式上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类型,引导学生认识各种题型(类型)的特点,根据不同需求情况或不同阶段需要组织不同的练习。

      在练习的基础上,应该强化讲评指导。训练的目的在于“整固知识、活用知识、学会解题”,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对答案”的话,学生练习的结果就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为此,训练之后的讲评指导十分重要。讲评指导要注意至少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情境,不论事例情境还是时事材料情境,要讲透情境或背景的意义,引导学生学会解读情境还是材料。二是设问,要讲清设问的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设问的具体指向和可变换的方向,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理解设问,找到最佳的切入点。三是知识,要讲明在一定情境和设问下怎么调动知识,调动什么知识、同时要进一步梳理不同题型答案要点涉及的知识,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构建知识体系。四是纠错,要明确指出练习中的错误及其原因,同时要帮助学生理清易混易错的问题,增强学生的辨析能力。五是表述,要学会语言组织,表述要聚焦主题,不要偏题;要简洁推导,不要啰唆混淆;要突出观点知识,不要只重过程叙述;要准确用词,不要含糊其辞。

      四、方法指导:重引领自学,忌越俎代庖

      课堂复习一般是学生共性问题研讨的推进与展开,而每位学生的问题需求、复习进度、接受情况等有很大差异。要提升复习质量,教师在解决共性问题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增强学生的自学力,帮助学生解决自身的个性问题。方法是多样的,教师应该聚力在有效复习方法的指导上。

      第一,逻辑法,即教会学生理清题目内容逻辑关系的方法。题目的内容关系是多重的,至少有原理关系,即原理或知识内在表达的特定关系;材料关系,即材料本身所体现的内在的特定关系;原理与材料的关系,即知识原理与实例材料之间形成的对应关系。例如,2014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第38题:

      材料二 2014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该方案明确了放宽市场准入规则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降低准入门槛;实行注册资本认证登记制;改革年检制度和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等。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益。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

      对这一材料和设问的解读,首先要认清“关系”,主要有主体消费者(需求方)、客体生产者(供给方)、媒体(媒介)、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与市场(竞争)机制等三方关系。其次要分析“关系”,三方之间的关系与作用,即政府的举措与生产者(对企业的好处)、生产者与生产者之间(对企业的压力)、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对消费者的好处)的关系。再次要解决“关系”,提出观点看法,即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能够给企业提供便利,让企业有效降低成本,促使更多的企业进入市场。市场里的企业多了,生产发展、产品丰富,导致企业间竞争加剧。竞争的压力迫使企业降低商品价格,提升商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加强商品售后服务,使得消费者受益。

      第二,读题法,即教会学生读懂题目的方法。任何一个题目都是有解的,而有解的题目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要教会学生读题四法:读懂考查的意图重点;读清题目的关系点;读准考查的知识点;读明叙述的观点。

      第三,获取法,即要教会学生获取答题资源的方法。一般获取答题资源的主要路径有四:从教材知识中获取答题资源;从材料中获取答题资源;从经验或生活规律中获取答题资源;从推理中获取答题资源。

标签:;  ;  

询问高中三年级政治课教学的复习方法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