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中医院 重庆 402260)
【摘要】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与实验室诊断。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0月我院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4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2例正常儿童42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血常规、免疫、生化,比较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白细胞计数>10.0×109/L有17例,>20.0×109/L的有3例;淋巴细胞比率超过50%的有30例,最高淋巴细胞比率为95%;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率>10%的有23例,最高异型淋巴细胞比率为61%;红细胞沉降率>25mm/h的有20例,最高红细胞沉降率为94%。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肝功能检查指标水平高,IgG及补体C3水平高,P<0.05。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比较容易出现肝功能受损及免疫功能紊乱,必须进行早期治疗。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6-0124-02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主要由EB病毒引起[1],该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及时诊断疾病,否则会出现各种并发症[2]。本文选取我院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及健康儿童各42例,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与实验室诊断。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7年6月-2018年10月,选取我院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4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2例正常儿童42例,对照组男、女为23例、19例,年龄2至12(6.83±2.97)岁,观察组对照组男、女为24例、18例,年龄3至11(6.52±2.18)岁。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研究者入院后抽取静脉血,乙二胺四乙酸抗凝,进行全血细胞分析,对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率进行观察,并涂片进行异型淋巴细胞计数。空腹抽取静脉血、分析红细胞沉降率。
空腹抽取静脉血,不进行抗凝,进行生化和免疫学检测。
1.3 观察指标
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率、异型淋巴细胞比率、红细胞沉降率;肝功能指标;免疫功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常规及红细胞降率
观察组患儿白细胞计数>10.0×109/L有17例,>20.0×109/L的有3例;淋巴细胞比率超过50%的有30例,最高淋巴细胞比率为95%;红细胞沉降率>25mm/h的有20例,最高红细胞沉降率为94%,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率>10%的有23例,最高异型淋巴细胞比率为61%。
2.2 血生化检查结果对比
观察组肝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血生化检查结果对比(x-±s,U/L)
3.讨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全身免疫异常疾病,具有传染性,常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大、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等,还可能累及全身多个器官[3]。有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2至6岁[4]。
健康人体B淋巴细胞表面存在EB病毒受体,分别在B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生长、增殖。EB病毒侵入B淋巴细胞后,会激活T淋巴细胞,进而转化为免疫效应细胞,即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特征性异型淋巴细胞[5]。作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确诊指标,本文结果中,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率>10%的有23例。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诊断中,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一个重要指标,患儿发病后3天,一般会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第1周会渐渐增多,第2~3周达高峰。由此可见,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中,需要反复多次检查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症较多,会累及全身各脏器及免疫系统。本文结果中,观察组IgG、C3与对照组对比,P<0.05,而IgA、IgM对比,P>0.05,原因可能为B细胞选择性合成IgG功能增强,表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存在部分体液免疫异常情况。本文结果中,观察组肝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容易发生肝功能损害。有研究表明,患儿年龄越小和年龄越大儿童容易发生损害。
综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比较容易出现肝功能受损及免疫功能紊乱,不仅要给予患儿抗病毒治疗,还要注意保护肝功能,并进行免疫调节。
【参考文献】
[1]张会超,陈砚凝,黄晨,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分型[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7,33(07):58-63.
[2]王媛媛,沈金辉,王少洪.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结病临床病理观察[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5,22(10):614-616.
[3]张晓芳,符佳,李亚绒,等.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6,36(10):125-126.
[4]张会超,陈砚凝,黄晨,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分型[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7,33(07):58-63.
[5]朱未未[1],周丽娜[2],蓝秋晔[1],等.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特征与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27):5480-5483.
论文作者:涂巧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5
标签:淋巴细胞论文; 传染性论文; 细胞论文; 患儿论文; 异型论文; 肝功能论文; 红细胞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