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重要性研究论文_宋春迎

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重要性研究论文_宋春迎

山东省阳信县洋湖乡马士和小学 251812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让学生认知结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认知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抽象的、概括的数学结论,更应该注重更高层次的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发展,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这里所说的动作就是动手,动手操作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而且可以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简要谈一下我自己对小学数学动手操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动手操作有利于引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能吸引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在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是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我很赞同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要让学生很快地接受新的事物或是知识,他们的思维一定要保持活跃。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求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让生活中的事物引发儿童思考,就要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去体会、去思考,这是使所有正常儿童的思维得到发展的一个必要的因素和过程。但是我们知道,因为数学知识有着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就与低年级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很多小学生不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提炼到抽象的数学概念,在学习数学时总是力不从心,感到索然无味,以致于最后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就是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增添一些动手操作的教学活动。比如在教授厘米、毫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厘米有多长吗?我们自己哪些身体部位是一厘米长呢?让我们试试量一下自己的身体部位吧。”此时,学生们一定兴趣十足,忙着在自己身上比划。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量一量自己中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们此时就会恍然大悟。这样通过动手量一量的过程接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多动手,亲自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思维活跃,能够调动学习积极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见多动手操作,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达到创新的目的。大胆地去尝试、思索、探讨、创新,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认知过程的探索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已有教具或自己重新制作的教具,演示或让学生亲自操作等手段,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动手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动脑和动手相结合。例如我在教授三角形的面积时,让学生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让学生自己推出面积的计算公式。在剪与拼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尝试、思索,变换新的方法,最终达到目的。由此可见,这样的动手操作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领会到知识的更新与衔接,使其在快乐中学习成长,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思维

空间思维是指几何形体在人脑中的视觉表象,它是学习几何知识的一种必需的思维和能力。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根据这一特点,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发现规律。那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制作等身临其境的感受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视觉表象,建立空间思维。比如,教学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图形的模型。这样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比老师在课堂上单一地讲解要形象得多,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会更深刻。再比如,学习线与角、图形中的旋转,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通过这样一个动手的过程,不断观察与感受,加之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容易就会找到规律得到结论。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得出的概念、公式,这既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索并发现规律

“实践出真知”这个浅显易懂的哲理告诉我们,知识是通过实践得来的。师者传教授业解惑者也,我们的知识都是我们的老师在实践中得到的,所以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用实践来验证知识,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动手操作的过程是知识应用的过程,也是形成技能的过程;而技能又是要在不断动手中积累出来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要培养多动脑、多动手的习惯。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也是素质教育发展所必需的。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猜想、验证、创新,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尝试解决新问题、探求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发展,力求做到凡是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都由他们自己主动参与。长期的动手操作在无形中也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老师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会越来越高,学生自己也有上进心和表现欲,在这样良好的循环往复中,学生的各项能力也会随着提高。这样,不仅能学知识,而且能学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论文作者:宋春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重要性研究论文_宋春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