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斯拉夫文化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斯拉夫论文,刍议论文,中世纪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简论的对象是中东欧斯拉夫国家的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分四个部分:一、关于斯拉夫 人的起源和名称;二、斯拉夫国家的建立;三、斯拉夫国家接受基督教;四、斯拉夫国家的 基督教化——西方化和拜占庭化。
一、关于斯拉夫人的起源和名称
斯拉夫人起源于何处?12世纪初,由基辅洞窟修道院修士涅斯托尔撰写的罗斯编年史《往年 纪事》根据《旧约·创世纪》说,斯拉夫人是雅弗的后代,而雅弗是挪亚的幼子;挪亚长子 闪定居在亚洲,是亚洲人的祖先;次子含定居在非洲,是非洲人的祖先。《往年纪事》说: “斯拉夫人定居在多瑙河流域,也就是现在的乌戈尔人和保加尔人的国家所在地。”(注:王铖:《往年纪事译注》,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第17页。)
然后 从那里的潘诺尼亚平原分散到各地。14世纪中叶的《大波兰编年史》讲到三个斯拉夫民族(捷克、波兰、罗斯)的祖先捷赫、莱赫、罗斯三兄弟的故事。这三兄弟的父亲叫潘(Pan),是 潘诺尼亚(Panonia)的统治者。三兄弟各自建立了一个国家:捷克、波兰和罗斯(注:耶日·克沃乔夫斯基:《14—15世纪的斯拉夫欧洲》(Jerzy Kloczowski,Europa slowia nska w xiv-xv wieku),华沙1984年版,第287页。)
。19世纪 俄国著名历史学家谢·索洛维约夫和瓦·克柳切夫斯基也认为,斯拉夫人最早居住在多瑙河 流域。
但是,根据考古学家、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的研究,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700年,斯拉夫 人定居在中东欧草原和森林草原地带,形成了西起奥得河,东至第聂伯河的古代斯拉夫人共 同体。乌日茨文化是斯拉夫人最早的文化,因发现于波兰西部乌日茨的墓葬而得名,其特征 是带有棱角的绳纹陶器。这是青铜器时代。乌日茨文化的部落有把死人烧掉,将骨灰装进陶 瓮埋入墓中的习俗。公元前700年,乌日茨文化的部落进入铁器时代。
公元前最后几个世纪,斯拉夫人以布格河为界分为东西两支。居住在第聂伯流域的是东斯 拉夫人,他们是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的祖先。居住在奥得河和维斯瓦河流域的 是西斯拉夫人,他们是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和易北河斯拉夫人的祖先。公元1—2世 纪 ,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在《日耳曼尼亚志》中,地理学家托勒密在《地理学指南》中,把斯 拉夫人(主要是西斯拉夫人)称为维涅特人(Veneti)。
公元5—7世纪,即民族大迁徒时期,一部分西斯拉夫人迁到易北河下游、多瑙河中游和巴 尔干半岛,一部分东斯拉夫人也同游牧的保加尔人一起进入巴尔干半岛。这样,在巴尔干半 岛形成了第三支斯拉夫人,即南部斯拉夫人。后来,他们又分成若干群体,从西到东依次是 :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黑山人、马其顿人和保加利亚人。公元6世纪 中叶,哥特历史学家约丹尼斯除继续称西斯拉夫人为维涅特人外,称居住在德涅斯特河和第 聂 伯河之间的斯拉夫人为安特人(Antes),称居住在德涅斯特河和多瑙河、蒂萨河之间的斯拉 夫人为斯克拉文人(Sclaveni)。所以,维涅特人、安特人和斯克拉文人是外族人对西斯拉夫 人、东斯拉夫人和南部斯拉夫人的称呼。
那么,斯拉夫人的名称从何而来?其来源有多种说法。10世纪末,西方人士把拉丁语中的“ 斯拉夫人(Sclavus)”同“奴隶(Servus)”一词混为一谈。西方各国语言中的“奴隶”也同 “斯拉夫人”相近。如法语“奴隶”为“esclave”,意大利语为“schiavo”,西班牙语为 “esclavo”,葡萄牙语为“escravo”。但斯拉夫人与奴隶毫不相干。根据波兰中世纪史专 家沃夫米安斯基的研究,在中世纪早期斯拉夫人社会,奴隶只占全社会的9%,村社自由农民 却占88%,富人占2.5%(注:耶日·奥赫曼斯基:《俄国史—1861年前》(Jerzy Ochmanski,Dzieje Rosji do roku 1 861),华沙1980年版,第41页。)
。而且,奴隶的使用范围很小,在生产中只起辅助性作用。斯拉夫 人很少把战俘转化为奴隶,而大多卖到国外,或允其赎身,以自由人身份留下来。16世纪末 ,波兰编年史家马切依·斯特莱伊科夫斯基认为,斯拉夫人这个名字来源于“光荣”。“光 荣”的波兰语为“slawa”,捷克语为“slava”,俄语为“слава”,分别读作“斯瓦 瓦”、“斯拉瓦”、“斯拉瓦”。因为《圣经》赋予挪亚的儿子雅弗及其后代斯拉夫人以骑 士的使命,斯拉夫人因此以英勇善战而获殊荣。比较可靠的说法是斯拉夫人对自己的称呼。 “словене”是“славяне”的旧称,即斯拉夫人。它来自俄语“слово ”或波兰语“slowo”、捷克语“slovo”,意为语言。凡讲同一种语言的人都是斯拉夫人。 他们的邻居“不讲”斯拉夫语,就是外国人或日耳曼人(немцы或немые)(注:沃尔科夫、彼得鲁欣:《斯拉夫文化史纲》(в.к.волков,в.я.Петрух и н,),莫斯科1996年版,第65页。)
由于对自然界的无知和恐惧,古斯拉夫人崇拜超自然的力量,认为万物皆有灵魂,信奉多 神教,特别崇拜太阳神、火神和雷神。他们还崇拜祖先,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他们相信, 只要虔信众神,可以使他们发慈悲,逢凶化吉,赶走恶魔。他们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用牛 等祭祀神灵和祖先,希望保佑他们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二、斯拉夫国家的建立
中世纪早期是古斯拉夫人建立早期封建国家的时期。
公元681年,东斯拉夫人的7个部落联盟同突厥语系的游牧部落保加尔人,在多瑙河下游共 同建立了保加利亚国家,定都普利斯卡,史称第一保加利亚王国(681年—1018年)。在组织 国家的过程中,古保加尔人的可汗起了主导作用。因为人数少,古保加尔人逐渐被同化,放 弃了自己的语言,到9世纪中叶,保加利亚王国完全成为一个斯拉夫国家。
9世纪初,由柳德维特王公(约810年—823年)在萨瓦河畔潘诺尼亚平原建立萨瓦克罗地亚国 ,首都锡萨克。10—11世纪,这块地方叫斯拉沃尼亚。与此同时,在达尔马提亚沿海由维谢 斯拉夫王公建立了达尔马提亚克罗地亚国,首都尼恩。它们受到法兰克帝国的侵略。10世纪 初,托米斯拉夫国王(910年—930年)统一了两公国,定都萨格勒布。1102年,克罗地亚被并 入匈牙利王国。
公元800年左右,另一个维谢斯拉夫王公在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和南摩拉瓦河之间建立塞 尔维亚国。他的孙子弗拉斯蒂米尔(850年—860年)在位时,沿海的奈雷特利亚和扎胡姆列都 属 于塞尔维亚。10世纪中叶,南部的杜克利亚,后称泽塔,从15世纪起改称黑山,也纳入塞尔 维亚版图,首都拉什卡。9世纪30年代,在今捷克、摩拉维亚和斯洛伐克由摩拉维亚王公莫 伊米尔一世(约818年—846年)建立大摩拉维亚国(830年—906年)。这是由捷克人和斯洛伐克 人共同建立的早期封建国家。906年,大摩拉维亚国被匈牙利王国灭亡。11世纪初,斯洛伐 克被并入匈牙利版图。10世纪初,捷克普热米斯尔家族的瓦茨拉夫王公(921年—929年)在捷 克和摩拉维亚建立捷克国家,首都布拉格。普热米斯尔王朝是捷克第一个封建王朝(921年— 1306年)。
在10世纪60年代,波兰彼雅斯特家族的梅什科一世(960年—992年),以瓦尔塔河畔的波兰 部落联盟为基础统一了全国,定都格涅兹诺,开始了彼雅斯特王朝(966年—1370年)对波兰 的统治。
882年,东斯拉夫人的国家——古罗斯国在第聂伯河中游波良部落联盟的首府基辅建立。据 《往年纪事》说,古罗斯国家是由海外的瓦良格人(又称诺曼人,系日耳曼人的北支)的王公 留里克帮助建立的。由于斯拉夫人各部落内讧不休,战乱频仍,他们派代表越海去邀请瓦良 格王公,对他们说:“我邦地大物博,物产丰盈,却漫无秩序。请到我们那里去称王,去管 理我们吧!”(注:王铖:《往年纪事译注》,第44页。)
862年,留里克王公率亲兵队来到诺夫哥罗德,其子伊戈尔年幼,遂派亲属奥 列 格南下基辅,建立罗斯国。《往年纪事》记叙了关于基辅的传说:波良部落有三兄弟,长足 基伊,两个弟弟谢克和霍里夫,还有一个妹妹柳别奇。他们在波利耶夫斜坡的山顶建造了一 座城堡,以长兄的名字命名,称为基辅(Киве),即基伊的城市。基辅有“罗斯诸城之母 ”之称。
12世纪初,由布拉格主教科斯马斯撰写的《捷克编年史》和由一个不知名的本笃会宫廷修 士撰写的《波兰编年史》说,捷克第一个王公普热米斯尔和波兰第一个王公彼雅斯特,都是 农夫出身,用牛耕田,勤劳持家,感动上帝,遂成为两国开国君主。
斯拉夫国家属农业文明国家,以种植四种谷物黑麦、大麦、燕麦和小麦为主,并经营畜牧 业、饲养牛、马、山羊、绵羊。主要食物是黑麦(жито或zyto读“日托”),生活一词ж итъ或zyc,(读“日季”)由此而来。波兰和罗斯是两个最大的斯拉夫国家,彼此相距遥 远,但波兰主要部落和罗斯主要部落都取名“波兰”和“波良”,决非偶然。它们均来自“ pole”或“поле”,意为“田地”,即从事农业的民族。
国家的建立同私有财产的出现和社会阶级的形成密不可分。一方面是大公、王公、贵族和 商人,另一方面是依附农民和奴隶,介于二者之间的是农村公社的自由农民。农村公社名称 不同,罗斯人称“米尔(мир)”和“维尔弗(вервъ)”波兰人称“奥波莱(opole)” ,捷克人称“奥布奇纳(obcina)”,南部斯拉夫人称“奥普什蒂纳”(opstina)。农村公社 的 每户农民都有一份耕地,森林、水源和牧场由集体使用。由于土地私有化过程刚开始,此时 的自由农民还占全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
国家的对内职能是管理和镇压反抗。在一国之内建立行省或茹潘制度,由中央任命的省长 或茹潘管理。945年,罗斯王公伊戈尔亲自率亲兵队到全国各地索贡巡行,被德里夫里安部 落杀死,王公夫人奥尔加率重兵镇压,杀死部落首长马尔,焚毁首府伊斯科罗斯坦。国家的 对外职能是防止异族入侵。斯拉夫诸国四面受敌,国际环境险恶。西有法兰克帝国日耳曼封 建主的侵略。8世纪,一支介于易北河和奥得河之间的易北河斯拉夫人受到日耳曼人的侵略 ,经过几个世纪的抗争,这支斯拉夫人终于被征服和同化。从9世纪开始,捷克和波兰相继 受到日耳曼封建主的入侵。从13世纪起,日耳曼条顿骑士团从北方蚕食波兰。对于罗斯人来 说,他们的主要威胁来自东南部游牧的彼彻涅格人和波洛夫齐人的频繁袭击和鞑靼蒙古的入 侵。在南部,斯拉夫人则处在法兰克帝国和拜占廷帝国的夹击之中,而后又遭土耳其人 入侵和占领。所以,防止异族入侵,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当时罗斯国家的主要职能。
三、斯拉夫国家接受基督教
如果说,斯拉夫国家的建立是中世纪早期斯拉夫人社会政治史上的最重大事件,那么,斯 拉夫国家接受基督教则是这一时期斯拉夫人文化生活的中心事件。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 是前者的必然结果。
早在6世纪,当斯拉夫人进入巴尔干半岛时,他们就开始接触基督教世界,但是他们没有对 基督教发生兴趣。经过二个多世纪,出现了斯拉夫人的政治联合和早期封建国家,继续奉行 多神教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君主政权的巩固,基督教的政治文化价值渐渐为斯拉夫国家的王 公贵族所认识。接受基督教可以学习基督教欧洲国家先进的政治文化和管理国家的经验,争 取在基督教欧洲国家中取得平等的地位,摆脱强大邻国法兰克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和拜占 廷帝国的干涉和侵略。斯拉夫国家接受基督教的先后如下:800年左右,克罗地亚从法兰克 帝国接受基督教;831年,大摩拉维亚国从法兰克帝国接受基督教;865年,保加利亚从拜占 廷帝国接受基督教;9世纪下半期,塞尔维亚从拜占廷帝国接受基督教;874年,捷克从大摩 拉维亚国接受基督教;966年,波兰从捷克接受基督教;988年,罗斯从拜占廷帝国接受基督 教。
斯拉夫国家接受基督教,意味着从“野蛮”进入“文明”,加入了欧洲基督教国家大家庭 。法兰克帝国和拜占廷帝国互相争夺在斯拉夫国家中间的影响。斯拉夫国家从两个不同的文 化中心,即拉丁西方和拜占廷东方接受基督教,出现了彼此间不同的文化差异。随着东西教 会的分裂(1054年),他们也就不由自主地被纳入两个不同的文明区:西方天主教文明区和拜 占廷东正教文明区。
为了适应传播基督教的需要,斯拉夫人迫切需要自己的文字。8世纪末到9世纪上半期,保 加利亚人曾借用希腊文字。日耳曼传教士在大摩拉维亚传教都用拉丁文字。斯拉夫人文字的 创立和推广同希腊人康斯坦丁—基里尔(约826年—869年)和麦托迪(约815年—885年)两兄弟 的名字分不开。他们来自萨洛尼卡,父亲是拜占廷高官,母亲是斯拉夫人。9世纪60年代初 ,他们根据希腊字母和斯拉夫语的马其顿方言,创造了斯拉夫字母表,叫格拉戈尔字母表。 这一套字母表经麦托迪的字母改进,称基里尔字母表,为许多斯拉夫国家采用。862年,大 摩拉维亚国君主罗斯季斯拉夫(846年—869年)鉴于国家受到法兰克帝国的威胁和教会受到巴 伐利亚主教区的控制,向拜占廷皇帝米哈伊尔求助,请求派遣传教士来大摩拉维亚传教,制 止日耳曼人的宗教文化控制。拜占廷皇帝遂把这一使命交给康斯坦丁—基里尔和麦托迪兄弟 。 863年,他们来到大摩拉维亚用斯拉夫语传教,把大量经书和祈祷书从希腊文翻译成斯拉夫 文。斯拉夫文字从此诞生。
但是,康斯坦丁—基里尔兄弟的传教受到日耳曼传教士的多方阻挠,他们不准拜占廷传教 士在这里用斯拉夫语传教。因为当时基督教会只准用希腊语、拉丁语和希伯来语举行宗教仪 式。867年,兄弟俩被迫来到罗马,请求教皇主持公道。为了扩大基督教的影响,教皇阿德 里安二世允其用斯拉夫语传教,并授予基里尔以主教的教衔。869年,基里尔积劳成疾,病 逝于罗马。麦托迪回到大摩拉维亚,继续从事传教事业,但是又遭到日耳曼传教士的迫害。 他被投入监狱长达三年。885年,麦托迪病故。次年,他的学生被赶出大摩拉维亚,来到保 加利亚,受到国王鲍里斯的欢迎。他们在首都普列斯拉夫和奥赫里德的修道院里,日以继夜 地翻译和誊抄经书,完成了把格拉戈尔字母表改进为基里尔字母表的工作。教会斯拉夫语在 保 加利亚迅速传播,并从那里向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罗马尼亚和罗斯扩散。
到13世纪中叶,斯拉夫人在使用文字上完全一分为二。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斯 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使用拉丁文字,拉丁语成为官方语言。罗斯人或后来的俄罗斯人、 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黑山人、马其顿人则使用斯拉夫文字。 斯拉夫人国家在接受基督教后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这是国家主权的表 现。但是西方教会受罗马教皇领导,东方教会则受君士但丁堡普世牧首领导。保加利亚王公 鲍里斯—米哈伊尔(852年—894年)在接受基督教后,于870年建立了大主教区。893年,把首 都从普利斯卡迁到基督教化程度较高的普列斯拉夫。西美昂继位后(894年—927年),打败拜 占庭军队,宣布自己是皇帝。925年,建立了独立的牧首区。1018年,保加利亚被拜占廷灭 亡,牧首区被取消。1187年,保加利亚获得重建,称第二保加利亚王国,定都图尔诺沃,恢 复了牧首区。塞尔维亚在1219年建立佩奇大主教区。1346年,国王斯特芬·杜尚宣布自己是 塞尔维亚人和希腊人的皇帝,把佩奇大主教区升格为牧首区。966年,波兰大公梅什科一世( 920年—992年)娶捷克大公鲍莱斯拉夫一世的女儿杜布拉娃为妻,接受捷克传教士的洗礼, 信 奉罗马基督教,1000年,梅什科一世的儿子鲍莱斯瓦夫一世(992年—1025年)在格涅兹诺建 立大主教区,在克拉科夫、弗罗茨瓦夫、科沃布热格设立三个主教区。这一年,鲍莱斯瓦夫 一世加冕为波兰国王。捷克的教会一直依附于德意志教会,直到1344年才建立大主教区。98 7年,拜占廷皇帝瓦西里二世向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980年—1015年)请求军事援助,以平定 内乱。作为交换条件,皇帝答应把妹妹安娜嫁给弗拉基米尔。988年,弗拉基米尔接受希腊 传教士洗礼。991年,罗斯建立主教区。直到16世纪末,莫斯科国家才有自己的牧首区。
同主教区相平衡的是修道院,一般一个主教区设一所修道院。东西方教会都建立了修道院 制度。修道院是修士进修、深造和培养主教的地方。西方教会还建立了修会组织。修会组织 具有传教任务,是跨国组织,直接受教皇领导。斯拉夫国家的修会组织有本笃会、西斯特会 、多明我会、方济各会、奥古斯丁会和卡尔梅利会等。
四、斯拉夫国家的基督教化:西方化和拜占廷化
中世纪后期,斯拉夫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生了重大变化。封建贵族和教会土地所有制 在兼并村社土地的基础上迅速扩大,自由农民减少,依附农民增加,因偿不清债务而沦为奴 隶者有所增加。农业生产力有较大的发展,耕作制度由二圃制过渡到三圃制。从12世纪开始 的封建割据局面延续到14—15世纪。大批德意志移民进入捷克、波兰、匈牙利,加剧了他们 间的民族矛盾。
捷克的普热米斯尔王朝在1306年结束,代之而起的是德意志卢森堡王朝(1310年—1437年) 。德意志贵族在政府和教会里占据优势,天主教会上层腐败,激化了捷克的阶级和民族矛盾 ,引发了15世纪初伟大的胡斯革命运动。波兰在13—14世纪丧失了许多领土,富饶的西里西 亚被捷克侵占,西波莫瑞则被勃兰登堡兼并,东波莫瑞被条顿骑士团占领。彼雅斯特王朝至 1370年终结。为了共同抗击条顿骑士团,波兰和立陶宛实行联合,由立陶宛大公雅盖沃来首 都克拉科夫接受洗礼,加冕为波兰国王,开始了雅盖沃王朝的统治(1386年—1572年)。塞尔 维亚和保加利亚处于政治分裂状态,在1389年科索沃战役失败后相继沦为士耳其统治。罗斯 的命运迥然不同。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摆脱了鞑靼蒙古的统治,统一了东北罗斯。 建立了强大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1472年,他娶拜占廷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亚·帕列 奥洛格为妻,以拜占廷国徽双头鹰为俄罗斯国徽,以表示是帝国的继承者。16世纪初,普斯 科夫修道院院长费洛菲向大公瓦西里三世提出了“莫斯科是第三罗马”的理论,向西方教会 发出挑战,妄图使莫斯科成为基督教世界的中心。
中世纪后期,斯拉夫国家完成了基督教化,即西方化和拜占廷化的过程。各国的基督教化 过程持续了几个世纪,先是上层社会(王室、贵族和市民)接受洗礼,后来不断传播到最广大 的下层群众。根据波兰中世纪史专家沃夫米安斯基的研究,到12世纪末,斯拉夫人放弃了多 神教,基督教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注:耶日·克沃乔夫斯基:《14—15世纪的斯拉夫欧洲》,第180页。
)。在以后的13—15世纪,基督教化过程已经深入到城乡各 个角落。基督教已成为全民文化。15世纪末,罗斯农民叫“克烈斯切扬宁(крестъя нин)”,意为“хрестианин”,即基督徒。这是罗斯农民基督教化的标志。
斯拉夫天主教国家加强同西方国家关系的过程,就是他们加入西方文明区的过程,也就是 西方化的过程。与此同时,斯拉夫东正教国家也在经历着拜占廷化的过程,创造了拜占廷— 斯拉夫文明。基督教欧洲分裂为西方和拜占廷两个文明区,彼此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但在对 外来文明——伊斯兰主义的斗争中,则表现出异常的团结精神。
为了传播基督教,不论是东方教会,还是西方教会,都必须关心有一定数量的神职人员会 读《圣经》、会写字、会主持宗教仪式。为此创办各类学校,培养不同层次的教士。教区学 校面向本教区教徒,相当于小学,由教区神甫担任教师,主要学习读和写。修道院和牧师会 学校,是比教区学校高一级的学校,相当于中学。其课程有神学、语言、算术、几何、逻辑 学等,其任务是培养神甫和修士。大学是最高学府,一般设神学系、法律系、医学系、艺术 系等。12—13世纪欧洲大学都是自治的教学实体,校长由选举产生。著名大学有法国的巴黎 大学、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
14世纪中叶,中东欧国家仿照西欧大学模式建立大学。1348年建立布拉格大学,1364年建 立克拉科夫大学,1389年建立布达大学。布拉格大学由捷克国王查理四世创建,称查理大学 ,集中了中东欧国家的知识精英。胡斯革命运动失败后,布拉格大学渐趋衰落。克拉科夫大 学取代了布拉格大学的地位。克拉科夫大学由波兰国王伟大的卡齐米日创建。卡齐米日逝世 后,因财政困难,克拉科夫大学曾一度衰落。1400年,国王雅盖沃拨款重建,称雅盖沃大学 。 同西方斯拉夫国家比较,东方斯拉夫国家只有教区学校和修道院学校而没有大学。东西方斯 拉夫国家在文化教育上的差距从此拉开。
斯拉夫国家西方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哥特艺术的繁荣。哥特建筑起源于法国,以高尖穹隆 式的屋顶为特征,表示教徒欲入天国和上帝对话的愿望。13—15世纪,捷克和波兰的城市按 哥特式建筑改建和扩建。城市由厚实的墙垣围住,在市中心广场有市政厅和教堂、修道院。 克拉科夫的瓦维尔宫和布拉格的赫拉德恰尼宫是哥特式建筑的典型。布拉格的圣维特教堂由 法国建筑师马切依按法国哥特式建造,历时10多年,雄伟壮丽。布拉格附近的卡尔什坦因城 堡也历时10多年于1365年建成,内有圣十字礼拜堂,专为查理四世做祈祷仪式备用。克拉科 夫瓦维尔宫的大教堂和广场上的玛丽亚教堂是波兰哥特式建筑的代表。安放在瓦维尔宫大教 堂的符瓦迪斯瓦夫一世和伟大的卡齐米日的石墓上的雕刻,栩栩如生,再现了这两位国王在 世时的宫廷生活。玛丽亚教堂的钟楼,闻名遐迩,每天清晨发出报时的号角声。据说,1241 年鞑靼入侵波兰,企图在黎明前攻城,被哨兵发现,机智的哨兵吹起号角报警。鞑靼人用利 箭射中号手咽喉,号声突然中止,号手倒下了,城市得救了。
拜占廷文明是一种继承古代希腊—罗马文明,通过希腊语言和文化表现出来的欧洲中世纪 文明。教堂和修道院是拜占廷文化的主要载体。由萨洛尼卡大主教格利戈里·帕尔马斯(129 6年—1359年)发起的隐修运动,体现了拜占廷文化的精髓。他力图通过苦行和祈祷做到人和 上帝的会合。这种神秘主义的隐修行为发展成为拜占廷的宗教传统。
拜占廷文明在斯拉夫人中间的影响最为持久、最为成功,从而形成了拜占廷一斯拉夫文明 。用斯拉夫语做宗教仪式,则是拜占廷—斯拉夫文明的基础。除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罗斯 外,还有罗马尼亚两公国(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用斯拉夫语做宗教仪式。他们同拜占廷的特 殊关系,突出表现在阿索斯圣山上众多的斯拉夫修道院。希腊北部的哈里基底基半岛东侧的 阿索斯圣山,是东正教的宗教圣地,这里有大大小小的修道院300个,斯拉夫国家和罗马尼 亚的修士都来这里隐修。
就拜占廷化的程度来说,以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比较深刻和全面。罗斯从未被纳入拜占廷 版 图,但在文化上仍深受其影响。鞑靼蒙古的入侵,给罗斯带来了亚洲文化,但是罗斯文化的 主流仍然是反西方的拜占廷文化。15世纪末,东北罗斯统一于莫斯科。莫斯科断然拒绝了西 方文化的影响,不论是哥特文化,还是稍后的文艺复兴文化。但是从14世纪并入波兰—立陶 宛国家的西南罗斯的命运却不一样。这里成为东西方教会角逐的场所。西方文化逐渐深入西 南罗斯。这样在14—15世纪,从同一个拜占廷—斯拉夫文化,逐渐形成后来的俄罗斯文化、 白俄罗斯文化和乌克兰文化的基础。如果说哥特艺术是西方宗教艺术的集中表现,那么拜占 廷艺术就是东方宗教艺术的集中体现。与高尖穹隆式屋顶的哥特式建筑不同,拜占廷式建筑 的屋顶则是半球形穹顶,象征着天国的伟大。拜占廷的绘画主要是壁画,而且尤以圣像画最 具特色。
米卢廷国王(1282年—1321年)是把塞尔维亚引向拜占廷的第一个国王。在他的资助下,建 筑了一大批拜占廷式教堂和修道院,其中有的纳戈里齐诺修道院和格拉查尼察修道院。斯特 芬·德昌斯基(1321年—1331年)和他的儿子斯特芬·杜尚(1331年—1355年)的最大建筑物是 德昌斯基修道院,其宏伟壮丽堪与西方哥特式教堂媲美。保加利亚首都图尔诺沃也是宗教中 心,其教堂建筑十分闻名,首屈一指的是圣四十殉道者教堂和图尔诺沃附近的圣三一修道院 。罗斯文化经过鞑靼人的破坏,从季米特里·顿斯科依大公时期(1359—1389年)重新发展。 东北罗斯形成了两个中心,诺夫哥罗德和莫斯科。诺夫哥罗德是一个没有遭受鞑靼蹂躏的北 方城市。1292年,在利普诺建造了尼古拉教堂,它以三叶形的盖顶代替半圆形的屋顶。费奥 多尔·斯特拉季拉特教堂是14世纪末诺夫哥罗德建筑的代表,它既有三叶形盖顶,又有半圆 穹顶。由拜占廷绘画大师费奥凡·格列克绘制的伊利亚街救主教堂的水彩壁画,技术高超, 光彩夺目。莫斯科的砖石建筑始于伊凡·卡利塔大公时代(1325年—1340年)。1367年,莫斯 科建成了当时整个东北罗斯惟一砖石结构的克里姆林宫。15世纪初在科洛姆纳建成的圣姆安 息大教堂,就规模而言,超过了莫斯科的所有教堂。莫斯科的绘画在14—15世纪达到繁荣。 莫斯科报喜大教堂圣像壁上的一部分圣像画是费奥凡·格列克的杰作。安德烈·鲁布廖夫( 约1360年—1427年)原是谢尔盖圣三一修道院的修士,后来成为绘画大师。他把拜占廷传统 与罗斯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他同费奥凡一起,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报喜大教堂中绘制壁画 。他还用壁画和圣像画装饰了谢尔盖圣三一修道院圣三一大礼拜堂,他在那里画的《三圣图 》是其最优秀的代表作,用艺术的手法再现了《圣经》故事中关于三位一体的神灵。
东西方教会在对待君主的态度上也有着重大的差别。在东方教会,对君主的神化越来越严 重,有越来越多的君主和王室成员被尊为圣徒,这在罗斯和塞尔维亚尤为明显。在罗斯,除 罗斯基督教的奠基人弗拉基米尔被尊为圣徒外,他的两个儿子鲍里斯和格里布因被长兄斯维 雅托波尔克杀害而被尊为圣徒。莫斯科王公,从达尼尔到瓦西里三世都被尊为圣徒。他们的 肖像挂在克里姆林宫报喜大教堂供人瞻仰。在塞尔维亚,除统一塞尔维亚国家的建立者大茹 潘斯特芬·奈马尼奇和他的儿子塞尔维亚独立教会的奠基人萨瓦·奈马尼奇被尊为圣徒外, 在13—14世纪统治塞尔维亚的奈马尼奇家族出身的君主一般都被尊为圣徒。教会和国家的紧 密结合是拜占廷—斯拉夫国家的特点。与此相反,在西方教会,自11世纪皇帝和教皇发生争 斗以后,对君主的神化大为减色,逐渐形成了教会和国家彼此独立的局面。君主被尊为圣徒 的现象很少。在捷克只有笃信上帝的圣瓦茨拉夫一人。在波兰没有一位君主被尊为圣徒。这 种 文化上的差异不久在两种不同文明的斯拉夫国家的政治制度上得到了反映。
标签:斯拉夫人论文; 罗斯论文; 斯拉夫民族论文; 中世纪论文; 欧洲历史论文; 塞尔维亚王国论文; 帝国大学论文; 西欧中世纪论文; 波兰战役论文; 基督教论文; 往年纪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