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把拓展个人银行业务市场作为其业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个人银行业务市场上的竞争也越发激烈。与此同时,客户需求也更加广泛和多样,对金融服务要求也更高。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发展因人才储备、服务模式和产品设计等方面的不足而受到限制。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我国金融业需推进混业经营,提供差异化个人理财服务,加快培养高素质理财队伍,开发多样化的理财产品,加强技术更新。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前言
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是我国银行业完善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商业银行提高其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还存在着组织机构、管理架构不完善;理财产品品种少,同质化严重;缺乏高素质的综合理财人员等问题。商业银行促进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应推进金融混业经营,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加大理财产品的创新,丰富理财内容,培养专业性、高水平的金融人才。
1 新时期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个人业务也称为个人金融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向居民个人及其家庭提供的各式金融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以及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的金融服务需求也由过去单一的储蓄存款提升为集本外币个人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等个人银行业务以及保险业务、证券业务、信托业务等金融业务于一体的个人理财业务。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以及良好的利润增长空间,目前成为国内金融市场上竞争的焦点。在过去的几年里,主要发达国家的利率普遍都降到了历史低位,商业银行利息收入面临压力。在各种有利因素和压力的刺激下,各地区银行业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不断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包括:将业务发展重心由批发银行业务转移到零售银行业务、加大了对批发和零售业务的非利息收入的开拓力度等。综上所述,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把拓展个人银行业务市场作为其业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个人银行业务市场上的竞争也越发激烈。与此同时,客户需求也更加广泛和多样,对金融服务要求也更高。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改善。
2现阶段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金融机构的分业经营对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制约。我国金融机构现阶段采用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限制了银行业个人金融业务拓展的空间。个人理财业务的范畴不仅包含投资理财还包含融资、保障结算等,投资理财涉及股票、基金、信托、投资型保险、债券、期货、不动产等。由于现有的严格分业经营体制,使得金融机构无法将三者结合优势跨越行业壁垒,不能提供包括证券、保险在内的综合理财服务,限制了开拓个人理财的投资渠道,无法有效地选择金融产品进行投资,银行的理财定位只能以招揽客户、培育市场为目标,理财业务仅停留在给客户提供理财建议上。
组织机构、管理架构不完善。个人理财是一项综合服务,涉及银行内部多个部门,银行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服务,它的顺利开展必须依赖前后台业务的整合。而目前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分别由多个部门管理,导致前后台业务条块分割。个人理财未能形成相对独立的运作系统,使商业银行无法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需要商业银行建立适应理财市场变化的组织管理体系,优化内部组合。
理财产品品种少,同质化严重。在分业经营的背景下,金融机构不能跨市场构建金融产品,使得不少机构对个人理财只能偏居一隅,难以进行更优的组合设计。我国商业银行只能通过代理和合作的形式向客户提供证券、保险等理财服务,利润空间有限。商业银行理财的内容和形式也仅局限于传统的银行存贷款业务、银行卡业务、外汇业务及部分银行代理保险、证券、基金产品等的简单组合。相比国外理财市场的1000 多个品种,我国商业银行公布的中间业务品种仅有260 多种,而实际能够运用的品种却很少,个人理财品种则更少。
个人理财业务推销倾向明显,个性服务研究不足。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设计不够人性化,银行服务人员理财知识有限,以出售商品的形式推销理财产品,容易造成顾客的厌倦心理,难以提高理财产品的营销质量,往往给人造成负面印象。个性化服务是理财服务的重中之重。所谓个性化服务就是根据不同客户群的需求、偏好、风险承受力及实际的财务状况进行具体、合理的理财规划,推荐合适的投资组合,让顾客感受到银行是在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而不是在 “搭车售货”。
居民理财观念普遍滞后。由于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时间较短,银行对理财产品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居民对理财产品的了解不够深入。大多数居民的理财观念停留在传统的阶段,仅限于银行储蓄。目前来看,通货膨胀率高于银行的存款利率,居民把钱存在银行里,财富不但不会增加,反而随着物价的上涨而贬值。另外,由于客户过于保守,不愿承担任何投资风险,看到理财产品的风险提示和限制条件时退避三舍。同时,财不外露的观念影响了理财师向客户提供合理的理财方案,因为只有在理财师了解了投资者的财务状况后,才能提供综合性的投资建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居民缺乏对自身财产有效管理,严重阻碍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3 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策略
3.1 推进金融混业经营,促进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目前在全球混业经营浪潮的冲击下,我国在现有的政策法律下,放开对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限制,鼓励金融业务创新,并且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商业银行可以借助这一契机积极促进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核心是通过对客户资产运用的规划和合理组合,实现客户消费效用的最大化,因此,推进金融混业经营,将成为推动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快速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首先,金融监管当局应充分发挥监管部门宏观指导、协调支持的职能,呼吁各银行、证券、保险机构之间要加强跨行业的合作,并应积极鼓励其提升行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各金融机构之间理财产品及服务的各作,以实现个人理财业务的突破。其次,对个人理财业务进行严格的监管。在完善个人理财服务风险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实行个人理财服务“规范与发展并重、创新与完善并举”的监管原则。应做好指导和协调工作,做好与法律、工商、税务、非银行金融机构等配套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规划及跨行业管理办法的制订,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投资工具。
3.2 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对现有银行制度进行清理整合,梳理规范业务和管理流程,对岗责体系进行明晰和细化,构建科学的基础管理平台,发挥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科技手段的作用。实现管理科学化,提升风险控制能力,运用标准化的方法来解决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的问题。明确理财人员职责,将理财人员个人职责、工作成绩与考核奖惩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将理财业务纳入经营绩效考核,提高理财产品计价比重,逐步向全面产品计价过渡等考核方法的改进,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3 加大理财产品的创新,丰富理财内容
由于创新的不足,当前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种类不多且缺乏特色,而市场、客户的需求是多种多样、且不断变化的,如何满足客户多样化且日趋变化的需求,商业银行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理财产品的创新。在理财产品创新中,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模仿国外的理财产品,提高理财服务的含金量,对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以及新兴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深入研究,以市场细分为出发点,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积极进行业务创新,使客户的效益获取程度达到最高,这也是拓展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空间的关键环节。理财产品应突出个性化和品牌效应。个人理财的核心理念即是它的个性化服务。根据居民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不同偏好、不同理财需求进行个性化服务,不断推出创新产品是个人理财市场发展的本质推动力。
3.4细分客户群体,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理财服务
市场细分是商业银行根据客户需求的不同,把整个金融市场划分为不同的消费者群体,以便商业银行有针对性地采取营销策略,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理财需求。市场细分有利于银行全面了解个人理财市场,有效整合客户资源,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①。既可以根据地方差异实行市场细分,也可根据生命周期进行划分或者根据消费者心理进行划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按地方差异划分需要商业银行根据当地的情况,开发出适合当地居民的投资理财产品。而应用生命周期法时,银行应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客户提供相应的理财产品。
3.5 培养客户的理财意识
在我国很多居民理财意识淡薄,缺乏理财教育。而在有些发达国家,从小就给孩子灌输理财观念,使得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理财习惯。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商业银行应加大理财产品的宣传力度,多开展各种理财活动,或者通过媒体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居民的理财意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财富也随之增加,再加之最近几年商业银行低利率水平,使得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并且在2011年之后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然而,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理财产品定价、风险管理及销售等方面,这些因素都会使得商业银行存在诸多潜在风险。因此,本文在遵循“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来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法律关系再认识[J].林庆管. 南方金融.2012(04)
[2]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模式的再思考[J].张栋. 金融发展评论.2012(03)
作者简介:
杨静 身份证号码:37132319890330XXXX
论文作者:杨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商业银行论文; 业务论文; 个人理财论文; 理财产品论文; 客户论文; 银行论文; 我国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