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市中医医院 1640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6例慢性肾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实施中医辨证分型施治。结果96例患者中痊愈51例(53.1%),显效32例(33.4%),无效13例(13.5%)。总有效率86.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施治能有效治疗慢性肾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肾炎;中医;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nephritis. Method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96 patients with chronic nephritis.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TCM were carried out. Results among the 96 patients,51 cases were cured(53.1%),32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33.4%),and 13 cases were ineffective(13.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6.5%. Conclusion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treat chronic nephritis,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Chronic nephritis;Chinese medicine;curative effect
慢性肾炎,即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双侧肾小球弥漫性或局灶性炎症改变,其中部分病例从急性肾小球肾炎转变而来,大部分病例的起病原因并不清楚,可能是多种细菌、病毒、原虫等的感染,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导致肾小球免疫性损伤所致[1-2]。慢性肾炎相当于中医水肿的部分证型[3]。2011年4月——2012年8月我院采用中医治疗慢性肾炎9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1年4月——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炎患者96例。其中男56例,女40例。年龄16-68岁,平均32.5岁,16-20岁19例,21-30岁27例,31-40岁16列,41-50岁12例,51-68岁12例。病程5个月-4年。平均19个月。
1.2治疗方法本病可概括为风水泛滥、脾虚湿溢、毒蕴血瘀、肾阳衰微等四型。其治疗可施以祛风宣肺、健脾利湿、解毒化瘀、温肾行水等法。
1.2.1风水泛滥临床表现:头昏,目下肿胀,晨起睁眼不适,或恶风寒,或有微热,小便常规有微量蛋白,舌淡苔薄白或白而微腻,脉浮或濡滑。治法:疏风散寒,行气利尿。大腹皮、陈皮、茯苓皮、生姜皮、青皮、地骨皮、甘草皮各15克研为细末。每次9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温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脾虚湿溢临床表现:脸面浮肿,下肢也常见微肿,神疲少力,食欲不振,尿常规蛋白长期阳性,舌淡苔薄白,脉迟弱。诊断要点:脸面浮肿,下肢微肿,神疲少力,食欲不振。治法:健脾化湿,利水消肿。党参、寄生各15克,黄芪、石韦各30克,仙茅、知母、黄柏各10克,当归、巴戟天、杜仲各12克。水煎服。
1.2.3毒蕴血瘀临床表现:腰酸身楚,头晕少力,小便量少,血尿或尿血,口干咽痛,咽壁充血,舌红苔薄,脉细滑数。诊断要点:小便量少,血尿或尿血,口干咽痛。治法:扶正解毒,凉血化瘀。黄芪50克,益母草25克,土茯苓15克,桃仁、红花、当归、焦三仙、赤芍各10克,地龙6克,牛膝9克,山药、杜仲、川断各12克,徐长卿20克。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温服。
1.2.4肾阳衰微临床表现:面目浮肿,下肢肿胀,甚至出现腹水,形寒怕冷,腰酸膝软,神疲乏力,食纳减少,舌淡苔薄白,脉沉。诊断要点:面目浮肿,下肢肿胀,腰酸膝软。治法:温肾壮阳,利尿消肿。黄芪30克,仙灵脾20克,益母草30克,茅根30克,蝉蜕15克,泽泻20克,车前子20克。水煎服。
1.3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总胆固醇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前后各项体征无变化。痊愈加显效为总有效。
2结果
96例患者中痊愈51例(53.1%),显效32例(33.4%),无效13例(13.5%)。总有效率86.5%。
3讨论
慢性肾炎相当于中医水肿的部分证型。水液的运行,依赖于肺、脾、肾三脏宣降、运化、气化等功能的协调发挥。风邪上受,首先犯肺,肺失宣降,水道不通,水停而为肿;脾气不足,或脾为湿困,使脾脏运化水液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水湿泛溢于皮肤而为肿;肾主前后二阴,司开合,肾气不足,肾阳亏虚,不能气化,水液停积为肿;外邪入侵与正气亏虚,为多数疾病发生的共同矛盾,在慢性肾炎中,这一矛盾更为突出,病程日久,正气渐虚,抗邪能力下降,容易受外邪侵袭,如此反复,疾病缠绵不愈。本病的临床表现随病因、病程和类型的不同而异,但多有浮肿、蛋白尿,不同的类型可能兼见高血压、尿毒症病情[4]。
中医讲究整体观念下的辨证论治。慢性肾炎由于其起病缓慢,迁延难愈,病程较长。临床上往往出现肺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等病理变化,说明慢性肾炎除本脏自病外,尚可累及肺、脾、肝等脏器。肾病出现肝肾阴津精血不足的病症。而且,随着发病诱因的不同,患者可伴有风寒、风热、水湿、湿热、瘀血、湿浊等邪实的症候,出现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各种病理变化,而且还要考虑到肾病累及肺、脾、肝等脏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临床症状。同时还须进一步考虑到六淫、饮食、情志、皮肤疖肿等外界因素影响到脏腑时出现的各种复杂症候,再结合病人的体质状况综合出疾病的病机关健,在治肾的过程中结合运用治肺、治脾、治肝、祛邪等手段,达到益肾的目的,使肾脏的病理性损害在纠正病人体质的过程中自然得以恢复,并使之不易复发。中医这种认识疾病的观点,与西医将病邪限制在某一个局部的观念是大不相同的[5]。
总之,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优势显而易见。本研究也发现中医辨证分型施治能有效治疗慢性肾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林元龙,等.中药活血化瘀治疗慢性肾炎血尿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82-83.
[2]戈阿康,路薇薇,吴敏,倪红宝.补肾益气养阴汤治疗慢性肾炎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02):32.
[3]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29.
[4]侯国学,等.中医治疗肾小球肾炎 600 例临床观察[J].中国农村医学杂志,2006,292(36):36.
[5]常文治.温肾健脾汤治疗慢性肾炎50例[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7(02):29.
论文作者:刘成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3
标签:慢性肾炎论文; 中医论文; 病程论文; 中医治疗论文; 下肢论文; 临床表现论文; 血尿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