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和谐,从沟通开始论文_曹岩

医患和谐,从沟通开始论文_曹岩

增城市人民医院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心健康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人们的卫生知识和法律意识,对医务人员的良好服务期望值也在不断提高。但是,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某些方面的不平衡性也越来越突出,在医患双方的关系上出现了新的矛盾,医方受到患方的人身伤害时有发生。医患关系的紧张,不利于人民的健康幸福,不利于社会的安定,也会挫伤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医学事业的发展。医患沟通是整个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医患沟通可以增加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及院方的信任、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最大限度的密切配合,使很多医疗纠纷得以化解或使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实践证明,和谐的医患关系,离不开医患的正确沟通,医者在与患者的交流当中只要正确、灵活地运用沟通方法,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医患关系;和谐;沟通

医患关系是医疗实践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和谐医患关系是指医患之间互相理解、尊重、信任、积极配合,共同战胜疾病的融洽关系;遇到矛盾与纠纷时,能自觉从维护平安稳定的角度出发,能以理性、合法的方式加以解决的平等关系。和谐的医患关系是维系良好的医疗秩序和环境的基本保证,是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和谐的医患关系有利于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有利于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有利于实现医患双赢的局面;有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医患沟通,正确认识和谐医患关系,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所在,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措施和重要手段。

近年来,医患关系问题始终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由于医疗纠纷的日渐增多,如何寻求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缓解医患矛盾成为医院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1不断强化沟通意识,奠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坚实基础

医院是与人民群众接触最多、最密切的地方。医疗工作直接体现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医务人员的素质,医疗服务的质量,医疗设施的优劣等,都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患者到医院就诊,需要得到更多的帮助,得到更好的服务,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应该从医患沟通开始。我们只有不断强化沟通意识,深刻领会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才能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1.1加强医患沟通是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医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强、风险性高的学科。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去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和不断提高,这就离不开广大患者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医患双方通过语言进行交流沟通、互相信任显得十分必要。只有医务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使患者积极支持、配合医疗工作,才能使医务工作者有良好的心态从事医学事业,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1.2加强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工作的需要。在医疗服务工作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人性化服务,真正做到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服务病人,既代表了广大患者的利益,又代表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心愿。医务人员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时时体现对患者细心、耐心、关心和爱心,处处体现对患者的人性化服务,是医疗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疗服务工作的基本要求。

1.3 加强医患沟通是患者及家属的需要。患者到医院看病,希望与医务人员进行平等交流,享有充分的权利。患者来医院就诊,如果对自己的病情不明白,容易对医疗方案不理解,也可能因此而产生矛盾。医务人员告之真实病情后,能赢得患者的配合及家属的支持,使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医生在检查、治疗、用药等环节上,都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有选择的告知,这样既尊重了患者,又融洽了关系,从而避免可能发生的医患矛盾。

2正确认识沟通理念,掌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

医患关系紧张、矛盾尖锐,它会削弱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力量,阻碍医学科学的发展,使医患双方的利益都受到损害。消除医患关系紧张状态,化解矛盾,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全社会参与,更重要的是医患双方能够换位思考,达到相互理解,两者从根本上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医方需要加强自身的建设,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增强法律意识,为病人提供一流的服务。在改善医患关系中,加强双方的交流和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施医患沟通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推进行业作风建设的需要,正确把握好沟通理念,是病人的需要,也是融洽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极好的方法之一。

2.1 现代医学模式已从以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种新型的医患关系形式把医者与患者置于平等的地位,要求医方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必须尊重患者,平等相待。这就要求医务人员既要重视生物、创伤、遗传等致病因素对患者健康的损害,又要重视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对患者健康的损害,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而医患双方的沟通与交流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成功的双向交流沟通,往往会得到患者对医者的信任和对诊疗的主动配合,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2.2 医生是医疗行为的主体,在医患沟通中起主要作用。所以我们要求医生不但要具备精湛的技术,更要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语言艺术能力。首先要求医生不要随意打断病人对身体症状和内心痛苦的诉说,要善于引导病人回答问题,描述症状,使病人感觉你在听他诉说,同时用恰到好处的言语温暖他,使他感觉你亲切、可信。在病人面前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发展良好的医患关系的最重要的一步,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

3熟练运用沟通技巧,实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最终目的

为加强医患沟通,医疗机构要从形式、渠道、内容、要求、技巧、效果、考核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通过全方位、分层次、多视角的主体沟通,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和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医院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理病人投诉,定期收集病人对医院服务中的意见,及时改进。医务人员要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要体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难,尊重患者的想法,打消患者的顾虑,努力让患者获得身心的健康。为了熟练运用沟通技巧,实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目的,我们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提升医患沟通的水平和效率。由于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缺乏以及对病情的焦虑,迫切希望了解与疾病有关的情况。我们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还应掌握心理学、社会学、美学、法学等学科知识,使自己在医患沟通中充满自信,有说服力,取得患者信任,以便解决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消除影响康复的因素。在沟通中,多用通俗易懂的大众词语,朴实自然,亲切自如,尽量不用医学术语,使患者容易理解接受,也容易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

3.2 以实事求是的原则立场,保证沟通信息的真实与准确

由于患者维权和参与医疗过程的意识不断增强,从而要求更多地了解自身的疾病状况、治疗方案、用药过程及预后情况,临床医师在这方面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各种诊疗方法在实施前要取得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经患者同意后再做出决定,真正给患者提供全面、真实的信息,不能只言片语简单化。与患者沟通不够,明显会影响患者对病情的正确认识,从而损害了患者方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因此,在临床上与患者进行沟通时要实事求是,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要开展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坚持住院病人费用清单制。大力推行“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新模式。做到让患者对诊疗收费标准、药品价格、自己的病情、做何种检查项目、自己的经治医生“五个明白”;对诊疗程序、诊治专家、手术应履行的手续、诊治项目和价格、服务承诺“五个知道”;进而对检查、诊疗、用药、收费、服务“五个放心”。

3.3 把患者当亲人看待,增加彼此沟通的亲切感

患者来医院寻医问诊,就寄希望于医生,期待着能得到最好的技术、最周到的服务,还期待能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所以我们的医护人员要努力把患者当亲人看待,与年轻人沟通时注意避免使用教训性的语言;与老年人沟通时要更尊重、更关心,使用体贴的语言;与病情较重的患者沟通时应用关怀和安抚的语 言;与病情反复、病程较长的患者多用讨论或交换意见的方式和语言。医生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要表现出对患者的充分尊重和友好态度,增加彼此沟通的亲切感,善用安慰语,多用鼓励语,慎用消极语,禁用伤害语。用亲切的目光、真诚的表情、轻柔的手势、良好的言行去感染患者,温暖患者的心,给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让患者感觉心情舒畅,使医患之间在善意的沟通中和谐溶洽,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近年来,我院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的责任,从发挥政府保障群众基本医疗的主导作用、改革医疗服务体制、转换医疗机构现行管理机制、大力发展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等诸多方面,积极研究探索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有效措施。今后我们要更加积极努力,牢固树立忠实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理念,加强医患沟通,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通过为患者提供热心、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赢得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尊重和认同,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涛,医疗纠纷的成因探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

[2]唐时奎,卢促毅,陈沅等,加强医患沟通促进行业作风建设。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2,5

[3] 沈远平,医院管理干部沟通技巧。广东省医院管理协会资料汇编,2007,4

[4]冷明祥,孟国祥,陈亚辛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德现状调查分析。中国医院管理,2002,22

论文作者:曹岩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8

标签:;  ;  ;  ;  ;  ;  ;  ;  

医患和谐,从沟通开始论文_曹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