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Ramp;D的机理和税收优惠政策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理论文,税收优惠政策论文,企业论文,Ramp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国务院于2006年2月7日发布了《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文件,以下简称《配套政策》),对科技投入、税收激励提出了60条措施。其中,有8条措施是针对R&D投资的税收支持政策的,其力度、深度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最大范围的一次调整和优惠。解读这一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从企业R&D的过程和机理来认知国家这一新的税收支持政策的深远意义,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度,对促进企业增加R&D投入、推动社会技术进步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R&D的投资机理:对潜在收益的合理预期
经济学理论认为,科技活动尤其是企业R&D活动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从而决定了R&D活动私人收益率低于社会收益率。其结果是,为技术知识或信息的生产而进行的R&D活动的资源投入会表现不足,低于社会需要投入的最佳水平,致使R&D活动的供给存在“市场失灵”(Marketing Failure,Arrow,1962)。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需要政府某些合适的干预形式来防止或减少“市场失灵”。这方面,各国政府对科技活动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便是解决R&D活动“市场失灵”的一种手段。
从企业方面来说,资金永远是稀缺资源。任何时候,在没有盈利预期和激励机制的条件下,企业不会自动将资金投向R&D(研究和开发)方面。因此,企业R&D投资的最大的动力是对更大利润的追求。而税收作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对企业的利润产生影响,而且,科学、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会对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的健全与完善,对增强企业创新欲望、创造良好的技术创新外部环境,乃至提升全社会的技术进步水平,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经济学家戴维斯和诺斯对诱致人们从事制度创新的分析理论,是潜在收益引发了创新与R&D投入的动力。对潜在收益的认知是通过成本——收益分析得到的,这也是R&D产生的“条件”和动力。从经济学和成本——收益的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在考虑时间差的情况下,设某企业原来的技术与盈利状态存在于
一般而言,科技优惠税收政策对解决R&D活动“市场失灵”的功能是:(1)补偿功能。即政府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来补偿创新主体(企业)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的差距;(2)激励功能。即由于创新行为的风险性,政府可以利用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来对各创新主体的创新行为进行激励。(3)导向功能。即科技税收政策会促进知识、资金和人力资源在知识流动各环节中的融合作用,同时发挥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导向作用。
我国《配套政策》有关R&D税收优惠政策条款,对企业R&D活动的激励和优惠,主要表现在“三促进、三鼓励、一支持”,即: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促进企业加大对R&D的投资;鼓励对技术改造及技术引进和新产品开发,鼓励科技人员从事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鼓励发展科技中介和科技服务;支持主要是指支持科技体制改革。从优惠的对象看,我国对企业的征税主要是增值税、所得税等税种,这就是从企业少缴税、增加预期盈利方面考虑和设计的。从(1)式分析,增加企业盈利状态在可预期内的总收益,使之最大化是税收政策激励的重点。
《配套政策》中,有关R&D税收优惠政策条款如表1。
资料来源: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2006-2-7。
从表1可知,《配套政策》加大了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税收优惠一: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可以计算:如果企业当年的技术开发费用为100万元,则企业可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150万元。超额税收抵扣是50万元,按33%计算所得税,共计抵税功能是16.5万元。如果企业当年的技术开发费用为1000万元,则企业可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1500万元。超额税收抵扣是500万元,按33%计算所得税,共计抵税功能是165万元。以此类推、多发生多抵。
《配套政策》税收优惠二: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但不提取折旧;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可采取适当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的政策。可以计算:如果企业购买了用于R&D的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30万元,一次摊入管理费。则当期提前摊入税前的折旧多了27万元(若该企业设备折旧的期限为10年),也就是说,超额税收抵扣是27万元,按33%计算所得税,共计抵税功能是8.91万元。以此类推、多买多抵。
从以上两项的计算来看,这一政策与以前的税收优惠政策相比,优惠幅度是比较大的。
二、缩短R&D的过程时间:对研发时间的合理预期
从我国《配套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的环节看,主要是侧重于R&D的成果应用。只有创新成果产业化,真正应用使之变成产品,企业的盈利才能实现。
设t为R&D活动的研发时间,t′为R&D活动成果并投入生产的时间。企业的R&D周期如下:
R&D周期t=∑t+∑t′(6)
可见,R&D周期t时间(∑t+∑t′)决定了R&D出成果并向生产力转化而获取利润的时间。其中,∑t是一种刚性时间,是R&D活动各环节耗费的时间;∑t′是一种弹性时间,它具有一定的伸缩性,是转化过程的决定因素。∑t′值的大小取于R&D成果转化的重视程度和各环节的响应程度。∑t′越大,转化周期越长。一旦∑t→∞,转化即告失败,R&D投资与活动也就付之东流。随着世界科技进步和生产能力的提高,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了,转化周期缩短了,R&O成果老化的周期也大大缩短。有些技术领域每隔5—8年,就会有新一代的产品问世,老技术很快就会被淘汰。今天被称为“科技成果”的东西,也许几年后就会一钱不值。出于对研发时间的合理预期,必须缩短R&D过程的时间。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税收都是根据会计期间、依据当年产生的利润来计算征收的。R&D活动的研发时间越长、成本越高、利润越少、企业实际税负越大。超过一定界限,企业就会失去R&D投资的积极性。换言之,R&D活动的研发时间越长、利润越小、税负越重。无论从以上两个因素的哪—个方面,企业进行R&D都需要只争朝夕。企业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R&D成果的利用,使它尽快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企业R&D投入才有积极性。
三、提升企业家的素质:构造R&D的发生环境
国内外的经验和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像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税收最能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因此,各国政府都在把税收作为鼓励企业和全社会增加R&D投入,鼓励自主创新、实现结构优化的最有效的政策调控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促使企业加大R&D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相应建立了税种分布比较合理、政策优惠对象覆盖面较宽的科技税收政策体系。这些政策对于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促使企业加大R&D投入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我国海尔集团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北大方正集团公司等六个大型企业,2004年R&D活动经费投入总额共计达到129.16亿元,平均每个企业支出21.53亿元,占高技术企业的R&D活动经费的45.79%,占我国全国R&D活动投入总额的6.57%。这六大企业集团的R&D经费支出平均已经占到销售收入的5.97%,远远大于我国工业企业R&D经费占企业销售收入不足1%的平均水平,见表2。
数据来源:信息产业部发布的《(2004年(第18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以及部分企业公布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企业年报。
毫无疑义,这六大企业的创新能力在我国企业中是首屈一指的,这也与企业家的素质不无关系,他们都是充分利用了国家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因此,从R&D机理分析,充分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要靠企业的努力学习和实践。因为只有充分理解了国家的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才能便于应用、充分利用;只有认真分析企业所处的行业,明白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哪些与自己相关?自己能够利用哪些?再分析可利用的方面,充分利用;还可分析企业发生的具体的业务事项,哪些与税收优惠相关?相关的部分再仔细分析,看有哪些自己能够利用,或利用不足?只要企业认真学习、加深理解、分析运用,就能够充分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
客观地讲,《配套政策》体现了我国政府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心和激励R&D投入的诚心。但是,这些税收优惠政策在实际执行中的功效还不显著。也就是说,我国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非常完善的科技税收制度环境。根据本课题调研的结果,我国在形成良好的R&D税收优惠制度环境中,关键的两个问题还没有解决或没有解决好:一是现在不少企业对国家的《配套政策》税收优惠等政策还不够理解,实际执行中还不会充分利用,使得这些政策在实际中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二是企业R&D投入的多少,与企业家素质也有很大关系,即与企业的团体领导者(企业家)的偏好有关。一般认为,R&D投资与R&D评价有关,比较和评价不同R&D方案的尺度,是看哪个方案能够出现更好的R&D的充分条件,即过渡性时期与新时期的总收益之和,与同一时期内原始状态总收益与R&D成本之和的差额最大。问题在于,除了原状态的总收益相对稳定外,企业R&D充分条件中的其他因素值往往有较大的弹性区间。由于可预期时期内的不确定性(换言之,由于人的理性的有限性)和人的偏好的不同,即使是向同一新的技术与盈利状态过渡,人们也可能对相关变量值作出不很相同或很不相同的估计,从而使最优方案的确定成为颇为困难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企业R&D方案的选择确定,又会取决于团体领导者(企业家、决策者)对R&D投资和风险的态度。因此,在现阶段,我们在充分理解国家《配套政策》等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国家《配套政策》等税收优惠政策之外,构造R&D的发生环境,还需要从提升企业家的素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