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01)
【摘要】目的:探析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用药规律。方法:搜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就诊的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西药治疗)和治疗组(中医治疗),每组均分为56例,分析两组带状疱疹患者中医治疗的用药规律。结果:治疗组带状疱疹患者应用中医种类为226种,且应用药物次数为1269次。其中应用次数占比最多为当归、其次为甘草、红花、延胡索、桃仁、川芎等中药;治疗组带状疱疹患者的中药效果分类由高到低分别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物等。结论:应用补虚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类中药处方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用药规律;分析
【中图分类号】R27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2-0332-02
带状疱疹在皮肤科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对此病毒无免疫力的患者一旦感染后,即可发生带状疱疹。其主要临床病因是由于病毒带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跟神经节的神经元内,若抵抗力下降或劳累、感染时,病毒即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着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促使受侵犯的神经及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反应。临床发疹前主要以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具有四季皆能发病,且春秋季节、潮湿天气居多,同时可遍布人体任何部位,尤其是面部及躯干最为常见,对患者生理及心理造成一定困扰。临床针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方式主要以采取消炎、抗病毒等西药治疗为主,但效果不为理想,仍存在部分患者出现后遗神经痛症状[1]。为此,为寻求一套有效、患者易于接受的用药治疗,对于带状疱疹患者而言意义重大。本文选自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采用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用药规律进行深入探析,该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2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上纳入研究中的对象和家属均知晓同意参与,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均经临床检查明确,符合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按照就诊的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56例(西药治疗)及治疗组56例(中医治疗),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12~58岁,平均年龄(13.23±2.5±1.5)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1.23±2.5)年;治疗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10~65岁,平均年龄(11.16±1.8)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1.21±2.3)年;以上研究对象均排除存在严重心、肝肾脏器损伤等其他异常疾病。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进行相比较,无存在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式
1.2.1对照组:对本组患者均采取西医药物治疗,治疗组对本组患者均采用中药治疗,用药处方:当归、干草、红花、延胡索、桃仁、川穹、白芍、柴胡、赤芍、生地、黄芪、丹参、川楝子、全蝎、没药、等中药组成。以上处方具有补虚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2]。
1.3 观察指标
分析治疗组带状疱疹患者采用中药治疗的用药规律。
1.4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百分比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均数±标准差)为计量资料,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结果表明
治疗组带状疱疹患者应用中医种类为226种,且应用药物次数为1269次。其中应用次数占比最多为当归、其次为干草、红花、延胡索、桃仁、川穹等中药。详细信息见表。
表 分析药物分布使用频次(>15次)
3.讨论
带状疱疹具有潜伏期长、病因复杂多变,且易反复发作,临床上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方式主要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但由于患者平时的劳累过度,感冒等因素,极易反复发作,获得临床效果均不理想,仍存在部分患者出现后遗神经痛症状(PIN)[3]。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中药治疗已逐渐被临床广泛应用。据有关临床实践证实,采用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疾病,具有用药安全性相对较高、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患者易于接受等优势。我国中医学认为PIN是由于“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两个方面,据有关文献证实,淤血是引起PIN的重要原因,即应在活血止痛的基础上,采取疏肝解郁、安神等药物促使提高整体疗效[4]。
本次研究结果阐明:治疗组带状疱疹患者应用中医种类为226种,且应用药物次数为1269次。其中应用次数占比最多为当归、其次为干草、红花、延胡索、桃仁、川穹等中药,这与于莹,杨海昊,黄海量在研究报告中的采用的中药处方使用次数基本一致。由此说明,采取等中药治疗为主,其中当归具有较高的用药价值,联合红花、延胡索等中药等所有药物进行治疗带状疱疹患者,可有利于发挥出较高的清热燥湿、疏肝化瘀之功效;丹参具有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效;柴胡具有疏肝解郁之功效;赤芍具有清热凉血、祛瘀止痛之功效。在以上应用共统计为226种药物中,发挥出更好的药效。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用药规律进行探析,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鹏飞,丛琳,杨瑜婷,范琴,叶建州.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用药规律浅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4):52-53.
[2]赵真宜.疱疹型病毒性皮肤病临床用药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
[3]庄贺,高媛媛,侯王君,柯建林,杨静静,刘思远,庄慧魁.带状疱疹用药规律研究[J].中医学报,2017,32(09):1708-1711.
[4]于莹,杨海昊,黄海量,韩涛.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用药规律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7,30(01):54-56.
论文作者:曹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2
标签:带状疱疹论文; 患者论文; 规律论文; 延胡索论文; 中药治疗论文; 药物论文; 当归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