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创新与科学精神_科学精神论文

现实创新与科学精神_科学精神论文

求实创新与科学精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求实论文,精神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中不朽的旋律。它激励着人们驱除愚昧,求实创新,并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科学精神是科学认识活动主体的内在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由科学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内在联系决定的,是由探索和追求真理这一活动的性质决定的。它有着丰富内涵和多重特征:

以求实为原则,追求认识的真理性,是科学精神的突出特点

科学精神的本质是实事求是,即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第一、坚持实证精神。科学源于观察和实验。科学是以事实为基础,在大量、反复出现的现象中归纳、总结出规律;同时科学又是思维的创造,仅有事实还不能上升为科学,还必须经过分析和推理,把观察或实验所获得的知识概念化、原理化,最后上升为理论以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求实证精神,即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事实、不畏权威,并进行符合逻辑的思维。

第二、坚持辩证思维。科学精神要求辩证地思考一切。联系和发展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认识也必然具有辩证的性质。科学精神容不得片面性和思想僵化。纵观科学发展史,科学的每一项重大进展,无一不是得益于辩证的科学精神。恩格斯曾经高度评价过康德的“星云假说”,指出它在近代形而上学的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第三、坚持理性思考。科学认识的过程和对象十分复杂,单凭直观、感觉是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人们必须仰仗理性思维才能超越此岸世界并最终达到彼岸世界。提倡科学的理性,就是反对盲从和迷信。崇尚理性思考,绝非简单拒绝或否认人们的非理性的精神世界。但是,如果失却了健全理性的引导或调节,人们就容易迷失方向,就会陷入迷茫,就会产生思想和行动的盲目性、自发性。理性精神要求人们尊重客观规律,探索客观规律,并把对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作为人们的行动指南。

第四、坚持批判精神。合理的怀疑是科学理性的天性。在科学理性面前,不存在终极真理,不存在认识上的独断和绝对“权威”。马克思就曾把“怀疑一切”作为自己最喜爱的座右铭。怀疑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怀疑精神是破除轻信和迷信,冲破旧传统观念束缚的一把利剑。缺乏怀疑精神,容易导致盲目轻信。正如古人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怀疑精神是批判精神的前导;批判精神是怀疑精神的延伸。没有合理的怀疑,就没有科学的批判;而没有科学的批判,就没有科学的建树。新思想是在对旧思想的否定中诞生的,真理是在同谬误的斗争中发展的。

以创新为灵魂,以实践为基础,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

如果说求实精神深刻反映了人们对客观规律的探索与尊重,那么创新精神则充分体现了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并不是要人们墨守成规。科学精神倡导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实践精神和奉献精神,鼓励人们在尊重事实和规律的前提下,敢于标新立异。

第一、坚持探索精神。科学始于好奇。永无止境的寻根究底是科学产生的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科学以探索未知、创造知识为己任,通过认真、严谨、艰苦的科学劳动,揭示客观规律,造福人类社会。科学创造的内容是广泛的,诸如新自然现象的发现、新科学假说的提出、新科学规律的揭示、新科学理论的创立、新科学方法的创造、新科学实验的构思与设计等等。科学创造是一个艰苦的劳动过程,其成果是科学工作者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第二、坚持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体现。科学精神倡导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鼓励人们在尊重事实和规律的前提下,敢于“标新立异”。创新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往往要比其他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但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比知识更为重要。爱因斯坦十分注重创造性思维特别是想象力,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新精神反映了科学认识与发展的规律。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第三、坚持实践精神。无论是求实还是创新,都必须以实践为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实践是科学精神的根本,科学精神深深植根于实践之中,实践精神要求尊重实践并积极参与实践,以实践为科学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和最终目的。离开了实践,就既不能发现真理,也不能发展真理,科学精神也就无从谈起。

首先,实践是科学的基础。生产实践提供了大量的经验资料和研究课题,科学实验提供了研究的工具和方法。离开了科学实践,任何科学成果都不可能产生。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科学工作者不断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寻求问题的最佳解决办法和合理答案,从而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其次,科学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在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理论必须经过科学实验的检验才能确立。任何经不起实践检验的东西都不是科学。最后,科学还需要回到实践,应用于实践,从而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人的思想、观点、理论、设想、计划等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和现实性,就要看其在现实的活动中有没有力量,起不起作用,这就要进行科学实践。通过实践,真正的科学最终总会转化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第四、坚持奉献精神。追求真理之路布满荆棘,科学精神同时意味着勇敢的献身精神。马克思曾经借用但丁的诗句来说明这种献身精神:“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马克思非常崇拜古希腊神话中勇敢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的献身精神,并在探索科学的人生道路上实践了这种精神。

科学精神是现代社会人们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长期以来,我们在国民素质教育中,在科学文化教育方面较多地强调知识教育,而比较忽视科学精神的宣传与教育,这与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加强科学精神教育,有助于人们树立起对待自然、社会与人生的科学态度,有助于人们自觉接受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助于形成创造性的思维和能力,有助于培养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如果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那么,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一定充满希望。

标签:;  ;  

现实创新与科学精神_科学精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