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姜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效果探讨论文_王惠琼

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中医医院 675300

摘要:目的:探讨隔姜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患有胃脘痛的2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10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隔姜灸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脾胃虚寒型胃脘痛采用隔姜灸治疗后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隔姜灸;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效果

由于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的改变,加上社会生活的压力,胃脘痛患者的数量逐年上升,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胃脘痛中常见的类型是脾胃虚寒型,主要症状有持续性胃痛,空腹情况下疼痛加重,进食后有所缓解,呕吐、四肢冰冷、脘闷、不思饮食等,需要进行及时的治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疼痛,有利于患者的健康生活。本文中主要是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患有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200例患者进行研究,给其采用隔姜灸的治疗方法,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以下是本次研究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患有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男性42例,女性58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48.6±10.2)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1.3±0.8)年,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62例,年龄38-77岁,平均年龄(48.1±11.2)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1.5±0.6)年。所有患者均符合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诊断标准,排除患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有精神病史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20mg/次,2次/d。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隔姜灸治疗,具体方法:取患者的中脘、神阙等穴位,将生姜切成厚度约为0.3cm、长度为3.5cm的姜片,在姜片的中央采用针进行数次穿孔,对准穴位,将艾柱点燃,隔着姜片施灸,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将姜片提起来,以患者皮肤出现潮红为度。每次施灸时间为半小时左右。施灸过程中要注意艾灸的灰烬,以免造成患者皮肤的烧伤以及衣物的损坏。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一周,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

1.3评价指标

疗效评价标准,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疼痛得到控制;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疼痛有所缓解;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疼痛均为缓解。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以上记录的数据录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19.0中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对比采取x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76例,好转22例,总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愈33例,好转47例,总有效率为80.0%,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3 讨论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是胃脘痛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该病的发病机理是患者长期的过度劳累、肾阳不足等引起脾胃虚弱、脾胃失调、不通则痛[1]。由于现在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饮食不规律等常常会引起患者发生脾胃虚寒,因此,对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治疗注意的是温肾散寒、温中健脾。临床上对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治疗方法较多,如艾灸,艾灸可有效增加胃黏膜的前列腺素含量,研究发现,前列腺素可有效减轻胃黏膜的损伤以及致死作用,可有效保护患者的胃黏膜[2]。同时艾灸还可以增加胃黏膜的免疫反应细胞数量,促进内源性阿片数量的增加,进而改善胃黏膜的血流情况,对胃黏膜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本文中对患者在艾灸的基础上增加生姜的温经散寒止痛的功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艾灸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治疗的时间、治疗次数,具有灵活方便、简单易学、安全有效的特点[3]。中医学上认为灸法对患者的经络有较好的激发作用,具有温经散寒、升阳固脱的功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灸法对于人体脏腑的调节具有明显的作用,提高患者的抵抗能力,促进患者机体的全面恢复。本文中灸法选用的是患者的神阙、中脘,神阙对于患者机体的阴阳以及平衡能力的调节具有较好的作用,中脘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功效,可针对各种胃部疾病,可调节患者的脾胃失和、心神不定等症状。本文研究中发现,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76例,好转22例,总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愈33例,好转47例,总有效率为80.0%,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隔姜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脾胃虚寒型胃脘痛采用隔姜灸治疗后疗效明显,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玲,陈春艳,袁青等.隔姜灸配合拔罐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医学信息,2015,12(z1):91-91.

[2]汤万好,韦贞决,陈燕群等.隔姜灸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护理研究[J].全科护理,2014,6(27):2529-2530.

[3]杨志明.吴茱萸汤加减配合穴位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62例[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5(6):109-110.

论文作者:王惠琼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4

标签:;  ;  ;  ;  ;  ;  ;  ;  

隔姜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效果探讨论文_王惠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