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法宝给劳动者带来希望--西部劳动力市场成功的启示_求职论文

五大法宝给劳动者带来希望--西部劳动力市场成功的启示_求职论文

五大法宝给下岗者带来希望——西区劳动力市场成功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大论文,法宝论文,劳动力市场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解决下岗工人再就业,劳动力市场到底还能做些什么?

位于本市长宁区的西区劳动力市场在短短的三年中成功地安置了 5.4万失业下岗人员,这一主渠道安置方式占全区多渠道安置总量的67%。去年一年,该市场安置的下岗失业人员共2.1万人, 替七个行业再就业服务中心解决特困人员180人,替该区解决特困人员223人。在市劳动系统考核95、96年度工作中,该市场的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失业保险三项工作均获得第一名。97年度的职业介绍、劳动力信息网络工作又继续获得第一名。这些可贵的成绩和令人惊奇的数字背后,究竟蕴涵着哪些成功之道?

“跑街先生、小姐”为下岗者铺平上岗之路

该市场在三年前成立之初,就把为下岗人员寻找岗位放在了首位。为此,该市场专门组织了一批“跑街先生”、“跑街小姐”,他们整天挎着包带着小本子,走东家窜西家搞市场调查,社会上到底哪些岗位是适合我们下岗职工的?

这样的做法果真见效。虹桥机场多辅助业,如清洁工、搬运工、安保等。过去这些岗位都被外来民工占领,他们在礼仪、卫生、技能方面都不尽如人意。经过“跑街先生”、“跑街小姐”们多次接触,终于将受过培训的2000名下岗人员安置在机场的各个岗位上。古北小区内居住着沪上近四分之一的外商和上海的一批先富起来的人,他们对家庭服务有特殊的要求,于是,市场主动与这些小区的物业公司联系,又成功地开发了家庭服务的就业新领域,不仅为下岗女工争取到了1000多个岗位,而且为其他区的同行和二十多个兄弟省区提供了大龄女工再就业的成功经验。在虹桥开发区,他们用同样的办法为200 名下岗人员找到了安保工作……

今年,该市场又建立了开发岗位的目标管理办法。由区劳动工作会议正式向全区各大口、各街道明确全年开发岗位资源不少于500个, 建立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不小于10个,再就业特困人员的安置率达85%以上:并且由局党组织领导亲自带队深入虹桥机场、虹桥开发区、古北开发区,与这些开发区的老总们具体磋商联手共建就业基础。目前,已有开发区内五家单位承诺提供就业岗位,由劳动力市场负责按需方要求培训人员,推荐合格的劳动者上岗就业。

市场需要就是培训的方向,80%学员经培训上岗

职业培训又是西区劳动力市场的一块重头戏。他们本着“市场需求、社会需要就是我们培训方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市场需要什么,就开设什么班,培训什么样的人才。同时,紧紧围绕就业工作的重点,以地区失业下岗人员为主进行就业训练,分期分批开设专题指导班和培训班。

“家庭服务员”培训班就是其中最为成功的一例。在一无教材、二无教学大纲的情况下,他们跑遍上海的新华书店,寻觅专业教材,还专门邀来烹饪、医护、绿化园艺、服饰礼仪、门户安全、法律、孩童教育等各方面的专业教师制订教学计划,对下岗女工实施二十五门课程的培训。如今,已被国家劳动部列入技术工种的“家庭服务员”培训教材,大多数内容就是取自该市场的这份教学计划。三年来,该市场共开办了35期“家庭服务员”培训班,有1388名学员接受了不同程度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去年,在全市家庭服务员中级工技能比武的前十名中,有7名学员是该市场培训的。目前,经过培训的学员已有80 %走上岗位,为社会用户提供服务达1053户。

至今,该市场已开设过400余期近50种专业的培训班, 参加人数达21123人。

“门诊”式职业指导使就业者找到“治病”的良方

走进西区劳动力市场大厅,让人感到新奇的是,这里的“职业指导员”象医生一样坐在一间间“门诊室”里,求职者在安静的环境中“挂号”“求诊”。

一位身材矮小的下岗女工拿着一张“求职单子”进入一间“职业指导室”,详细诉说着自己的“病情”:“下岗三月有余,只因身材矮小,年龄已过35岁,不知寻找什么职业为好?”职业指导员接过这位下岗女工写满职业编号的单子,迅速地在电脑上查询这些岗位,接着将电脑显示屏移向了这位下岗女工,并耐心地解释:

“你看,你选择的‘文秘’职业,对英语有一定要求,你英语基础如何?”

“还不会。”

“你还选择了“营业员”职业,但他们对身高和家庭住址有一定要求,对你也不大适合,看来这些职业你还不能从事。”

“那怎么办呀?”

“根据你的情况,我建议你可以考虑‘家政服务’,这一行业的发展潜力很大,但你最好能参加我们这里的培训班,经过系统培训取得证书后,你预付的学费还可以全额退还。”

……

尽管这位下岗女工没有在这次“求职”中找到职业,但她已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她告诉笔者,前一段时间也在其他职介所找过工作,但往往从乱哄哄的咨询现场选几个不明真相的职业就去面试,结果徒劳而返。现在她对自己的情况了解多了,她还对笔者表示:准备参加培训,就打算去试一试“家政服务”。

这样的职业指导,已成了西区劳动力市场的一道风景线。在现场,笔者还看到,在这些职业指导室的外墙上还贴了“通用技术类”、“商业服务类”、“就业难点类”、“一般工程类”、“专业技术类”等标签,让下岗人员一看就知道自己应该去找哪位“医生”“看病”。

劳动力市场内的“法律事务所”提高了就业稳固率

为了推动劳动关系和谐发展,长宁区劳动局又在该市场建立了全市乃至全国首家劳动法律事务所,并且被列为国家试点单位。该事务所专门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劳动法律咨询,立足于协调劳动关系。该事务所设在劳动力市场,更直接地为下岗人员提供各种法律上的咨询,为用工单位提供规范用工的法律指导,在就职前,下岗人员可以随时请教,避免了许多矛盾,从而提高了就业稳固率。

劳动关系协会在政府、企业、劳动者之间架起桥梁

这个在本市首创的社会团体由长宁区200多家企业的厂长经理、 劳动人事干部、工会干部、职工代表等组成,每月一次小组活动,每季度一次大组交流,共同研究执行劳动法规中的疑难杂症,研究如何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调剂劳动力资源、沟通劳动工作的新情况,起到了联结政府、企业、劳动者三者的纽带作用。更重要的是,该协会通过这样的活动,还能及时了解到这些企业的用工信息,只要有适合下岗人员的,他们都积极争取。

令人称妙的是西区劳动力市场的这五大功能并没有各自孤立,在这里,“跑街先生”、“跑街小姐”主动走向市场,寻找适合下岗人员的岗位信息,对于有一定技术要求的岗位,市场马上会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提前制订培训计划,使下岗人员在培训后,对新岗位的适应能力增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职业指导使下岗人员在求职中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劳动法律事务所提供的法律服务,把下岗人员在上岗后可能出现的劳动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劳动关系协会的定期活动,不仅使企业更好地掌握了法律,更重要的是协会成员单位还能提供宝贵的岗位资源。

这样完善的组合,曾使得慕名而来考察的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意大利都灵培训中心爱勒克斯·格哈姆先生看了后也不得不动情地说:“我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没看见过把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结合得这么好的地方,与其你们要出国考察国际劳工市场的情况,不如我来组织各国官员到这里办国际交流培训班。”

眼下,如何为下岗人员找到岗位、如何提高下岗人员的就业成功率,已成了社会最为关心的话题,我们的劳动力市场是否可以从西区劳动力市场的成功做法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呢?

标签:;  

五大法宝给劳动者带来希望--西部劳动力市场成功的启示_求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