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林 山东省平度市仁兆镇仁兆中学 266739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特别是处于21世纪的今天,很多学生的道德责任感亟待加强,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更是任重而道远。而语文学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课程资源几乎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是非常好的德育教材。“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不断提高之原动力在于思想政治也”,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应当充分利用教材,以教材为契机,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巧妙地融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应当避免空洞的说教,在恰当的时间,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恰当的教育,让德育的渗透似一缕春风般亲切,如一汪清泉般澄澈。
一、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要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学习《芦花荡》时,引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老头子”传奇的经历、智斗鬼子的英雄行为,然后让学生思考:是什么让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有如此勇敢的表现呢?学生稍加分析自然会感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引起学生的共鸣,既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受到了思想教育,可谓一举两得,水到渠成。
二、 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当今的人类环境——地球,正在遭受着空前规模的破坏,现已成为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实践表明,搞好环境保护,既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而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一级单位,首当其冲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课本知识渗透环保教育。如在学习《喂——出来》时,让学生续写小说结尾,先是小石头从洞里飞了出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让学生续写,要求不背离小说主题,让学生当堂用几百个字做片断练习,当堂交流。学生的续写精彩纷呈,很好地体现了“破坏自然,必将遭到自然的惩罚”这一主题。再趁热打铁让学生说一说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应怎样保护环境,让环保意识渗透学生心灵,而不只是一句空泛的口号。
三、渗透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来之不易的,但是我们的一些中学生由于缺乏对生命的认识,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当作儿戏,打架斗殴、泡网吧、轻生等这些不光彩的事经常发生。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敬畏生命》时,我让学生感悟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经过豪华的、奢侈的投资之后才得到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热爱我们这来之不易的生命。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上课呼呼大睡甚至逃课浪费生命的现象,在授《热爱生命》时,我教育学生不要因为生之本质在于死就任意把生命浪费掉,而是应该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当然,这些道理一定不要空洞地说教,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政治课,要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引导学生体悟感受,慢慢渗入学生心田,教育学生只有尊重生命才会爱惜自己进而爱惜他人。在学习《白蝴碟之恋》时,让学生了解到作者先是尊重生命,然后才会去爱怜白蝴碟,这是发自灵魂的爱。作为世纪之交的中学生,应该试着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那么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爱心。要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去感受生命的美好。
四、 渗透集体主义精神教育
现代的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父母的精心照顾使他们有聪慧能干等优点,但同时也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在教学中,如何让他们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要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呢?《斑羚飞渡》在这方面是绝好的教材。学习时先让他们复述故事情节:一群斑羚被逼上悬崖,陷入了绝境,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心甘情愿地选择了死亡。然后启发学生:你认为斑羚身上的什么精神最让你敬佩?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生存的环境需要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从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谈谈自己的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了我们的生活确确实实少不了这种精神。
五、 渗透责任感教育
在人的素质中,责任感是极其重要的,它是一个人有所作为、事业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如果学生缺乏责任感,就难以担负起时代、国家赋予的重任。学校的教育又是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而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出现了不负责任的言行,作为教师,应该把学生的这种不良的言行扼杀在萌芽状态里。如在学习《散步》时,先引导学生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意思——表现了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启发学生:那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不需要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呢?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使学生的责任认知与现实状况联系起来,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感。这样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总之,语文学科是聚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学科,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的同时应该注意渗透德育教育。只要我们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善于发现教育契机,结合教材,联系实际,采用灵活而恰当的方式进行启发引导,做到“随堂潜入心,润人细无声”,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论文作者:刘 林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4年2月(总第6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2
标签:学生论文; 生命论文; 自己的论文; 责任感论文; 都是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每个人论文; 《教育学》2014年2月(总第6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