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工作中药品管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确保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护理安全。方法:从2015年1月起,我中心实行门诊输液药品“双核对“制度,该制度实施1年后,将护理纠纷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评分与未采用之前的2014年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结果显示,2015年度加强了门诊输液药品“双核对“制度后,因药品管理引发的护理投诉事件和护理不良事件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提高,与2014年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实施门诊输液药品统一管理、登记、双核对制度,减少门诊输液室因药品引发的护理投诉,护理差错的发生。
门诊输液治疗因方便、经济、显效快等优点,故被越来越多的病人选择在门诊输液{1}。在选用输液治疗的病人中,有部分需要连续治疗两日以上,称之为门诊长期输液病人[2]。为了保证门诊长期输液病人药品的安全、有效性,我中心对门诊长期输液病人的药品实行寄存管理,但在实施过程中因药品查对缺陷而引发一些护理不良事件。因此,从2015年1月起,我中心实行输液药品“双核对“制度,在对病人药品保管和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中心负责辖区内门诊病人的输液,每年完成静脉输液近21000人次,日均约60人次,其中每日约有40人次为长期输液病人,输液室治疗室没有药品贮存柜、备药区及冰箱、备药区用蓝色即时贴分栏,同时备有30只四方篮依次编号1—30。
2.方法
2.1首次接收药品 患者首次从药剂科取回药品后,护理人员与患者共同对药物进行核对药品剂型、有效期、药品的性状等,在注射单上记录药品的名称、批号,并双签名。对于不便核对的患者(如老年患者)由两名护士共同查对,并在注射单上记录、签名。取当日量交给治疗护士准备,余下药品填写好寄存卡按编号寄存在中心贮药柜。
2.2再次及以后输液 患者再次来中心治疗时,由两名护士将药品与注射单上记录的批号进行核对。一名护士按编号找到该病人的输液药品,另一名护士按注射单粘贴瓶标签,此过程中实现了双人核对,经核对无误后,即给予配药、输液。
2.3 评价方法:将2014年1月—12月与2015年1月—12月的因门诊输液药品查对缺陷引发的护理纠纷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评分进行前后比较。
2.4统计学方法:将研究中所用数据录入SPSS 12.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并进行X2检验,组间比较进行独立样本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3.结果 具体结果详见表1。
表1 “双核对”制度实施前后各项情况比较
由表1可见,2015年度加强了门诊输液药品“双核对“制度后,因药品管理引发的护理投诉事件和护理不良事件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提高,与2014年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4.讨论
4.1“双核对”制度提高了输液室的护理安全质量。输液室的环境特点是嘈杂,在高峰期常处于忙乱状态{3},而护理人力资源有限,护士在忙乱中容易造成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潜在导致加错药、换错液,拨错针等差错的危险,这些护理缺陷对病人的治疗安全构成威胁{4}。“双核对”制度加强了核对环节,能将上述潜在危险控制在最低限度,能有效提高输液室的护理安全质量。
4.2“双核对”制度降低了因核对因素引发的用药错误。随着“双核对”制度的完善,强化了护士的责任心及查对意识,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加强了与患者在用药方面的沟通,增加用药的透明度,解除了患者的疑虑,尊重患者的知情权,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李瑾.门诊输液室的药品管理[J].医学信息:旬刊,2010,23(3):236-237.
[2]陈春华,胡丹丹,罗春玲,李元香,谭鄂.开展保管社区门诊输液药品服务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0,08(36):3301-3301.
[3]陈庆环,桂俊华.门诊输液患者药物的保管和使用[J].医学信息:旬刊,2011,24(15):5198-5198.
[4]杨桂兰.门诊输液用药现存问题与安全管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6):108-109.
论文作者:庞群 彭艳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2
标签:药品论文; 门诊论文; 患者论文; 制度论文; 病人论文; 双核论文; 事件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