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自读者的三款攒机方案 选择适合自己的电脑配置(论文文献综述)
杨媛[1](2021)在《腾讯移动端游戏业务盈利模式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移动端网络游戏作为娱乐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收入呈持续攀升趋势,移动端网游公司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而我国移动端网游产品却一直处于创新程度低、可替代性强且因商业伦理问题常遭人诟病的境地。盈利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与核心,只有获得长期稳定的盈利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互联网市场。面对这些难以忽视的潜在威胁,不禁引发我们对移动端网游企业盈利模式的关注。本文以腾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盈利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腾讯在保持原有即时通讯业务的基础上快速抢占移动端游戏市场份额。其盈利模式的构成要素分别是以虚拟货币和网络广告利润点为核心,以个人消费者为主要利润对象,以付费增值服务和广告收入为主要利润源,以与其他厂商合作拓展海外业务、发展游戏直播平台为利润杠杆,以加强创新提高技术壁垒及价值链纵向一体化为利润屏障。虽然腾讯具有一定的品牌优势、规模优势,但也同时存在用户红利缩小,盈利对象与商业伦理矛盾;增值服务与游戏公平矛盾;利润点设置不完善,盈利来源边际收益下降;山寨产品和外挂软件侵蚀利润等可能引发企业信任危机的潜在隐患。本文分别从财务角度和消费者行为角度评价了腾讯移动端网游的盈利模式,针对具体隐患,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和保障措施,最后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希望对腾讯移动端网游盈利模式的研究,为游戏公司盈利的可持续性和符合商业伦理要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建议。
王思界[2](2020)在《JC出版社AR儿童读物市场开发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AR技术的发展,出版行业纷纷进军对AR儿童读物市场开发与应用。AR儿童读物的发展在我国还处于一个新兴发展阶段,其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AR儿童读物所占市场份额还很少,而国内AR儿童读物多是从国外引进技术,需要支付技术费用,在AR技术上需与我们的童书进行汉化,增加了制作成本,针对这些问题,论文以JC出版社AR儿童读物为研究对象对其研究,并提出市场开发策略。JC出版社是国内成立较早、目前规模比较庞大、出版领域较为宽广的一家儿童出版公司,近些年也逐渐开始发展AR儿童读物,目前已经有产品问世在售。本文选取该公司的AR儿童读物市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建立对AR技术市场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一定量的AR儿童读物进行阅读研究,了解目前市面上流通的AR儿童读物产品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出版物消费者、出版商以及AR技术人员进行访谈调研,客观全面的了解AR技术应用于儿童读物的市场因素。针对JC出版社有限公司的AR儿童读物的业务发展现状,发现该公司在AR儿童读物业务应用中存在产品策划不科学,阅读内容相对陈旧;产品技术要求高、研发成本大从而导致出版商不愿投资;AR场景选取不当,利用率低,读者感受差;AR儿童物营销渠道单一、市场推广不到位等四大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对应提出了解决策略,通过创新产品的形式、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产品内容从而提升产品质量;通过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降低产品的研发成本从而降低成本售价;通过扩大AR场景的开发和选取,增强客户现实体验感从而提升客户的满意度;通过加强营销力度,完善经营理念和策略从而促进产业的长足发展;扩大投资吸引力,善于积极利用相关扶持政策来大力发展AR儿童读物。
刘昕恺[3](2019)在《A计算机配件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计算机配件作为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对计算机的性能以及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其计算机及相应配件的生产和消费量也十分巨大。计算机配件销售商作为连接生产工厂与终端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主要负责配件在市场各环节中的周转,是整个营销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以位于石家庄市的计算机配件A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涉及到的相关营销理论做一介绍,然后在对公司进行简介的基础上,分别从我国计算机配件行业的宏观发展现状和影响公司业务的主要因素这两种不同角度对公司的营销环境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公司自身直观的营销状况数据以及对公司现行营销策略的归纳指出了公司的营销现状;接下来以服务营销7P策略为指导,从产品、定价、渠道、促销等方面提出了公司面临的营销问题;最后从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两方面对A公司的营销目标进行优化,为营销组合策略的改进指明方向,并针对公司当下面临的营销问题,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有形展示、售后服务六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其营销的相关策略,并从制度、人力、财务三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本文以工商管理专业中的营销管理领域知识为基础,同时借鉴了本专业中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课程的相关知识。希望通过对A公司的分析研究,为该公司提供真正适合自身且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促进公司的发展壮大,同时为本地乃至全国的计算机配件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杨超[4](2015)在《新媒体语境下三维教育“微动画”制作方案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美国《连线》杂志曾经将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虽然从学术的角度而言,这个定义有些含混,但却准确揭示出了新媒体给人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变化。新媒体对传统的传播方式是一个巨大的颠覆,它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时间和地域对人们认知的限制。新媒体早已不再是传媒行业的专属工具,它也开始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因为新媒体具有碎片化、核裂变式的传播方式,同时新媒体内容大多是“短阅读”,这就要求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改变。传统的图文教学形式在新媒体的载体上会有些“水土不服”,很少有人能在地铁或者公交上看完一篇科普方面的文章,因此选择一种合适的传播方式也就变得十分的重要。三维教育“微动画”的内容简短,形式丰富,表现力强,能很好的适应新媒体碎片化、核裂变式的传播方式。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新媒体特点的总结,重点研究教育三维教育“微动画”应该怎样设计才能更加适应新媒体的传播平台。三维动画相比二维动画而言,可以节约巨大的转面制作成本,而且能达到很高的写实程度,有更大的艺术发挥空间。但是三维动画的整个制作环节流程性强,而且对电脑的配置要求比较高。怎样利用中等配置的电脑,结合Maya,3ds Max等三维软件,制作出较高品质的“微动画”作品?笔者希望能结合自己的三维动画制作经验,在论文中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高洋[5](2014)在《创业机会资源一体化开发行为研究》文中认为创业围绕机会与资源所展开,机会是过程核心,资源为其提供基础性保障。二者相互匹配的共同作用注定了创业成为一门追求创新且注重管理的综合性学科。纵览学科成果,其中关于机会与资源的研究时至今日都仍在继续,机会开发、资源开发、二者共同开发等一系列问题被持续关注,理论内容十分丰富。然而,随着对这些成果的梳理与总结,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一个在哲学上看似诚然实非然的问题。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为,机会开发与资源开发作为两个独立存在且相互影响的复杂行为,是同时作用于创业过程中的,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于是,与之相关的研究不仅关注个体(单独开发行为),也关注个体之间。这种情况从表面上看无任何问题,实则并非如此。系统论的观点指出,系统是一个有联系的物质和过程,看待任何事物都要从其整体性角度出发,探寻其内在本质属性。而这种整体性却恰恰是以上研究所忽视的。我们进一步讲,学者们在潜意识中已经承认机会与资源是一体的、是相连的,但却没有从系统角度加以展开与论述,更有甚者对个体的研究逐步接近了还原论思想(高级形式还原为低级形式)。这种问题不仅造成了研究结果的局限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创业过程的复杂性,使其缺乏主体研究脉络,极易脱离创业本源。随着以上研究现状的进一步开展,创业学理论的研究脉络被分解为两大类,其分别是机会主导型创业和资源主导型创业。机会主导型创业学者曾一度认为对创业的研究即是对机会的研究。于是,以机会导向展开的创业学黑箱探索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许多学者也曾分别针对机会开发的不同阶段对资源开发的影响展开了详细论述。机会识别、机会评价、机会利用等过程被逐一打开,并被深入探讨。相比于机会学派,资源学派则强调资源是实现创业成功的根本前提与保障,对于新企业来讲,创业资源的开发过程正是构筑资源基础,奠定竞争优势的过程,也更能体现创业的精髓。于是,以机会和资源为两条不同主线对创业过程的深入开展也导致创业学的研究重心不断在机会开发与资源开发之间发生摇摆,从而衍生出了机会与资源二者繁杂的作用关系网,也形成了整个创业过程。在此网络中,机会与资源是多变的、是相互协调与不断匹配的。但创业如何从这些潜在且复杂的关系下摸清自身的主体研究脉络是一个在学术界尚未解决的瓶颈。于是,为了能够打开创业黑箱,还原创业的本质,本研究突破了以往以单一视角研究创业规律的思维局限,首次尝试利用整合思想研究创业过程。以整体性和系统性角度对机会-资源开发行为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创业行为的本质属性,还可以探寻创业行为背后所警示的原则。基于此,本研究首先借鉴Timmons的创业思想并运用系统论的基本原理,以整合视角将机会资源二者的相互作用关系视为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并相应提出了“创业机会资源一体化开发行为”这一在系统论视角下的创业构念。随之,为了确保新构念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研究对其进行了系统层次性划分和体系构建,同时以214份有效问卷加以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的目的在于通过信度、效度以及主成分分析来保障“创业机会资源一体化开发行为”构念的量表开发以及新条目生成的准确性与合理性。不过,以上研究也仅在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对创业机会资源一体化开发行为给予了层次性和系统性的划分与测量,却并没有对创业机会资源一体化开发行为的内在结构以及成长机理给予探究与揭示。因此,为了进一步探寻创业行为背后隐藏的深层次问题和规律,本研究再次运用多案例分析的手段,在机会-资源一体化创业成长模型构建后的前提下,对创业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其在最后阶段也分别从机会、资源、战略与一体化四个层面详细阐述与总结了三种不同机会类型下企业的创业成长规律。结果显示:企业创业机会类型可分为识别型机会、发现型机会与创造型机会三类。在不同机会类型下,企业创业一体化成长方式都不尽相同,此时企业需要不断平衡两种成长方式从而实现杠杆效应,管理者的学习能力起到了支点作用。研究也在最后分别从机会、资源、战略与一体化四个层面详细阐述与总结了三种不同机会类型下企业的创业成长规律,进而也逐步明确了机会-资源一体化成长方式是创业理论的主要核心脉络。实际上,“创业机会资源一体化开发行为”在创业学领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此概念的产生并非无因,而是源于对创业学理论的不断探索与发掘。“一体化”一词具有系统效用,是对机会与资源系统整合的体现。一体化是一个动态行为,创业者如何实现机会资源一体化开发行为是创业成败的关键。在一体化动态创业过程中,依据本文的研究宗旨,创业者需从机会与资源相互整合的视角对创业进行管理,而不应单独关注一种要素。于是,为了能使创业机会资源一体化得以实现,一体化开发行为的概念需要被明确界定和构建,因此才产生了相应的创业准备、实施、成长三个一体化子维度。按照此研究脉络,创业系统被有效分割,每一层次的子行为都如被衍生一般来自于创业的本源,而这一本源正是创业机会资源一体化开发行为。因此,为了实现机会与资源的一体化,在创业的每一阶段,机会与资源都应是一体的,创业学习、组织革新、战略调整等手段都是为了实现“机会资源一体化”这一目标而服务。在未来,笔者相信“机会资源一体化”这一新的视角和研究方向会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学术意义。学者们可以从多个层面和视角对此问题进行剖析,特别在一体化概念子维度的体系构建上应给予深入重视,不断完善创业机会资源一体化开发行为的整个度量体系,从而为其它创业影响因素(创业学习、创业能力)的介入提供理论支撑。另外,在研究手段上,应多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来探寻创业机会资源一体化开发行为的内在成长规律,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来揭示创业一体化行为背后潜藏的机理性问题。
张晓丽[6](2013)在《事理学“动词思维”原则在老年人专用电脑设计中的运用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正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我们在保障好老年人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而电脑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与人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是娱乐、学习、信息获取的重要途径。所以无论在理论或是实践上来讲对电脑的研究都是有重要意义的。从“物”到“事”,从“情”到“理”,这就是设计事理学。本文就是将事理学运用到老年人专用电脑的研究。并在老年人使用电脑的具体的“事”上,提出“动词”的研究方式,深化了研究,而且将“动词”提炼出来,使研究不拘束于传统的形式,不拘束于传统使用方式的动作流程(过程)。能整体地看待事物,全局性更强。论文整体框架大体由三部分组成,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设计方案。理论研究是从第二章解决读者对设计事理学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为第三章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我们设计“物”就要先设计“事”,“事”表现为一个过程,“动词”可以表达过程,即“动词”可以表达“事”。并对词类进行分析,确定了“动词”的范畴。又将老年人使用电脑的这件事从层次即动词研究过程和结构即动词的研究背景上进行深入分析,为后续研究指引方向;设计实证将老年人使用电脑全过程进行动作解析,将行为动作细化并对过程中“动词”进行分析记录总结,并对“动词”进行设想,表现了动词多样的组合方式,体现了多样的使用方式;余下部分为设计方案,直接对老年人电脑的设计进行了探讨和实践,提出老年人专用电脑的设计方案。本文提出了新的设计原则—动词原则,加强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发展了新的思维模式。
陈武[7](2013)在《基于移动终端的微博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Web从1.0进入2.0时代,社交网络应运而生,而微博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代名词,特别是移动网络和智能机的普及,使得人们能随时随地方便地上网,将文字、照片上传到互联网,摆脱了传统PC的束缚,而移动终端和微博的结合,将微博的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微博,使得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交集的人走在一起,他们分享与交流生活、技术,人与人之间通过通过微博形成一个虚拟的社会网。微博的成长与优势让微博成为一个开放平台,通过一些机制,其它的网络应用可以无缝接入微博平台,安全的使用微博平台的各种资源,整个互联网通过微博平台整合在一起,共享资源。本文从微博的性能和功能两个角度,研究和实现了一个微博系统,由于微博系统中存在高并发和大容量等问题,在本系统中,通过消息队列中间件和缓存机制,使得用户可以快速可靠的发表消息,减少了高并发带来的延迟,通过缓存机制,加快了系统的查询速度,通过数据库的水平拆分和垂直拆分,减少了大容量数据给系统带了的问题。如今的移动终端上的主流操作系统为IOS、android、windows,本系统前期的版本是基于IOS设计的。在本系统中,采用了oauth认证功能,第三方应用通过oauth系统接口,可以获取用户信息,并且保证在此过程中用户的安全。系统实现了REST接口服务,将系统接口和资源标准化。本系统中实现了微博的基本功能,包括微博的发布、评论、转发,用户的注册、登陆、用户信息的修改及用户之间的关注等。本系统客户端目前采用IOS开发环境,运行于IOS设备上,后台主要采用PHP,web服务器采用apache。
程学生[8](2011)在《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专利商业计划书》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利用移动手持设备实现随时随地无线互联是移动商务未来的发展趋势。无线互联,无线互联技术和产品正星光灿灿地向每一个人走来,各式各样的无线手持设备,比如手机,PDA,被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无线互联带来的“随时、随地、随身”的信息交流和服务手段,开启了个性化信息时代。正如商务通所宣称的那样“呼机、手机一个都不能少”,人们越来越追求在众多品类繁多的无线设备中,综合集成这些电子产品的优点。然而,不论手机变得多么强大,笔记本电脑多么普及,在二者之间始终存在一个很大的中间地带。速霸科技与Netbee等无线互联网手本联盟,率先提出在笔记本和手机之间,建立一个全新的品类——手本(Cellpad),手本是专为无线互联网设计的设备,脱离了以往平板电脑的概念。一种专注于移动互联网的专属设备,既像手机一样携带便利,又兼顾笔记本的强大功能。本文试图提供这样一款新型笔记本电脑,支持手写和语音输入,利用3G技术移动上网同时实现移动通话,但它应该有比手机强大得多的网络应用能力,又比传统笔记本电脑便宜、易于携带。论文拟对这款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专利的商业开发进行可行性研究。论文运用营销学的原理,通过笔记本市场环境的分析,分析了专利笔记本区别于同类产品的差异性优势,通过收集市场信息确定目标客户群体并对市场容量进行估算。在专利开发的几种形式中,我们从风险和预期经济效益的角度对比了三种方案的选择,得出了合作开发是风险可控,经济效益良好的备选方案。在确认该项专利具有开发价值的前提下,利用项目评估方法,通过可行性分析,回答了项目合作开发方案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在经济上是否有生命力。最终得出该项专利差异性优势使投资在经济上有较大的利润回报,项目存在开发价值的结论。最后利用项目管理相关技术方法,制定了项目进度管理控制计划。
阿尼沙[9](2011)在《少数民族刑事诉讼程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个民主法治国家,不仅要保护多数人权利,更应关注少数人的权利。笔者作为一名少数民族法官,深感有责任更有义务去研究司法实践中少数民族刑事诉讼程序,并试图使这种“边缘”研究引起更多人的关注。笔者首先提出研究少数民族刑事诉讼程序之重要价值,在梳理了民族刑事政策历史发展过程后,从“两少一宽”(即对少数民族犯罪要采取“少捕、少杀、一般从宽”)民族刑事政策的要求出发,去研究民族语言文字诉讼原则、涉少数民族刑事案件审前程序、审判制度、执行程序的特点。从结构上看本文共由六章组成。第一章是导论,是对中国少数民族的总体认识。借用《美国法律杂志》中的一段话,笔者首先提出了少数民族刑事案件研究的重要价值。从中国少数民族的概念出发,继而谈到我国相关民族政策,这些政策都是与刑事司法活动中少数民族当事人的权利息息相关。第二章就民族刑事政策及与我国主要刑事政策之间关系做了具体论述。笔者首先界定了民族刑事政策的概念,并就古今中外民族刑事政策的历史发展做了细致的比较分析,进而论述中国现代民族刑事政策即“两少一宽”的刑事政策。“两少一宽”的民族刑事政策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严打”刑事政策之间又应注意平衡。实践中,有不少人提出民族刑事政策有违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就此,笔者就“两少一宽”的民族刑事政策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司法公正之关系做了具体论述,说明了民族刑事政策与二者之间关系并不矛盾。第三章是关于民族语言文字诉讼原则问题研究。从司法实践中民族语言文字诉讼原则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出发,笔者考察了联合国和域外国家在民族语言文字诉讼原则方面的法制化状况,进而对域外刑事诉讼中民族语言文字诉讼方面规定的功能原因和我国在此方面不足进行了深层分析,进而提出赋予被告人语言防御权、规定程序性制裁措施、对双语的被告人赋予其语言选择权并应强制指定辩护人等方面赋予少数民族被告人特殊防御保障权。笔者进一步从建立我国刑事诉讼少数民族翻译之规则和培养双语法律人才方面提出完善我国民族语言文字诉讼原则之具体设想。第四章是涉少数民族刑事案件审前程序研究。笔者从立案、侦查、起诉程序、强制措施四个方面并结合具体案例对审前程序做了研究,提出了审前程序中应予关注的问题。第五章是涉少数民族刑事案件审判制度。笔者首先从少数民族犯罪特点和犯罪成因出发,考察了中国古代关于少数民族的审判制度,并以实证的方法分析我国目前少数民族刑事案件的审判制度以及该审判制度的实施现状,进而从六个方面提出改进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刑事审判制度的具体构想。第六章是涉少数民族刑事案件执行程序。笔者从死刑(立即执行)中的执行理念、监禁刑中的执行理念以及社区矫正中对少数民族罪犯如何成功矫正做了具体论述。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国内研究少数民族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研究人员、论着、资料很少。笔者在写作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国外资料,将民族刑事政策的历史发展和国外民族语言文字诉讼原则方面的法制化情况完整地整理了出来。(2)为了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刑事审判制度特点和在运行中的问题,笔者亲自去家乡新疆法院实地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3)笔者是一名长期在内地法院工作的少数民族法官,在通过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审判制度与内地涉少数民族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比较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就此提出的建议更具有操作性。本文在写作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包括实证分析法、田野调查法、历史文献分析法、案例例证法。本论文可以说是一种“边缘学科”研究,资料少,笔者驾驭多学科的能力有限,期待在以后能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曹霞[10](2009)在《基于即时通讯软件的区域教研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区域教研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主要途径,也是解决当前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中遇到问题的重要方法。信息技术环境下,常规区域教研和校本教研已经不能满足一线教师的需求,区域内学校之间的交流协作、资源共享等问题日益成为区域教研领导机构关注的热点。目前,我国很多区域性的教研机构在区域教研工作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既伴随着多样化教研活动方式的开发和借鉴,也伴随着新的教育理论学习和运用。与此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研信息化的提出,教学实践中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问题不断涌现,教师希望在区域教研中获得更多的帮助。结合学科教研和网络教研迅速兴起的背景,对如何提升区域教研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将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法、问卷调查法、观察访谈法以及实践研究法等对国内区域教研现状、国内外区域网络教研现状和国内外即时通讯软件在教研中的应用现状等问题进行分析综述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系统论述了利用即时通讯软件开展区域教研的研究成果,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新途径。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成人学习理论、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混合学习理论的梳理,得出对本研究的启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指导;即时通讯软件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兼有聊天、发送邮件和强大的群组功能等模块,不仅可以作为区域教师之间交流讨论的平台、共享数字化资源的途径,还可以作为教师存储和管理信息的空间,为本研究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对我国西部的部分区县教研活动现状和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其中包括对重庆市部分区县教研员的访谈。调研表明:1、教师和教研员对区域教研活动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持肯定态度;2、区域教研活动中广大一线教师难以集中;3、区域学校之间教学资源共享程度低,或者基本上不能共享;4、区域教研活动开展由于受时空的限制,教师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为本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设计出利用即时通讯软件开展区域教研的模型。在模型中阐明利用即时通讯软件开展区域教研活动过程中,教研主体之间的交互关系,根据活动开展的原则,进而构建出基于即时通讯软件的区域教研模式,指导具体的实践,提高区域教研的质量,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本研究的实践部分,选取了重庆市北碚区,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实验区开展基于即时通讯软件区域信息技术课例研讨和沙龙研讨的行动研究,结合实地观察和访谈法,指出利用即时通讯软件开展区域教研活动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教研活动的顺利实施需做好充分的教研准备和活动的主持工作;利用即时通讯软件开展教师个人反思和无组织的自由研讨在技术上也是可行的,教师可以通过个人空间、群空间和群组等多种途径实现教师个人反思的呈现,教学问题的求助和相关教学资源的寻求。较有组织的开展教研活动,即时通讯软件更多的是应用于无组织的自由研讨和资源共享。从而在实践层面论证了即时通讯软件可用于开展区域教研活动,实现区域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研究的最后,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二、来自读者的三款攒机方案 选择适合自己的电脑配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来自读者的三款攒机方案 选择适合自己的电脑配置(论文提纲范文)
(1)腾讯移动端游戏业务盈利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盈利模式理论概述 |
2.1.1 盈利模式的概念 |
2.1.2 盈利模式的分类 |
2.1.3 盈利模式的构成要素 |
2.1.4 移动端游戏盈利模式 |
2.2 消费者行为理论概述 |
2.2.1 理性行为理论 |
2.2.2 沉浸理论 |
2.2.3 技术接受模型 |
2.2.4 消费价值理论 |
2.3 移动端游戏概述 |
2.3.1 移动端游戏的概念 |
2.3.2 移动端游戏的类型 |
2.3.3 移动端游戏的特点 |
2.3.4 移动端游戏的价值 |
第三章 腾讯移动端游戏盈利模式分析 |
3.1 腾讯公司情况简介 |
3.1.1 腾讯公司简介 |
3.1.2 腾讯公司组织架构 |
3.1.3 腾讯移动端游戏盈利模式发展历程 |
3.2 腾讯移动端游戏盈利模式构成要素 |
3.2.1 利润点 |
3.2.2 利润源 |
3.2.3 利润对象 |
3.2.4 利润杠杆 |
3.2.5 利润屏障 |
3.3 基于财务角度评价腾讯移动端游戏盈利模式 |
3.3.1 营运能力分析 |
3.3.2 盈利能力分析 |
3.3.3 成长性分析 |
3.4 基于消费者行为角度评价腾讯移动端游戏盈利模式 |
3.4.1 问卷编制 |
3.4.2 调查过程与结果 |
3.5 腾讯移动端游戏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
3.5.1 利润对象与商业伦理的矛盾 |
3.5.2 广告插入不合理 |
3.5.3 增值服务与游戏公平产生矛盾 |
3.5.4 外挂山寨侵蚀利润 |
3.5.5 现有盈利模式开发力度不足 |
第四章 完善腾讯移动端游戏盈利模式的方案设计 |
4.1 针对利润对象完善防沉迷健康系统 |
4.2 完善利润点广告插入 |
4.3 完善利润源增值服务 |
4.4 完善利润屏障严厉打击山寨和外挂 |
4.5 丰富盈利模式扩大收入渠道 |
4.5.1 充分利用利润杠杆 |
4.5.2 补全一次性付费模式产品缺口 |
4.5.3 支持虚拟道具二手交易 |
第五章 完善腾讯移动端游戏盈利模式的保障措施 |
5.1 重视企业商业伦理文化建设 |
5.2 完善企业内部激励制度 |
5.3 注重人才管理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 调查问卷 |
(2)JC出版社AR儿童读物市场开发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综合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AR儿童读物 |
2.1.2 市场开发 |
2.1.3 市场开发策略 |
2.2 理论基础 |
2.2.1 STP理论 |
2.2.2 消费者满意度理论 |
2.2.3 盈利模式理论 |
3 JC出版社AR儿童读物的市场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JC出版社简介 |
3.2 AR技术在儿童读物中的市场开发应用 |
3.2.1 AR技术在儿童读物中应用的经济价值 |
3.2.2 AR技术在儿童读物中应用的社会价值 |
3.2.3 AR技术在儿童读物中的市场开发 |
3.3 JC出版社AR儿童读物市场开发现状调查 |
3.3.1 问卷调查 |
3.3.2 访谈测试 |
3.4 调查结果总结 |
4 JC出版社AR技术应用优势分析 |
4.1 发展AR儿童读物具有健全的产业链 |
4.2 政府支持AR儿童读物 |
4.3 JC出版社AR儿童读物市场分析 |
4.3.1 发展AR儿童读物具有必然性 |
4.3.2 发展AR儿童读物具有市场需求 |
4.3.3 发展AR儿童读物具有市场潜力 |
4.4 JC出版社AR儿童读物的盈利模式分析 |
5 JC出版社AR儿童读物市场开发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5.1 JC出版社AR儿童读物市场开发的问题 |
5.1.1 内容过于陈旧 |
5.1.2 产品研发成本高 |
5.1.3 读者缺乏共情体验 |
5.1.4 营销渠道单一 |
5.2 JC出版社AR儿童读物市场开发问题的成因分析 |
5.2.1 产品策划不科学 |
5.2.2 AR技术不成熟 |
5.2.3 场景利用率低 |
5.2.4 市场推广不到位 |
6 JC少儿童出版社AR儿童读物的市场开发对策 |
6.1 加大投入力度 |
6.2 加强科技研发 |
6.3 丰富产品类型 |
6.4 提升客户体验感 |
6.5 强化市场营销 |
7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3)A计算机配件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图 |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5.1 研究方法 |
1.5.2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介绍 |
2.1 市场营销的定义 |
2.2 STP理论 |
2.3 7P服务营销组合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A公司营销环境及现状 |
3.1 A公司简介 |
3.2 A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
3.2.1 我国计算机配件行业的宏观发展现状 |
3.2.2 影响A公司业务状况的几个主要因素 |
3.3 A公司营销现状 |
3.3.1 A公司销售状况 |
3.3.2 A公司现行营销策略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A公司营销问题分析 |
4.1 产品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市场行情促使产品销量不稳定 |
4.1.2 不同客户的产品定位未突显差异化 |
4.2 定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1 毛利率水平被一再压缩 |
4.2.2 直接降价造成利润损失 |
4.3 渠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4.3.1 渠道拓展工作困难 |
4.3.2 区域窜货导致产品滞销 |
4.3.3 上、下游渠道压力加剧资金紧张 |
4.4 促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4.4.1 冷门产品促销难导致库存积压 |
4.4.2 线上电商加剧促销压力 |
4.4.3 单纯促销无法保持客户长期忠诚度 |
4.5 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 |
4.5.1 产品性能展示难度大 |
4.5.2 售后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
4.5.3 公司员工管理困难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A公司营销组合策略优化 |
5.1 A公司营销目标的优化 |
5.1.1 目标市场选择 |
5.1.2 市场定位 |
5.2 产品策略 |
5.2.1 调整产品进货结构,稳定销量 |
5.2.2 根据客户差异,个性化、定制化销售产品 |
5.3 价格策略 |
5.3.1 核心配件薄利多销,辅助与游戏配件提价获利 |
5.3.2 变相降价替代直接降价 |
5.4 渠道策略 |
5.4.1 探寻新增市场需求点,扩展分销渠道 |
5.4.2 依托工厂和制度力量,抵制窜货行为 |
5.4.3 现金折扣取代账期,稳定渠道资金 |
5.5 促销策略 |
5.5.1 捆绑组合促销 |
5.5.2 借鉴电商经验,助推促销浪潮 |
5.5.3 利用关系营销和口碑营销提升客户忠诚度 |
5.6 有形展示策略 |
5.6.1 注重体验展示,增强对比效果 |
5.6.2 举办活动,推进有形展示 |
5.7 售后服务策略 |
5.7.1 大力扶植配件修理业务 |
5.7.2 加强客户指导,联络手段现代化 |
5.7.3 保证服务过程的可追溯性 |
5.8 公司保障实施举措 |
5.8.1 制度保障:扁平化团队管理 |
5.8.2 人力资源保障:以人为本 |
5.8.3 财务保障:合理配置企业资金 |
5.9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新媒体语境下三维教育“微动画”制作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插图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
1.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
1.1.2 本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 |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1.4 项目制作常用软件介绍 |
第2章 新媒体语境研究三维教育“微动画”理论基础 |
2.1 新媒体语境 |
2.1.1 什么是新媒体 |
2.1.2 新媒体语境的特点 |
2.2 新媒体语境下的教育“微动画” |
2.2.1 新媒体语境下教育“微动画”的特点 |
2.2.2 新媒体语境下教育“微动画”的社会意义 |
第3章 新媒体语境下教育“微动画”的前期设计 |
3.1 教学设计 |
3.1.1 教育内容分析 |
3.1.2 学习者特征分析 |
3.1.3 学习目标分析 |
3.1.4 学习环境分析 |
3.1.5 学习策略分析 |
3.2 需求设计 |
3.2.1 功能性需求设计 |
3.2.2 非功能性需求设计 |
3.3 体验设计 |
3.3.1 学习体验中的媒体姿态 |
3.3.2 学习体验中的量化自我 |
3.3.3 学习体验中品牌构建的重要性 |
3.4 风格设计 |
3.4.1 动画风格的主要类别 |
3.4.2 教育“微动画”的风格定位 |
3.4.3 手绘草图表达 |
第4章 教育微动画中后期制作技术方案 |
4.1 模型制作赋予动画“骨骼” |
4.1.1 基于原画的模型制作 |
4.1.2 使用Zbrush制作影视级精模 |
4.1.3 模型制作时的成本控制 |
4.2 材质贴图赋予动画“皮肉” |
4.2.1 对模型赋予材质贴图 |
4.2.2 在三维软件中对模型进行分UV |
4.2.3 HDR高清贴图的使用 |
4.3 灯光风格赋予动画“神采” |
4.3.1 动画风光风格的确立 |
4.3.2 基本照明灯光设置 |
4.3.3 常用布光思路 |
4.4 动作设计赋予动画“灵魂” |
4.4.1 三维动画中角色的设置 |
4.4.2 动作设计应当遵循的规律 |
4.4.3 动作设计的表演性 |
4.5 特效让动画“夺目” |
4.5.1 特效是一部动画的“吸睛”亮点 |
4.5.2 动画中的流体特效制作 |
4.5.3 动画中的粒子特效使用 |
4.5.4 动画中的刚体特效制作 |
4.5.5 特效制作环节的成本控制 |
4.6 后期合成制作使动画完整和谐 |
4.6.1 后期合成是提高效率和品质的有效手段 |
4.6.2 后期合成常用软件 |
4.6.3 后期合成的分层 |
4.6.4 后期合成效率优化 |
第5章 “微动画”《安全警示录》设计实现与评价 |
5.1 “微动画”选题与前期概念设计 |
5.1.1 确定动画选题 |
5.1.2 前期概念设计 |
5.2 “微动画”模型与材质制作 |
5.2.1 模型制作 |
5.2.2 材质贴图制作 |
5.3 “微动画”动画设计 |
5.4 “微动画”特效设计 |
5.5 “微动画”的灯光与合成 |
5.5.1 场景的灯光设定 |
5.5.2 动画的后期合成 |
5.6 教育“微动画”使用效果评价 |
5.6.1 教育“微动画”调查效果评价 |
5.6.2 教育“微动画”调查效果总结 |
结论与展望 |
1.研究成果 |
2.研究的创新之处 |
3.研究的不足与待改进之处 |
4.关于本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B 教育“微动画”使用效果调查问卷 |
附录C 三维动画制作使用软件和插件 |
附录D 部分实现代码 |
(5)创业机会资源一体化开发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1.3 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过程与结构安排 |
1.3.1 研究过程 |
1.3.2 本文整体研究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Timmons 创业理论研究 |
2.1.1 Timmons 创业理论及其相关研究 |
2.1.2 基于 Timmons 创业理论的启示 |
2.2 基于机会-资源双元观的创业理论研究 |
2.2.1 机会主导型创业理论 |
2.2.2 资源主导型创业理论 |
2.3 其它相关研究文献总结 |
2.3.1 系统论的相关理论介绍 |
2.3.2 对机会的分类研究 |
2.3.3 资源的杠杆效应 |
2.3.4 创业学习相关研究 |
2.3.5 战略与创业之间的相关研究 |
第3章 创业机会资源一体化开发行为的体系构建与实证检验 |
3.1 创业机会资源一体化开发行为的体系构建 |
3.1.1 机会下的资源 |
3.1.2 资源中的机会 |
3.1.3 创业机会资源一体化开发行为体系理论构建过程 |
3.1.4 研究逻辑总结 |
3.2 创业机会资源一体化开发行为体系的实证检验 |
3.2.1 研究设计与方法 |
3.2.2 创业机会资源一体化开发行为度量体系设计—量表开发 |
3.2.3 实证分析与数据处理 |
第4章 创业机会资源一体化开发行为的内在成长机理与多案例分析 |
4.1 创业机会资源一体化开发行为的内在成长机理模型 |
4.1.1 案例研究方法 |
4.1.2 研究模型构建 |
4.1.3 案例材料的选择 |
4.1.4 案例材料的收集 |
4.2 多案例对比分析 |
4.2.1 基于“识别型机会”的创业一体化成长规律 |
4.2.2 基于“发现型机会”的创业一体化成长规律 |
4.2.3 基于“创造型机会”的创业一体化成长规律 |
第5章 案例分析总结与探讨 |
5.1 基于识别型机会的创业一体化内在成长规律总结 |
5.2 基于发现型机会的创业一体化内在成长规律总结 |
5.3 基于创造型机会的创业一体化内在成长规律总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
6.1 研究主要结论 |
6.2 理论进展与实践意义 |
6.2.1 本研究的理论进展 |
6.2.2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 |
6.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
6.3.1 本研究的局限 |
6.3.2 未来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发表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事理学“动词思维”原则在老年人专用电脑设计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现状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理论研究现状和产品现状 |
1.2 论文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的方法 |
1.4 研究内容及文章脉络 |
第2章 设计事理学中的动词思维 |
2.1 设计事理学理论的提出和相关概念 |
2.1.1 事 |
2.1.2 事理 |
2.1.3 人为事物 |
2.1.4 设计事理学 |
2.1.5 动词思维 |
2.1.6 “动词思维”优势 |
2.1.7 语言词汇 |
2.2 设计事理学中“事”的层次(微观层次动词的研究过程) |
2.2.1 创建行为过程的“事件模型” |
2.2.2 创建行为细化的“动作模型” |
2.2.3 动词设想 |
2.3 设计事理学中“事”的结构(动词的研究背景) |
2.3.1 “事”中之“时间”与“空间” |
2.3.2 “事”中之“人”与“物” |
2.3.3 “事”中之“行为”与“信息” |
2.4 设计事理学在老年人电脑设计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
2.4.1 产品设计中“非技术因素”重要性日益显现 |
2.4.2 符合个性化消费市场的需求 |
2.4.3 “事”注重关系符合电脑产品特性 |
2.4.4 “事”与“非物”的对应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老年人使用电脑全过程的动作解析 |
3.1 老年人电脑使用过程的“事件模型”的创建和分析 |
3.2 老年人电脑使用过程行为细化的“动作模型”的创建和分析 |
3.2.1 一般老年人电脑使用过程行为细化的“动作模型”的创建分析 |
3.2.2 设计的程序式方法 |
3.2.3 动词记录分析 |
3.2.4 “动词”对身体部位的影响 |
3.3 动词设想 |
3.3.1 最简化的“动词” |
3.3.2 最习惯的“动词” |
3.3.3 最诉求的“动词” |
3.3.4 最连贯的“动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动词思维”的老年人电脑设计实践 |
4.1 实例研究分析 |
4.2 电脑基本体总结 |
4.3 分析流程框架 |
4.4 产品效果图 |
4.4.1 产品设计 |
4.4.2 配备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毕业设计作品展示 |
作者简介 |
(7)基于移动终端的微博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移动互联网发展概况 |
1.3 移动终端发展概况 |
1.4 微博平台发展概况 |
1.5 论文主要工作及框架 |
1.5.1 论文主要工作 |
1.5.2 论文组织结构及框架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 |
2.1 LAMP |
2.2 Objective-C与 APPLE 开发套件 |
2.3 高性能 WEB的设计 |
2.3.1 缓存 |
2.3.2 消息队列 |
2.3.3 数据库 |
2.4 移动端 |
2.4.1 各平台硬件特性 |
2.4.2 平台界面特性 |
2.4.3 移动应用的适配原则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总体分析与设计 |
3.1 系统设计目标 |
3.2 开发模型的选择 |
3.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4 微博系统架构设计 |
3.4.1 微博系统总体架构 |
3.4.2 客户端与服务端的通信协议设计 |
3.4.3 系统错误码 |
3.4.4 微博发布的推拉方式 |
3.5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5.1 用户表 |
3.5.2 消息表 |
3.5.3 关系表 |
3.5.4 主题及精选集表 |
3.5.5 数据库结构设计 |
3.6 系统缓存层的设计 |
3.6.1 缓存结构设计 |
3.6.2 缓存详细设计 |
3.7 消息队列的设计 |
3.8 REST 框架设计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实现总体概述 |
4.1.1 系统状态机 |
4.1.2 系统类 |
4.2 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 |
4.2.1 用户模块的实现 |
4.2.2 消息模块的实现 |
4.2.3 主题和精选集模块的实现 |
4.2.4 音乐搜索功能 |
4.2.5 版本更新检测 |
4.3 系统缓存服务与消息队列的实现 |
4.3.1 系统缓存服务的实现 |
4.3.2 消息队列的实现 |
4.4 OAUTH 接口 |
4.5 同步主从数据库 |
4.6 REST 接口服务的实现 |
4.7 代码分发系统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系统运行环境 |
5.2 系统功能测试 |
5.3 性能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专利商业计划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笔记本市场处于快速成长期 |
1.1.2 我国3G 手机市场处于成长期 |
1.1.3 无线互联网手本的市场前景广阔 |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实用新型专利 |
1.3.2 关于电脑笔记本的相关研究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实用新型专利简介及目标顾客群体分析 |
2.1 笔记本市场的发展情况及发展趋势 |
2.1.1 笔记本市场现状 |
2.1.2 笔记本市场发展趋势 |
2.1.3 笔记本电脑研发总结 |
2.2 笔记本实用新型专利简介及与普通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区别 |
2.2.1 笔记本实用新型专利简介 |
2.2.2 专利笔记本与普通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比较差异 |
2.3 笔记本实用新型专利目标市场顾客群体及市场容量估计 |
2.3.1 专利应用的目标市场的顾客群体分析 |
2.3.2 市场容量的估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专利开发方案的选择 |
3.1 专利开发存在的备选方案 |
3.1.1 专利转让方案 |
3.1.2 独家开发方案 |
3.1.3 合作开发方案 |
3.2 各方案预计经济效益比较及选择 |
3.3 合作开发方案的SWOT 分析 |
3.3.1 优势(Strength) |
3.3.2 劣势(Weakness) |
3.3.3 机遇(opportunity) |
3.3.4 威胁(Threat)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专利合作开发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
4.1 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潜在风险分析 |
4.1.1 技术风险 |
4.1.2 市场风险 |
4.1.3 财务风险 |
4.2 项目开发可行性分析 |
4.2.1 技术可行性分析 |
4.2.2 市场可行性分析 |
4.2.3 财务可行性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项目开发的营销策略和执行控制 |
5.1 新款笔记本电脑的4P 营销策略 |
5.1.1 产品策略 |
5.1.2 价格策略 |
5.1.3 渠道策略 |
5.1.4 促销策略 |
5.2 项目的执行进度控制 |
5.2.1 产品研发的进度控制 |
5.2.2 产品推广的进度控制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少数民族刑事诉讼程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涉少数民族刑事案件研究之价值 |
一、研究涉少数民族刑事案件的必要性 |
二、研究涉少数民族刑事案件的意义 |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 |
一、民族与种族概念辨析 |
二、语言、文化、思维和民族心理对少数民族当事人之影响 |
三、中国少数民族概念的出现及使用 |
第三节 我国相关民族政策 |
一、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
二、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
三、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
第二章 民族刑事政策的历史发展及与相关刑事政策之关系 |
第一节 民族刑事政策与刑事政策 |
一、刑事政策概念比较及中国刑事政策基本体系 |
二、民族刑事政策概念诠释及与刑事政策之关系 |
第二节 中外民族刑事政策的历史发展及其比较分析 |
一、中国民族刑事政策的历史沿革 |
二、国外民族刑事政策过程演变 |
三、中外民族刑事政策历史发展比较分析 |
第三节 中国现代民族刑事政策——“两少一宽”的刑事政策 |
一、现代民族刑事政策的原则 |
二、“两少一宽”民族刑事政策的涵义及其对诉讼程序之影响 |
第四节 现代民族刑事政策与相关刑事政策之关系 |
一、“两少一宽”民族刑事政策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关系 |
二、“两少一宽”民族刑事政策与“严打”刑事政策的关系 |
第五节 现代民族刑事政策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之关系 |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涵义 |
二、平等权在涉少数民族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上的体现 |
三、现代民族刑事政策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之关系 |
第六节 现代民族刑事政策与司法公正的关系 |
一、司法公正的内涵 |
二、现代民族刑事政策与司法公正之关系 |
第三章 民族语言文字诉讼原则问题研究 |
第一节 民族语言文字诉讼原则的确立和适用 |
一、民族语言文字诉讼原则的立法规定 |
二、民族语言文字诉讼原则的含义和实行该原则之意义 |
三、民族语言文字诉讼原则的体现——刑事诉讼活动中的翻译 |
第二节 民族语言文字诉讼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活动中暴露出的问题 |
一、刑事诉讼活动中翻译问题重重 |
二、死刑制度改革凸显双语专业人才短缺和招进数量不足,相关法律法规翻译工作滞后 |
三、少数民族混居地区法律人才缺乏,对维稳工作带来挑战并导致民族矛盾加深 |
第三节 联合国和域外国家在民族语言文字诉讼原则方面的法制化 |
一、联合国相关文件对民族语言文字诉讼原则的法制化 |
二、域外国家在审理国内少数民族刑事案件中关于民族语言文字诉讼原则的法制化状况 |
三、对域外刑事诉讼中民族语言文字诉讼方面规定的功能原因分析 |
四、我国民族语言诉讼原则不足之深层原因分析 |
第四节 赋予少数民族被告人种种特殊防御保障权 |
一、在诉讼各个阶段赋予被告人语言防御权 |
二、对违反被告人语言防御权的程序性违法行为应规定程序性制裁措施 |
三、对双语的被告人赋予其语言选择权 |
四、对双语的少数民族被告人法律应强制指定辩护人 |
第五节 完善我国民族语言文字诉讼原则之设想 |
一、建立我国刑事诉讼少数民族翻译之具体规则 |
二、培养双语法律人才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涉少数民族刑事案件审前程序研究 |
第一节 立案 |
一、对涉少数民族轻微刑事案件立案时予以把关,确立未成年人特别保护原则 |
二、被害人私力惩罚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在立案时应予以批评或处罚 |
第二节 侦查 |
一、禁止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刑讯逼供,确立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原则 |
二、保障少数民族犯罪嫌疑人的程序性权利 |
第三节 起诉程序 |
一、加强起诉便宜制度的适用 |
二、对少数民族刑事案件加强法律监督职能 |
第四节 强制措施 |
一、考虑民族特点优先使用轻微措施,减少逮捕率 |
二、防止超期羁押和变相骗取保证金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涉少数民族刑事案件审判制度 |
第一节 少数民族犯罪特点和犯罪成因分析 |
一、少数民族涉及的刑事案件类型 |
二、犯罪成因分析 |
第二节 中国古代关于少数民族的审判制度 |
一、少数民族审判机构 |
二、对少数民族的专门管辖 |
第三节 我国目前关于审理少数民族刑事案件的审判制度 |
一、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代表的刑事审判制度考察—民汉双语系案件 |
二、内地审理涉少数民族刑事案件审判制度考察 |
第四节 审理少数民族刑事案件审判制度的实施现状 |
一、民族地区刑事审判制度存在的问题 |
二、内地审理少数民族刑事案件审判制度存在的问题——翻译 |
三、两种审判制度共同存在的问题—诉讼公正与效率 |
第五节 改进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刑事审判制度的具体构想 |
一、消除涉少数民族刑事案件中的误区 |
二、认识少数民族刑事法官的作用 |
三、规范少数民族法官的法庭语言 |
四、在审判中体现民族刑事政策,并应体现诉讼的民主性 |
五、对涉少数民族案件坚持公正优先,兼顾效率并积极寻找诉讼效率的实现途径 |
六、关注涉少数民族案件中的刑事和解 |
第六章 涉少数民族刑事案件执行程序研究 |
第一节 死刑(立即执行)中的执行理念 |
一、对少数民族罪犯执行死刑应当符合其民族风俗 |
二、尊重少数民族丧葬方式 |
第二节 监禁刑中的执行理念 |
一、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强调对少数民族罪犯实行区别对待 |
二、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政策 |
第三节 社区矫正 |
一、社区矫正之涵义及其重要意义 |
二、社区矫正中西方发展比较 |
三、涉少数民族案件中的社区矫正 |
结论 |
参考文献 |
(10)基于即时通讯软件的区域教研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1.1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的需要 |
1.1.2 时代发展的需要 |
1.1.3 校本教研引领的需要 |
1.1.4 即时通讯软件为区域教研提供了平台 |
1.2 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国内外区域教研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即时通讯软件教育应用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理论层面目的与意义 |
1.3.2 实践层面目的与意义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区域教研 |
1.4.2 网络教研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5.3 研究方案 |
第2章 基于即时通讯软件的区域教研立论基础 |
2.1 理论基础 |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启示 |
2.1.2 成人学习理论及启示 |
2.1.3 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及启示 |
2.1.4 混合学习理论及启示 |
2.2 现实基础 |
2.2.1 调研对象 |
2.2.2 调研内容及数据统计分析 |
2.2.3 访谈结果分析 |
2.2.4 调研总结 |
第3章 基于即时通讯软件的区域教研模式建构 |
3.1 即时通讯软件概述 |
3.1.1 即时通讯软件定义 |
3.1.2 即时通讯软件技术原理和硬件环境 |
3.1.3 即时通讯软件通讯方式 |
3.1.4 即时通讯软件功能特点 |
3.2 即时通讯软件与区域教研 |
3.2.1 即时通讯软件与区域教研结合可行性 |
3.2.2 即时通讯软件环境下区域教研特点 |
3.2.3 即时通讯软件在区域教研中的意义 |
3.2.4 即时通讯软件在区域教研中的作用 |
3.3 基于即时通讯软件的区域教研模型设计 |
3.3.1 模型建立 |
3.3.2 模型解读 |
3.4 基于即时通讯软件的区域教研模式构建 |
3.4.1 模式构建目的 |
3.4.2 模式建构原则 |
3.4.3 模式设计及要素分析 |
3.4.4 即时通讯软件的应用价值 |
第4章 基于即时通讯软件的区域教研实践研究 |
4.1 实践准备 |
4.1.1 实践区域选择 |
4.1.2 实践对象选择 |
4.1.3 实践软件选择 |
4.2 区域性课例研讨实践 |
4.2.1 教研方案设计 |
4.2.2 教研实施过程 |
4.2.3 效果反馈及反思 |
4.3 区域性沙龙研讨实践 |
4.3.1 教研方案设计 |
4.3.2 教研实施过程 |
4.3.3 效果反馈及反思 |
4.4 实践效果分析 |
4.4.1 对QQ使用情况的分析 |
4.4.2 对教师的行为态度的分析 |
4.4.3 对区域教学资源共享的分析 |
4.4.4 对教研活动形式的分析 |
4.5 实践结论及反思 |
4.5.1 实践结论 |
4.5.2 实践反思 |
4.5.3 存在问题 |
第5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存在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常规区域教研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师即时通讯软件的使用情况调查 |
附录三 基于即时通讯软件的教研活动效果分析 |
附录四 课例研讨结果展示 |
附录五 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四、来自读者的三款攒机方案 选择适合自己的电脑配置(论文参考文献)
- [1]腾讯移动端游戏业务盈利模式研究[D]. 杨媛.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2]JC出版社AR儿童读物市场开发策略研究[D]. 王思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3]A计算机配件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刘昕恺. 河北大学, 2019(08)
- [4]新媒体语境下三维教育“微动画”制作方案设计[D]. 杨超. 湖南大学, 2015(09)
- [5]创业机会资源一体化开发行为研究[D]. 高洋. 吉林大学, 2014(09)
- [6]事理学“动词思维”原则在老年人专用电脑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 张晓丽. 燕山大学, 2013(08)
- [7]基于移动终端的微博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 陈武.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8]实用新型笔记本电脑专利商业计划书[D]. 程学生.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9]少数民族刑事诉讼程序研究[D]. 阿尼沙. 中国政法大学, 2011(09)
- [10]基于即时通讯软件的区域教研实践研究[D]. 曹霞. 西南大学,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