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实践问题探究论文_张明敏

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实践问题探究论文_张明敏

云南交通技师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300

摘要:职业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补充,肩负着培养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的任务。特别是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都关系到地方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但是,近些年来,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由于很多学生学习准备的严重不足,使得学校正常的数学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难以按时进行,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数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对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实践问题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实践问题

1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从地位和根本任务来看

职业教学过程中,要以社会需求为基本准线,将就业作为教学的导向。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对学生的培养向生产、管理靠拢,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职业素养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职业院校要认清自己的定位和根本任务。目前,职业院校存在三种教育倾向:第一,在办学理念上更倾向于本科教学模式;第二,重心落在专升本上;第三,职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教育质量,将教学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学习的办学层次上,一心考虑如何将学校提升为本科。从这三种教育倾向上不难看出,学校的教学内容和质量无法满足教育基本要求,因此,对职业院校进行教学改革是有必要和意义的。

1.2从人才培养模式来看

职业教学的根本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可以适应社会的人才,这不仅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有要求,还要学生具有相应的综合素质。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技术能力、知识储备、高素质。在进行运用为主题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技术和理论方面的研究。这个目标要求老师加强这方面的意识,改善教学方法,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行需求型人才的培养。

2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

2.1实践教学中缺少准确认知

职业院校在进行实践教学时缺少足够的重视,教学理念与改革的具体需求存在严重的偏差。缺少准确的认识,导致实践教学在开展中面临很大的阻碍;缺少对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导致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呈现形式化的发展趋势。例如,目前法学专业呈现冷门现象,甚至被职业院校取消;单一的法学课程教学导致学生的实践技能无法获得提升。

2.2实践教学改革范围局限

实践教学的改革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受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的影响,导致实践教学的普及范围存在一定限制。办学条件良好的职业院校在资金支持上比较充足,能够很好地完善实践体系。然而,这些院校仅是教育领域中的一部分,无法代表整体教育行业的革新效果。很多普通职业院校在办学资金及师资建设方面呈现严重不足,制约整体教学革新的进程。

2.3实践方式单一化

职业院校在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时,仍在延续陈旧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新时期学生双创技能的培养要求。由于实践设施不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很难正常地开展;简化之后的实践教学方案,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训练需求。例如,在进行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教学时,教师通常采用“上机操作”实践教学,主要是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依据教材中的流程完成相关实践操作。

3职业院校教学实践问题的改革建议

3.1创编校本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职业院校所使用的教材五花八门,公共基础课教材还好,大都是劳动出版社统一编订的教材,而专业课的教材有很多版本,职业院校版、中专版、高等院校版,没有一套较为理想、适合职业院校用的专业教材。因此,职业院校要优化教学,必须要优化教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优化教材,就是对教材中冗繁重复、过深过难、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作删减调整,理论教学应以应用知识为主,不要去片面追求高、深、全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地区的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开发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材,以学生掌握实践技能所必需而又够用的原则来开发教材。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教学质量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技工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技工学校的教师与普通学校的教师完全不同,一个合格的职业院校教师,既要具备理论知识,又要掌握技能操作。理论教师应能掌握两门或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并能掌握一个工种的操作技能。职业院校要尤其注重这种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的培养,要积极的鼓励教师进修,建立相应的教师评价体系,鼓励教师进行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学习,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定期或轮流到工厂去参加生产活动,学习生产中的工艺技术,以丰富教学内容。总之,职业院校应紧紧围绕专业设置,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实现教师一专多能,从而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操作的教师队伍。

3.3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专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为目标。所以,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彻底改变只重视理论学习、不注重实践教学的做法,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教师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所以,一方面,在教学中要保证实践课与理论课有合适的比例,相关理论课后要进行至少一次实践课以保证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教师应高效利用每一次实践课。教师在课前对实践课做出明确安排,明确每次实践的目的、任务、内容与要求等;上课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讲解,对出现较频繁的错误可以在上课时进行集体讲解,对特别容易出错的进行相应的专项练习等;课后要求学生写出相关实践报告。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实践的盲目性,又对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

3.4构建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职业学校应从专业的实际应用要求和社会的需求出发,构建符合应用需要的课程体系,推进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整合,并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必修课应该按专业特色来划分,教材的内容要紧扣专业应用的需求,做到“因专业施教”。其次,学校可以按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设置能体现多样性和灵活性的基础选修课,并可以增加其比重,以满足学生的兴趣与要求。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由“要学”到“会学”、由“会学”到“学会”,从而主动掌握本学科的认知规律。教师要重点突出实用操作技能的教学原则,使教学更具有实用性、针对性,从而更加贴近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需求标准,使文化教育、技能训练和资格证书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

3.5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多样化的培养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将这种能力与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实践过程相结合,便可以使学生完成从“岗位定向”到“岗位群定向”的转变,并顺利顶岗工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呈现出经济多元化的特点,行业的细分,职业的细化,用人单位必然需求与之相适应的多样人才,这就必须坚持多样化的课程观,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的多样化需求。

结束语:

总之,要改善职业学校教学实践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大力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地掌握相关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以培养出更多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丁金昌.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1)

[2]胡永红.职业院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24)

论文作者:张明敏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  ;  ;  ;  ;  ;  ;  ;  

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实践问题探究论文_张明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