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父母教育素养的含义及内容,指出了父母教育素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以及在教育过程中提高父母的教育素养。
关键词:父母教育素养;家庭教育;孩子成长
一、父母教育素养的含义
父母教育素养,指凡是父母能够影响孩子身心发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增长孩子知识和技能的各种教育因素的总和,其主要包括父母的教育知识、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父母教育知识是指有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所需要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等方面知识。在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意识到这些知识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现代的教育理念主要包含有儿童观、亲子观和教育观等等。教育方式指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所运用的方法和手段,当前的教育方式主要分为四种:权威性、溺爱型、民主型、专制型。
二、父母教育素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得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民运和人类的发展,孩子的发展因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以及个人因素。但其中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因素,而在家庭因素中,父母的教育素养直接关系到儿童的成长。
在一个完整的家庭结构里,父母双方的教育素养需要相互衔接,承上启下。父亲的教育素养往往会影响孩子未来能抵达的高度。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尔迪曾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父亲的格局、视野、谈吐、风度、觉察力、思维模式等等会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因为父亲在孩子的眼里是一个具有航向作用的船舵,父亲往往能给孩子指明一个正确的航向,让孩子靠着自己的力量和坚韧去努力抵达,同时,父亲根据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方式的调整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孩子就会有较大的空间发挥自身优势同,时锻炼自立的能力,父亲良好的教育素养将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让孩子自信阳光,敢于尝试,敢于突破。
而相对于父亲的教育素养而言,母亲的教育素养则会影响孩子的品性和人格的形成。在婴儿时期,孩子对于母亲有一种特别的依恋,他们此时意识非常简单同时也善于模仿,所以母亲的行为举止、思想品德以及教育知识与方式容易给孩子留下深刻烙印,并且逐步形成真与假、好与坏的概念,所以母亲的教育素养会教化孩子将来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正如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家长教育学》一书中所说:“孩子道德发展的源泉在于母亲的智慧、情感和内心的激情,人在自己的道德发展中变得如何,决定于有什么样的母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在教育过程中提高父母的教育素养
(一)教育知识科学化
1、教育心理学化。家长要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各阶段成长特点,把教育提高到科学的水平上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孩子的兴趣点、各阶段需要等,不强迫孩子做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
2、注重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当前仍有大量父母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功课做的好,那么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但是若没有一个良好的体魄、品德和审美,那孩子进入社会之后也只是一个只会考试,不懂人情事故的孩子,因此,父母要更新旧有教育观念,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3、正确看待孩子的错误。布鲁纳的掌握学习理论中这么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么将其利用到家庭教育中来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家长要以宽容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错误,分析孩子犯错误的原因并且以朋友的身份就行说服教育,引导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切不可看到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不分道理,不分环境的大声呵斥孩子,这样不仅会伤到孩子的自尊心,也不会让孩子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有所理解。
(二)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
1、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民主型家庭中,家庭成员互助互爱、民主团结、通情达理,有利于儿童良好性格特征的形成,反之在专制型家庭中,家庭生活氛围紧张,家庭成员经常争吵、打斗则会导致儿童不良性格特征的形成,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孩子拥有足够安全感,更有自信,因此家长在创造家庭氛围时既要考虑权威型的教育方式也要结合民主型的教育方式,两者相互交叉,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拥有更好的家庭氛围。
2、采用“中国化”的教育方式。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文化,如果将外国的良好教育一味的套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由于社会文化和家庭环境的不同,往往会造成孩子在进入本国社会中行为特立独行的态度或行为,不一定能够很好的融入当前的本国社会中去,因此,当家长发现了外国良好的教育方式的时候,要根据国家和家庭的具体环境进行“中国化”或者“自家化”的改变,帮助孩子更有利于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三)培养孩子独立工作能力
1、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父母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孩子往往有着克服困难的毅力,遇事镇定、沉着冷静、敢于与陌生人进行良好的沟通,能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这些是孩子成长和成才的基础。
2、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孩子终将离开父母独自生活,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或者自己学会处理自己的生活问题既是一种社会教育也是孩子成才和认知发展以及社会化的良好途径,增强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更好的理解生活和世界,为今后进入社会独自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红,《现代心理学》,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
[2]苏霍姆林斯基,家长教育学[M],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年
[3]勒玉乐,《现代教育学》,四川:成都教育出版社,2011
[4]沈玲玲. 家庭之父性教育探究[D].重庆: 重庆师范大学,2011
[5]莫建秀. 学前儿童母亲教育素质及其开发研究--以上海市为例[D].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2007
论文作者:李茂浩 杜青娟 刘佳妹 奉宝毅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孩子论文; 父母论文; 素养论文; 家庭论文; 方式论文; 自己的论文; 父亲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