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四有”新人实现世纪大蓝图_精神文明论文

培育“四有”新人实现世纪大蓝图_精神文明论文

培育“四有”新人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宏伟论文,蓝图论文,跨世纪论文,四有论文,新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注: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大力培育“四有”新人,则是保证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两个文明建设比翼齐飞的基础。

(一)培育“四有”新人是两个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培育“四有”新人,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因为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精神文明的载体。一方面,人通过自身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创造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另一方面,人又在接受这些文明成果的过程中被改造。被改造后的人又会创造出更高层次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正是在人改造自然、人改造人和人被人改造的过程中,不断推动两个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一个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既包括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也包括政治的民主和科学文化的发达以及社会成员理想信念和道德水准的提高,既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又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虽然物质文明是基础,但物质文明的发展不会自发地、直接地带来人们理想信念、道德风尚和精神面貌以及科学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精神文明必须要靠人的主观努力去建设,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道德情操要靠人的主观努力去培养,科学文化素质也要靠人的主观努力去提高。而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作用,也只有通过人的能动作用才能实现。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精神文明的成果渗透到整个物质文明建设中,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一句话,无论是物质转化为精神,还是精神转化为物质,都要通过人的创造性劳动才能实现。所以,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的全面进步归根结底要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则是社会主义新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培育“四有”新人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人既是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又是构成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能动主体。生产力诸要素中的劳动者,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智力的人。生产力中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在没有活的劳动参与时,仅仅是可能的生产力,只有劳动者的活的劳动,才能把它们变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从广义上说,“人”的要素虽然也包括在生产力的“物”的要素之中,但人是具有特殊能动性的活物,是活的劳动。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无论在生产力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归根到底还是人的创造物,是劳动者进行劳动的结果。从“物”由“人”来创造这个意义上说,劳动者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劳动者本身。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首先应该使人得到解放和发展。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面临着发展生产力的艰巨任务。要把经济建设尽快搞上去,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客观上需要我们培育出大批高素质的“四有”劳动者。而劳动者素质的全面提高,必将推动生产力的日新月异,并将使人与人之间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新型关系不断发展,使全社会的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进而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的各项改革顺利进行。早在100多年前, 恩格斯就曾经指出:“用整个社会的力量共同经营生产和由此而引起的生产的新发展,也需要一种全新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新人来。”(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22—223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正是要塑造出这样一批新人,以满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培育“四有”新人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新型的现代市场经济,又是规范化的法制经济。这种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需要解决许多极其复杂的问题。这就必然要求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具有较高的素质,需要广大劳动者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需要社会成员有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视野得到拓展,知识得到充实,才干得到增强,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展现,一句话,需要有良好素质的“四有”新人。与此同时,对市场经济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或者说相伴而生的一些不健康的、消极的,甚至是腐朽的、丑恶的东西,也只有通过育人的工作,增强人民群众的免疫力,才能有效地抵御。因此,需要我们把每个公民都培育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四)培育“四有”新人是国家长治久安、现代化大业后继有人的根本保证。邓小平指出:“只是确定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确定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还不够,还需要有人干。”(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98页。)“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 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80页。)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决不仅仅是器物和体制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因为物化人不化难有现代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现代化无疑是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关键。在改革开放面向未来的世纪之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大批跨世纪担当重任的“四有”新人,来保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后继有人,保证我们国家长治久安,持续发展。

加强以培育“四有”新人为总目标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必须坚持以“四有”为主要内容,把培育人、塑造人、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这项跨世纪宏伟工程抓紧抓好。

首先,应坚持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来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使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用这一科学理论武装人,必然会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历史使命感、责任感,更加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共产党人和社会先进分子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

其次,必须大力弘扬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要坚决摒弃那种认为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以放弃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降低道德水平为代价的错误观点,决不允许资产阶级的腐朽道德观念毒害我们的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如果仅仅把经济搞上去了,而忽视全民族的道德建设,导致道德水平下降,甚至出现道德沦丧,那么已经取得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成果最终也会付诸东流。所以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只能加强,不能放松。应该理直气壮、大张旗鼓地宣传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大公无私、奋力开拓、勇于创新、为人民利益和幸福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崇高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情操。

第三,必须加强对全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纪律教育,人人都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实现高度的民主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精神文明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体现。民主和法制、纪律是不可分的。无论是不要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还是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从娃娃抓起,在对青少年进行理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坚持不懈地进行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并在全体公民中进行以宪法为核心的普法教育,增强社会主义公民意识,使人人都懂得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与自己工作和生活直接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纪律,处处以法办事,以法律己,以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四,大力发展科学和文化体育事业,尽快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既是社会文明化的标志,又是社会现代化的前提,是培育“四有”新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性工程。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重点。当今世界,科学越来越成为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力量,成为代表一个民族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要在全国各族人民中大力倡导尊重科学、尊重知识的良好风尚。从战略眼光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发展各级各类多层次教育、文化和体育事业,特别应加强义务教育,重视终身教育,鼓励自学成才,引导和教育公民移风移俗,崇尚科学和文化,在全民中牢固树立起科教兴国、教育为本的观念,把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标签:;  ;  ;  ;  ;  ;  ;  ;  ;  

培育“四有”新人实现世纪大蓝图_精神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