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探讨论文_孙高阳

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探讨论文_孙高阳

宿迁鼎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的结构与工艺操作越来越复杂,大体积混凝土开始被广泛应用,提高混凝土质量就变得非常必要。这里通过介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特点,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导言

在当前施工工程中,混凝土已经成为了应用率最高的建筑材料,因此其相关施工技术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因此,为了确保能够满足工程的正常需要,保证施工整体的质量,其施工技术的研究工作成为了目前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2具体施工的相关特点

2.1混凝土的需求量很大

相比于其他施工浇筑工作,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难度更高,步骤更为复杂。同时,由于混凝土本身具有较大的体积,因此对于施工材料的用量要求也很高。

2.2施工技术难度很高

由于施工的水泥用量很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水化。由于其自身性质的原因,在实际水化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热量产生,而且这些热量很难散去,使得混凝土自身的温度不断上升。根据相关资料的调查可以知道,当浇筑工作达到3h之后,其内部温度将会上升到最高值,此时便很容易产生温差,进而会导致裂缝出现。

2.3养护工作的技术难度

很高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很容易出现裂缝的情况,因此对其养护的工作也有非常高的要求。一般而言,施工最为常用的便是持续浇筑的方法,此方法能够有效防止混凝土本身裂缝的产生。因此,在施工工程的后期进行养护时,一定要按照相关规定标准进行操作,以此确保工程整体的质量。

3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3.1水泥水化热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因为在其内部水泥水化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热量,从而促使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不断上升,而且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截面厚度非常高,水化热无法向外界散去,从而在结构内部集聚。在现实情况下,大体积绝缘温升通常在3d内就会产生,在4~5d混凝土内部温度达到最大。浇筑的初始阶段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导热性能比较糟糕,加上弹性模量与强度不高,导致变性约束无法显示出来,温度应力不高。但伴随着时间的逐渐推进,弹性模量与强度开始大幅升高,这个时候约束力对大体积混凝土降温收缩的作用逐渐增强,产生非常高的温度应力,而且要高出混凝土自身的抗拉能力,导致裂缝的产生。

3.2大体积混凝土的运输

如今,大部分的混凝土是商用混凝土,所需数量非常大,因此在混凝土当中通常会融入其他的成分,维持混凝土品质,例如吸水剂和泵送剂,这样的材料有非常大的用处,不但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水化热,而且还可以降低水泥所需量,大大提升了混凝土质量与性能。运输商通常利用泵送的方式对混凝土进行运输,如此能够保证及时提供施工所需的混凝土,同时保障混凝土品质。

4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

4.1水化作用导致裂缝

在初始阶段(凝时间里),混凝土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混凝土温度会因水泥水化反应中产生的大量热量而升高,水化热作为主要的热量来源导致了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在相应试验中得出,500J为每克硅酸盐水泥释放的热量。大体积混凝土有着较大的截面尺寸,在混凝土结构内部不容易散发大量的水化热聚集的热量,从而使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上升较快。相关试验中,得出在1~3d内,水泥水化热散发最多的热量,这几天散发的热量与总体热量相比,其占到了一半。在浇筑完成后,内部温度最高是在其后的3~5d。在升温阶段,混凝土有着较小的弹性模量,因此有着较小的抗拉应力,也就只能使得混凝土表面裂缝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外部负荷重导致裂缝

在实践中约束会在各种结构中存在,因此约束也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变形变化,在自由变形就会收到阻碍,一般将约束条件当成阻碍变形的因素。对此已经有着大量的资料进行研究,其中也表明了在全约束条件下,温差与混凝土膨胀系统(数)的乘积ε=?α为混凝土结构的变形。因此在ε比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大时,裂缝就会出现。在相关研究中发现主要是因为结构物处于绝对自用状态,约束并不存在,混凝土徐变与塑性变形也不可能不存在。在结构物裂缝中有60~70%为非贯穿的表面裂缝。而变形变化导致的自约束应力是其开裂的主要原因。当混凝土结构有着大于或者等于500mm的厚度时,就会形成水化热降温与收缩的不均匀性,从而自约束应力就会明显出现,从而混凝土表面开裂的现象就会出现。

5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5.1配合比设计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利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首要任务就是要确保配合比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从而保证良好的工程质量。应用此项技术进行施工,施工工作人员要先控制好水泥的实际用量,减少水热化现象。现实当中在进行施工之前,工程设计人员以及施工工作人员要共同协作,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测试。测试的整个流程当中,要严格按照实际施工条件,合理选择防裂措施,而且还要测试混凝土水泥化热的最大温差值,要对最大温差收缩应力进行估测。施工工作人员要选择较为理想的工程施工材料,适当的加入复合型膨胀剂,从而补偿混凝土收缩;此外,加入1级粉煤灰,还可以极大程度上提升混凝土的可塑性。在整个工程施工流程当中,全体的工作人员要互相团结,根据工程施工条件以及环境等要求,严格对配合比进行掌控。

5.2混凝土的混合与浇筑

建筑工程当中,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一定要严格根据材料的使用量以及搅拌时长进行,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的混凝土比较,施工需要搅拌时间较长,具体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搅拌当中会加入较多特定的粉煤灰及添加剂,造成水泥使用量下降,因此要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搅拌时间进行科学控制,尽量的将时间维持在0.5h左右。浇筑混凝土在一定程度上对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与效率带来了影响,是房建施工当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浇筑混凝土一定要按照顺序一层一层进行浇筑,并且要保证上一层的凝结的状态,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良好效果。完成混凝土浇筑之后,必须使用振捣器来实现对混凝土后续的加固处置,要科学合理正确地应用振捣器操作。一定要确保浇筑混凝土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施工工作,最大程度上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效率以及房屋建筑品质提升上去。

5.3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期养护

由于通常混凝土都是分层浇筑,所以分层工艺技术、凝固的时间点及凝固程度非常关键,尤其要重视凝固时间。并不是完成浇筑之后就大功告成了,混凝土表层可能会出现形变对总体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需要进行第二次的振捣以及抹压,确保混凝土表层的平整扎实,如此一来更加有效地将表面水分进行过滤,防止混凝土表层产生气泡或者裂痕。后续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最理想的时间是浇筑之后的10h,养护维持4周最理想。在比较特殊的位置要适当地延长养护时间,针对特殊位置要将养护方式进行调整,具体问题实现具体分析研究。养护的过程中要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看管,利用适当的遮蔽物将混凝土盖住,预防表层被破坏,定期打开进行查看湿度情况,一旦湿度不够要立刻补充水分。如果出现混凝土表层凹凸不平的情况,要立刻派出专业人员进行修补,保证成型的混凝土完整无缺。

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较为复杂,质量作为施工工程的关键点,在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施工技术正在逐步完善。通过配合比设计、温度控制、养护等多个方面措施,提高施工项目质量水平,确保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宝柱.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52):44.

[2]李媛媛.浅析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门窗,2017(12):52-53.

[3]曹树勇.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探讨[J].门窗,2017(12):71.

[4]梁天.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23):59-60.

论文作者:孙高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探讨论文_孙高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