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涞水县供电分公司 河北保定 074100)
摘要:当今时代,人口增加速度不断加快,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幅员辽阔,能源丰富,但是人均占有资源量却极低,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电能作为不可缺能源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智能电网的建立能够保证电力供应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而电力工程技术的介入,能够加快智能电网工程的建设速度,提高了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对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来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保障。
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智能电网建设;运用
1引言
在电力电子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电网建设已经从概念阶段步入实践阶段,各种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为电力系统运行监控和调控提供了有力支持,使电网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但是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仍然不能忽视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而且各种智能化功能的实现,都需要电力工程技术提供支持。
2智能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简单而言就是电网的人工智能化,相比于现有的电网而言,智能电网体现出信息交流、电力交流和业务交流等高度融合的特点,它是基于集成通信网络建立而成的一种新的电网模式,运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实现电力的传感与测量,最终实现精准的电力输送和电力配备方案设计,因而实现了电网的稳定运行,提高了电网的运行效率,最大化的实现了电能的有效利用。虽然我国目前的智能电网工程速度正在不断加快,但相应的市场需求缺口却在不断加大,因此对于智能电网技术的提供者而言,不断更新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却是与日俱增的。因此我国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借鉴国外经验,并且因地制宜的进行智能电网工程的建设与统筹安排,结合我国的发展国情,建设适合我国当前发展需求的智能电网就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了。
3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运用
3.1发电
作为科技含量极高的电力工程技术,它利用对电子设备的智能控制从而达成电能稳定有效的转化和控制,这样将会极大程度的减小对电能消耗及其供电设备的损耗,从而增强供电设备和发电装置的工作效率和有效使用效率。随着目前电容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电力市场上所供应的半导体功率元件在容量方面有了极大的提升,而且逐渐向着高压的方向发展,同时在电力工程枝术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高精枝术,例如:电气传动高压变频装置,智能开关以及新一代的超高压输电和变电技术等。对于智能电网而言,它的应用主要为了确保达成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碳排放。智能电网的广泛应用就是通过新技术的使用来达成低消耗和低排放的目标。但是对于电网系统而言,特别是电能转化进行过程中往往出现电能转化效率较低的情况和问题。就转化率较低这一问题,需要选择和使用合理、有效、科学的技术对其进行妥善的处理尤其是针对太阳能及风能等新型能源的精尖技术,需要深入研发,提高电能能源转换率更高的能源转换器装置,继而为智能电网供给充足的电能,以推动电力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3.2输电
3.2.1柔性交流输电技术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是随着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能将一些几乎无污染的清洁能源转化为电能,并运用电网进行运输。在智能电网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需要,高压输电量变得越来越多,从而造成能源的大量使用和浪费。清洁能源减少了社会资源浪费,保证了电网的正常供电,保障了输出电能的稳定性。这类电能可以将其他能源电源进行隔离,保证各个资源的排斥性降到最低。柔性交流输电技术主要应用于交流电网络中,如果在智能电网的使用过程中加入柔性交流输电技术,要对电网的网格和系统进行检查和分析,保证电网电能的隔离效果,保障电量输出效果。另外,使用过程中要结合电力通信技术,分析和处理电网中的数据和通信数据,从而保障智能电网的敏捷反应,及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2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现在的电流类型由于设备不同、使用环境不一致各不相同。我国主要专注于直流电的使用,但是输出电量时很多环节需要转换为交流电,要求智能电网在电力转换方面做一些技术性的建设。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很好地解决了相关问题,它的输电范围覆盖率更大,对一些偏远地区和地形不适宜地区的供电都可以做到输出频率稳定。我国电能大量储存在经济发展不完善的西部,可以重点利用西北部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将西北部的能源远距离引进到发展快速的东部,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
3.3变电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变电过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其中建设智能化变电站是典型代表。建设智能化变电站体现了智能电网的自愈化、自动化和信息化,与以往的变电站相比,实现了巨大突破。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变电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采用高速计算机网络实时监控变电站的运行状况、采用光电式互感器、运用有源滤波技术与SVC以及采用智能化开关等。电力工程技术的运用实现了收集信息、物理网络、通信协议和数据模型等多个环节的统一。另外,变电站设备具有自我诊断、自我描述、实时上传数据、共享数据和控制数据的功能,节约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且实现了实时控制系统电压、检测变电站设备状态和管理寿命等功能。
3.4配电
配电环节是直接接入到用户的环节,因此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需高度关注配电环节,特别是中低压配电网的智能化建设。智能电网中,配电网承担了光伏、风能和其他分散能源的接入,因此必须保证电网供电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配电过程中涉及的电力工程技术包括高级测量技术、智能网络的建设、配电自动化、电动汽车的充电技术以及智能储能技术等。通过运用智能储能设备、充电桩、配电网的信息采集系统和研发智能交通设备、智能楼宇、智能电器设备等,推动了智能电网、智能城市的建设。此外,不断开发超导储能技术、液流电池、钠硫电池等新型配电技术,进一步推动了智能储能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3.5电源领域
在电力工程的建设中,需要通过对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与实施来实现电源领域的供应个性化,例如直流电源灯、交流电源与恒定频率的实现等,其中变电所主要采用直流电源与交流电源相结合的充电方式,与蓄电池的充电方式完全不同,而讯电池则主要采用直流充电技术进行充电。另外,大型的电子计算设备主要的充电方式通常是利用高频的开关电源。通常情况下,电能分为直流电和交流电,要想将电源应用于电网中,需要利用高频开关通过变电所直接应用这两种电能。这就涉及到电力工程技术中直流电与交流电这两种技术的应用与实施问题。当前,各级发电厂在发电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来尽可能减少发电对我们生存环境造成的污染,这个目标也促进了电力工程技术中柔性交流电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一。在实际将柔性交流电技术应用于电源领域的过程中,通过将控制技术、微处理技术与电子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成功的帮助电源进入到了电网中,并且实现了有效控制交流电输电技术。而在电源领域应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能够在整个输电过程中有效实现对换流器的控制,通常该技术都被应用于电力运输中,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输电的安全性。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不但可以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还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高质量的电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和运行中将会有着更广泛的应用,智能电网的建设也会向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坤.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0:38-39.
[2]王吉文.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讨[J].通讯世界,2016,19:127-128.
[3]韦佳誉.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27:136-137.
论文作者:闫肃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7
标签:电网论文; 智能论文; 电力论文; 工程技术论文; 技术论文; 电能论文; 过程中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