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管桩施工对周边建筑的影响及防治措施论文_李薄文,刘全芝

预制管桩施工对周边建筑的影响及防治措施论文_李薄文,刘全芝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天津分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由于预制桩具有节约木材和钢材、经久耐用、造价低廉等优点,被广泛使用于建筑工程中,但是预制桩也有比较明显的缺点,如单价较高、施工噪音大、污染环境及群桩施工时将引起周围地面的隆起等。本文讨论了预制桩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问题。

关键词:预制桩;施工;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1 预制管桩概述

预制管桩也被称之为预应力管桩是一种快捷、使用的现代化地基处理方式,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建筑工程基础施工当中,其施工经济效益好、施工速度快、结构整体性强的优势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同时,其在施工中也会因为各种原因的影响而给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隐患,为此在工程施工建设中我们有必要对其施工要点进行研究和分析。

1.1 预制管桩概念

所谓的预制管桩主要指的是经过预制厂提前布置好先张预应力,离心成型之后采用高压蒸养等工艺构成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是通过空心环形的截面桩为主的一种混凝土构件,这一技术的应用是预应力技术、离心技术、预制管桩技术共同结合产生的综合物。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预应力管桩的应用已经有百年历史了,在我国预应力管桩最早起源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八十年代中期被广泛的应用在国内外各地施工建设中。

1.2 预应力管桩的施工特点

预应力管桩在工程施工建设中具备着工艺简单、质量可靠、施工速度快、无污染、工程造价低、检测效率高的特点。因而在目前的各类基础工程中得到广泛的使用。但是在施工建设中也存在着许多的质量问题,如工艺简单、质量可靠性低以及容易发生表面破话等问题。因此,在目前的工程施工建设中需要我们认真的进行总结和归纳,保证施工的正常、持续进行。

2 预制管桩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在现代化工程施工建设中,如何保证预制管桩的施工质量极为关键,也是当今工作人员研究的焦点话题。尤其是在工程施工技术和工艺的选择上,我们必须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来进行综合分析,确保每一个工程施工理念和施工流程都能够达到工程预计标准和施工质量要求。

2.1 工程概况

某工程在施工建设中是以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主的,其中地上工程3层,局部工程3层,共有建筑面积为44000平米,建筑结构高度为22米。在本工程施工建设中是以预应力管桩为主的基础结构,共有桩体数量为956根,桩体的直径为500,在该工程施工建设中,在主体工程结束之后便开始进行了试桩,对于桩基础结构的质量进行了深入的归纳和总结。由于在工程中的东南北三面均有着大量的办公建筑和居民楼,其中最近的建筑物仅仅只有十多米,在工程施工建设中一旦产生表面土层隆起,很容易给周边建筑物造成影响,因此我们在施工中有必要控制沉桩速率,合理的安排沉桩施工顺序。因此在工程施工建设中需要控制成桩的速率、合理的按皮施工顺序,采取各种措施和尽可能的在施工中减少沉桩带引起的施工质量缺陷。

在现代工程施工建设中,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桩基础施工所带来的周边建筑物影响,在施工的过程中大多数工程项目都是以静压桩为主进行施工的,其设备也大多都是以大吨位静压式桩基为主。同时,在国内各大城市市区施工建设中都提前技能型了调查,以保证施工的正常开展和顺利进行。

2.2 工程施工调查

在本工程施工建设中,为了针对其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控制,在采用预制管桩进行施工的时候对其距离周边建筑物较近的时候进行了严格的调查,具体调查内容如下:

(1)周边建筑出现墙面开裂、建筑倾斜和拾升等结构安全问题。(2)工程出现断桩、移位。(3)施工噪声等原因引起居民投诉。(4)施工管理松懈、过程把关不严。(5)施工组织设计不详细、进度安排不周密。

通过统计各个问题出现的频率,绘制出造成预制管桩施工无法顺利完成的问题排列图。造成预制管桩施工无法顺利完成的主要问题是:周边建筑出现结构安全问题及桩基出现断桩、移位等质量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防治措施

2.3.1 控制指标

为了解决预制管桩施工造成周边建筑出现的主要问题——结构安全问题及影响居民使用问题,首先制定了3个控制指标:(1)周边建筑墙面不产生结构性裂缝。(2)建筑物倾斜度不超过0.1%。(3)房屋沉降量不超过5mm。

2.3.2 对策

针对以上各个要因,制定了以下措施加以防治:

(1)根据工程的地质资料,并结合以往在某市区进行桩基施工的经验,通过详细的土质效应计算,并报公司主任工程师批准,用以指导桩基施工。

(2)在桩基施工前,邀请某市房屋安全鉴定办公室对翠柏小区最邻近工程的居民楼进行检测,首先对其进行结构安全性鉴定,如对原建筑内各单元的墙面开裂情况、房屋原始水平标高、房屋倾斜度等一一作了检查和检测。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邀请某市测绘院相关的专业人员随工程进度分7次对居民楼的垂直度偏差、房屋沉降和水平位移进行检测。每次间隔时间为7天。在桩基础工程施工完成之后,进行最后的检查,从而确定施工方式。

2.4 实施效果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桩基施工取得了如下成效:

(1)因编制了有针对性的桩基施工组织设计,使整个桩基施工过程都能做到有章可循。通过培训、教育、技术交底等形式,使每个施工员对该桩基施工的特殊性、关键技术难点及施工工艺都有了较明确的了解和理解。

(2)通对对邻近居民楼的安全鉴定,比较清楚地了解了居民楼的结构形式及其安全状况,并对该工程桩基施工后建筑物受影响的程度有了一个较明细的对比。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定期的检测和观察,没有发现周边建筑出现墙面开裂、地面隆起等情况,房屋最大抬升量为3mm,最小为零,房屋的倾斜度为0.05%,控制指标均在允许范围之内,并继续回落趋向稳定性。工程北部邻近的居民楼后经某市建筑业权威专家认证,不存在结构安全问题,可放心居住。同时也杜绝了个别居民借此故意刁难的现象。

3 防治与控制措施

3.1 制定合理的沉桩施工组织计划

合理安排沉桩顺序,控制沉桩速度是降低挤土效应、防止出现事故的主要措施。沉桩顺序应背离保护对象由近向远处沉桩,在场地空旷的条件下,宜采取先中央后四周、由里及外的顺序沉桩。每天的沉桩数量不宜过多,使挤土引起的孔隙水压力能有足够的时间消散,可以有效地减少挤土效应。

3.2 布置监测系统

在沉桩影响范围内,应布置对被影响建筑物的监测。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了表3所示的沉桩影响的范围。

3.3 采取防护措施

为了防止沉桩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下列的防护措施。

(1)设置竖向排水通道,如塑料排水板、袋装砂井等,以便及时排水,使孔隙水压力得以迅速消散。

(2)在桩位或沉桩区外钻孔取土,在桩位取土是预钻孔措施,以减少挤土量,减少挤土效应;在沉桩区外钻孔的目的是消除从沉桩区传向被保护建筑物的挤土压力。

(3)在地下管线附近设置防挤沟或隔振沟。

4 结语

实践证明,根据某项目施工现场周边建筑物多(东、南、北三个方向均有较多的办公楼和居民楼),且距离较近等情况,为确保桩基施工期间周边建筑的安全,所采取的防治措施是有效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该项目桩基工程在一个月内完成全部工程量施工,并按规范要求进行了动测。结果表明,无III类桩,分项工程评定为合格。经某市建筑业权威专家认证,邻近建筑物没有产生结构性裂缝、倾斜度小于0.05%、房屋最大抬升量仅为3mm,各项控制指标均达标,周边建筑的结构安全及居民使用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廖伟,张彬.桩基施工对邻近既有建筑物影响的分析概述[A].广东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2008学术会议论文专刊[C].2008.

[2]金柏森.桩基施工中确保相邻建筑物的安全稳定[J].华东电力,2007,35(10):91-92.

论文作者:李薄文,刘全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1

标签:;  ;  ;  ;  ;  ;  ;  ;  

预制管桩施工对周边建筑的影响及防治措施论文_李薄文,刘全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