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

孙小进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摘 要: 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对接,被视为区域职业教育形成和特色发展的标志,而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对接常常转化为区域产业结构与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之间的匹配与调适。产业结构决定就业结构,因为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要求产业人才结构与之相适应;就业结构又决定了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因为各个领域所需的专门技术技能人才又是通过不同的“专业”培养来实现的。因此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应性是确保职业教育以及区域产业结构双赢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

高等教育被视为现代教育体系金字塔中的最高层,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主要类型有划分为高等职业教育与学科型普通高等教育两种,虽然二者在人才培养的模式、手段、途径、方法以及目的等方面存在较为显著的区别,但是在现代社会结构中,二者均承担着重要的育人成才的目的和功能[1]。区域产业结构是指特定区域内不同经济功能的产业部门的组成和比例,通过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配置能够将该区域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进行优势最大化的分配并获取最大效益的经济利益[2]

一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发展趋势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进一步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引导高等职业学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更加吻合,教育部组织对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以下简称《目录》),由此可见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3]

二 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

研究指出自然资源条件、历史因素、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力特点、科学技术水平、发展机遇、社会及市场需求改变以及上层建筑方面等因素均是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的重要因素[4]。目前大多数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均表现且符合梯度发展模式,即发展条件最好的少数地区却吸引并集中了该区域大量的人才、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源,并因此而获得更为显著的发展。这是由市场经济所决定的,充分体现了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大利润最大化原则,而且通过这种区域产业结构的变革,能够积极引导和带动其他相对较为落后的区域逐渐发展,由此可见区域产业结构的改变是不可抗拒的,是符合时代发展原则的客观存在[4]。因此面对区域产业结构的改变,作为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供给单位—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要具有前瞻性,能够对本地区的区域产业结构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并紧跟趋势和方向,为区域产业结构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人才资源,这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发展和优化,而且通过区域产业的反哺,也能够使得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实现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

三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的不足

1.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相对较为落后。我国的许多职业院校,包括长沙本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其教育办学模式基本相同,这主要是由于当初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方向和目标并没有考虑到时代的飞速发展,也没有针对各地区本身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阶梯规模,因此无法与时俱进地满足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尤其当区域发展过程中需要大规模的特定专业的人才缺口涌现时,往往出现专业不对口或者人才供给缺乏。

2.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无法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趋势。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的组成势必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这种改变在长沙市表现的尤为明显和突出,近年来随着长沙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科技产业的快速跃进,使得长沙市的产业结构逐渐由传统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和技术集型方向转化,这就迫切的需求本地区的高等职业院校能够为其输送大量的符合要求的知识性和技能型人才。

重视职业教育的资源分配。为确保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相关部门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区域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为其提供利好政策;另一方面要关注国家政策,建立起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除了要求当地政府“站出来、拿出来”以外;还可以抓住国家政策的利好,鼓励社会个体企业对职业教育进行资本投资,为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添砖加瓦。调整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关教育职能部门需要“走出去,望出去”,通过对本地区的区域产业结构进行深入了解,并分析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及时为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的专业设置提供参考性和指导性的意见。确保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的专业设置调整符合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和变化趋势,为不同产业结构的需求面提供相应的专业技能性、创新技术性的知识性和技能型人才。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试金石,也是两者之间进行优化配比的重要参考依据。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仅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对自身专业的设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考评,而且也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值得信赖的保障。因此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区域产业结构的相适应,除了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对专业设置的充分论证外,还需要积极鼓励相关专业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并邀请企业技师为职业院校的专业学子进行授课或实践指导,同时积极号召学生前往企业进行见习和实习,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和企业之间进行人才和资源的共享,为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产业结构革新提供新能量。

3.高等职业教育并未对现代化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随着信息化和网络时代的发展,使得地区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密切和紧密。但目前本地区众多职业院校仍然在沿用较为陈旧的无法紧跟时代发展或体现时代特色的教材。这使得本地区高等职业教育虽然能够提供相应的专业选择,但由于现代资源的落后和停滞,导致培养出的学生无法将所学的内容与新科技、新设备进行有效的应用。

精品酒店主要通过酒店产品服务和酒店文化来体现自己独特的品牌形象,在酒店大堂设计,客房布置,特色餐饮,个性服务等方面都可以注入时尚的元素,使酒店独具特色;精品酒店的文化底蕴可以通过酒店名称,酒店建筑特色,产品服务特色,酒店选址的地域文化,或传统同老店传承经营管理模式等单体形象要素表现出来,也可以是多个要素的集合体,宾客入住精品酒店就能够感受到强烈的尊贵感或情趣感,充实感或自然感,复古感或时代感,宾客感觉过程就是对酒店品牌形象认知过程,以及进一步的认同和肯定。

4.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的脱节。这种脱节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本身与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存在较大的偏差,导致专业人才无法匹配劳动力供求关系,因此造成学生毕业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造成教育资源的不当利用;另一方面则是高等职业教育对热门专业的教育投入相对匮乏,尤其是部分单位对高等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造成有效的教育资源经费并未落到实处,使得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硬件设施以及软件配置等落后,既影响教学质量,又无法吸引更多的新学生进行报名[5]

四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的建议

其次,要监督中标单位严格执行投标书中的实施方案,如果私自修改施工方案,必须进行返工处理;如果进度、质量等不能满足要求,必须进行整改并提交罚款。

五 本地区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的意义

通过总结长沙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特点,促进高职专业设置的良性发展。通过梳理区域产业结构的分布情况,不同企业行业高级人才的需求状况,促进职业教育可自发的调整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及学生招生数量,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吻合度,提高职业教育自身生命发展动力。通过调查研究,从高职院校如何解决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专业设置入手,关注区域经济对高职发展的影响,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为地方高职教育提供一个生命发展的平台,并提出优化专业结构的建议及对策,为今后长沙市高职专业结构设置提供政策和方法上的有益参考,为政府教育发展的宏观规划和战略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从专业设置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角度,在对地方高职与区域经济之间相互促进作用的研究中,分析促进职业教育专业良性发展,并从探究的角度,建立几种专业设置发展的策略,构建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为长沙市乃至全省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六 结语

总体而言,产业结构决定就业结构,因为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要求产业人才结构与之相适应;就业结构又决定了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因为各个领域所需的专门技术技能人才又是通过不同的"专业"培养来实现的。因此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应性是确保职业教育以及区域产业结构双赢的最为有效途径。

ESP教学教师应既有专业素养,又能用流利的英语表达和分析专业知识。Dudley Evans和St.John(1998)指出一个合格ESP教师应扮演的五种角色:很高的英语水平的英语教师;可以更具需要设计课堂教学的课程设计者;能搞与专业教师与学生合作的合作者;随时关注本领域最新发展的研究者;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的测试评估者。对照国外ESP教师衡量标准,笔者认为现阶段国内ESP师资的短板主要表现在高水平教师和研究者这两种角色上。

参考文献

[1] 周启良.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5):18-23.

[2] 刘红,江景.江苏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基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视角[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2):1-5.

[3] 曹洁,张学英,闫妍.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问题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669(17):18-23.

[4] 郑海燕.河南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协同性研究[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8,28(2):158-161.

[5] 张平.论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20-25.

本文引用格式: 孙小进.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0):261-262.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0.127

基金项目: 长沙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csskkt78)

作者简介: 孙小进,男,汉族,湖南省长沙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智能控制与信号处理、职业技术教育。

标签:;  ;  ;  ;  ;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