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 410006
【摘 要】目的:探讨慢性肾炎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截取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包含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依从性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肾炎患者选择优质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配合度与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慢性肾炎;优质护理干预;效果
引言
在近几年来,临床慢性肾炎患者数量逐渐增多,而慢性肾炎本身发病原因相对复杂,病因难以明确[1]。在统计中发现,约有20%的慢性肾炎患者都是由急性肾炎发展而来,同时,有70%的慢性肾炎患者都属于隐匿起病,还有少数慢性肾炎患者是通过非免疫机理所产生[2]。可以说,在患者获得慢性肾炎以后,很难第一时间察觉,并且进行治疗。而随着病程延长,病情的复杂性加强,治疗难度也相对提升。在临床统计中发现,多数慢性肾炎患者都需要长期用药来保证其安全。而在长时间的用药过程中,患者生理与心理的反应会存在一定的波动,所以护理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本文就护理干预模式对慢性肾炎患者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期望能够为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具体资料如下阐述,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截取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包含50例患者。在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为36~78岁,平均年龄(56.12±2.34)岁;在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为34~77岁,平均年龄(56.32±2.12)岁。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慢性肾炎的诊断标准[3];(2)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3)患者无其他认知障碍或者精神性疾病。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其主要内容有:(1)环境介绍。在患者入院以后,必须要对此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同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对其既往的疾病状况进行确定。然后安排患者住院,针对医院的设备等进行介绍,让患者尽可能快速的熟悉医院环境,降低因陌生生产的排斥感。(2)心理护理。在临床研究发现,心理对生理的影响相对较大。因此,在慢性肾炎患者住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就患者的具体心理进行评估,并且采取心理疏导的方式来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得其能够正确的认知疾病,并且积极的参与到治疗之中,同时,端正自身的心态。(3)饮食干预。针对慢性肾炎患者的具体状况与病症,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以低盐、适当的蛋白摄入为主。(4)日常干预。必须要保证患者的劳逸结合,让其意识到休息的重要性,同时,可制定合理的运动训练方案,让患者体适当的提升自己的免疫力。
1.3 评价指标
采用我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就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了解。同时,以医生和护理人员的主观体验,对患者的依从性进行评估。统计患者在整个护理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 )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依从性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慢性肾炎也就是临床所称的慢性肾小球肾炎,英文全称为“Chronic Globular Nephritis”。在患者存在该种疾病后,可能会出现蛋白尿、血尿、高血压以及水肿等多种症状[4]。同时,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衰竭,最终发展成为慢性肾衰竭。在慢性肾炎的治疗中,必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加强护理干预,才能保证其治疗效果[5]。当然,不是所有的护理干预都能够达到其治疗的目的。在本次研究中,以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两种模式为研究对象。其中,优质护理是一种基于现代护理服务理念,以患者为核心的护理措施[6]。从结果上可以看出,通过优质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从而降低因未知所带来的恐惧,同时,在优质护理干预中,还会针对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加以明确,提高患者饮食的合理性与用药的规律性,使得患者在治疗中从生理到心理都能够的得到调节。这就使得在结果中,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与依从性均相对较高,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
综上所述,对慢性肾炎患者选择优质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配合度与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章丽娟.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在慢性肾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OL].中国妇幼健康研究:1[2018-05-16].
[2]田蓉.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在慢性肾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31):155+158.
[3]况必花,肖岚.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在慢性肾炎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校医,2017,31(10):792+794.
[4]沈菲.护理干预模式在慢性肾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3):4435+4438.
[5]艾丽.慢性肾炎护理中的护理干预模式应用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8):195-196.
[6]孙巍.护理干预模式在慢性肾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0):251-252.
论文作者:凌佳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患者论文; 慢性肾炎论文; 统计学论文; 模式论文; 发生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