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应用题教学重点(论文文献综述)
康斐[1](2020)在《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分数应用题是将分数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文字型题目。学习分数应用题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而且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从而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分数概念的抽象性和应用题的综合性,小学阶段分数应用题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老大难”,许多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存在疑惑和困难。本研究力求为广大一线教师提出有效教学策略,对其进行了相关调查和研究。由于分数应用题的集中性,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选取了实习学校六年级学生和教师为研究对象,主要采取了测验法和访谈法对当前分数应用题教学困境及策略开展调查研究。首先,笔者通过提前编制好的测试卷对六年级5个班的学生进行统一测验,基于测试结果的分析得出当前学生解题时存在的问题,考查哪些问题是教师课堂教学不当所致,并将其作为教学优化策略的真实依据。其次,通过三种访谈提纲分别对实习学校部分教师、擅长解题和解题困难的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力求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视角去探究当前小学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困境及有效策略,以此为实践依据提出提升优化的教学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主要会出现问题表征障碍、识别问题结构困难、基础知识技能掌握不扎实、缺乏良好的解题策略和习惯等问题;教师在分数应用题教学方面存在教师过分拘泥于教材,缺乏教学研究意识;因循守旧,缺乏有效解题方法的总结;注重解题,忽略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偏重算术,忽视数学思想的渗透等问题。通过对当前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困境进行分类整合,笔者发现无论是从教师教学困境的角度上还是深究学生的学习困境,当前的困境均与应用题解题的具体环节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尤其是“问题结构的把握”和“数学思想的渗透”两方面最为突出。因此,笔者从三个不同视角分别提出了关于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优化建议:基于常规解题步骤的视角上提出教师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转化条件、分析数量关系,为学生提供多种解题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4条优化策略。基于问题结构教学的视角上提出化简为繁,结构化教学;追根溯源,突出基本概念教学;特殊题型,对比教学凸显异同;拓展迁移,整合性教学4条优化策略。基于渗透数学思想的视角上提出善用图示,数形结合;借助方程,建立模型2条优化策略。
丁娜[2](2020)在《乡镇六年级学生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题错误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问题解决”作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部分,担负着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小学生智力的任务。其中,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小学数学“问题解决”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重要枢纽。然而,在分数意义的非具体化和运算特征的复杂性、跨区域教育资源不平等、学生家庭教育观念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乡镇六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业水平相对较低,在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错误频发,学习效果不佳,严重影响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加深对学生的各类解题错误的认识,有效地找到发生错误的主观原因,寻求规避和纠正学生解题错误的教学策略,借此提升乡镇六年级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本文利用调查问卷,从不同维度了解学生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水平;通过对测试卷的分析,呈现学生在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出现的错误情况;结合访谈了解学生解题错误的思维过程,剖析出现错误的根源;基于以上分析找到可以纠正学生解题错误和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结果显示,(1)乡镇六年级学生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题水平较低,存在大量错误,且学生缺乏解题动机。(2)对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加工过程,学生的策略选择错误率最高,其次是关系表征错误、语义表征错误和解题操作错误。典型错误类型有:数量关系错误、未解答、非逻辑性错误、乘除法混用错误、未按要求解答、概念性错误、计算错误、解题格式错误、誊写错误等。(3)分析发现,语义表征错误主要由学生解题程序意识薄弱、感知不精细、概念不明造成的;关系表征错误源自学生缺乏梳理数量关系的意识和表征数量关系的手段;策略选择错误主要由学生基础薄弱、解题动机不强、找错单位“1”引起的;解题操作错误主要原因是工作记忆容量有限、计算规则不熟、不良的解题习惯等。(4)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在语义表征阶段夯实基础知识,强化解题程序意识,增加精读题目手段;在关系表征阶段培养分析数量关系的意识和能力;在策略选择阶段激发学习动机,科学认识单位“1”;在解题操作阶段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提升运算技能和反思意识,引导学生重视解题规范等。
王诗惠[3](2020)在《六年级学生分数解题错误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学生学习新知后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进行巩固训练,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类型的错误。教师通过对学生错题的分析能快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基于此来改善课堂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师总结学生解题时产生的错误类型,并分析产生解题错误的原因,给出相应的教学优化建议,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学习效果,降低解题错误率。本文针对六年级学生在分数计算题和应用题方面解题错误率较高的现象,主要研究三个问题:(1)学生进行分数运算和解答分数应用题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错误类型有哪些?(2)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如何有效的改善教学以减少学生解题错误的发生?(优化建议)本文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试卷测试法和个人访谈法。首先,通过收集分数解题错误的相关资料,整理国内外关于分数解题错误的研究。其次,对选定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数测试卷(一)的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得到学生解题的错误类型。并在此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具体题目,与学生进行单独交流,分析学生分数解题错误的原因。最后,进行分数测试卷(二)的测试,对学生这段时间的学习进行检测,并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根据测试卷的数据分析,总结学生的解题错误类型有知识性错误、策略性错误、操作性错误和疏忽性错误。并结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得到学生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有(1)分数知识自身的难度;(2)六年级学生所具有的年龄特征和数学思维特征;(3)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4)学生未养成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的习惯;(5)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没有合理运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最后,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促成学生形成扎实的知识储备;(2)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3)教学中重视学生的错题整理意识和错题反思意识。(4)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或解题想法;(5)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将学生的错题进行重新整改,作为教学例题或练习题,合理运用错误资源。(6)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中有针对性的分层提问。
巢洪政[4](2019)在《对优化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拜读《小学数学教师》2018年6月马云鹏、朱立明老师撰写的《从应用题到数量关系: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新思路》一文(简称"新思路"),受益匪浅。作者在文中提醒广大数学老师重新认识"数量关系"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作用,呼吁广大小学数学教师重视数量关系的教学,无疑是很有价值
莫慧萍[5](2019)在《摒弃 传承 创新 反思——以一年级下册《求两个数量相差多少》为例谈解决问题教学》文中研究说明新课改把传统的应用题教学重新进行了定位与包装,将"应用题教学"更名为"解决问题",文字变化的背后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的诞生。根据应用题教学在新教材中的编排特点,在教学中要做相应的调整,既不能沿用过去按类型、套算法的方法教,也不能全盘否定我
白晓艳[6](2018)在《六年级分数应用题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解决问题”是指运用数与代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课程目标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分数应用题是解决问题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分数应用题是小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分数本身具有抽象性,分数应用题也具有抽象性,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较难找,这些是分数应用题难教难学的一部分原因,这一部分障碍我们无法避免,找到分数应用题难教难学的其他原因可以让我们的课堂变的高效,让学生在解分数应用题时出现的错误变少是我们所希望的。因此很有必要找到学生出错原因并找出相对应的教学策略。通过研究人教版六年级分数应用题教材以及教辅资料,编制了一套六年级分数应用题测试卷以及问卷调查。通过统一组织某校六年级学生进行测试,利用相关软件对《六年级分数应用题测试卷》答题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得出每题的得分率、找出学生出现错误的类型,并初步对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学生在学习分数应用题时容易犯的错误。根据此次问卷以及平时教学经验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小学生分数应用题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与整理发现学生做题的方法和做题习惯方面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发现教师存在以下问题:(1)在教学中存在把知识教“死“,有些东西只是让学生背会,然而学生有时压根不理解其内涵。(2)审题教学花的时间太少。(3)忽略计算教学。(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必会的题目,应注意讲解例题时方法多样化,不能一题只讲一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对于基本概念不理解,主要表现为不能准确找到单位“1”、分率和实际量不对应。(2)阅读不细心、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影响了学生的审题能力。(3)学生计算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4)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不清楚。最后,针对上述教师和学生出现问题提出的教师教学分数应用题的四点教学策略。并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实践并分析。同时,收集并整理我校六年级部分教师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学生做的练习题写到附录中供六年级老师参考。
陈近[7](2018)在《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的发展 ——基于历史研究视角》文中研究表明“数学双基教学”即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小学数学双基教学”是一个教学系统,主要包含小学数学双基教学师生观、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五要素,该系统存在于一定环境中,系统各要素互相作用,形成稳定结构。“小学数学双基教学”亦是一种教学理论,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依据政治史时间维度和教育史学体系进行分期,其主要历经四个历史时期:小学数学双基教学思想萌芽期,小学数学双基教学体系创立期,小学数学双基教学制度成型期,以及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双基教学创新期。数学双基教学是我国数学教学的传统特色,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重视“四基”,强调“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有学者认为数学双基教学仍是我国数学教学的精髓;也有学者认为“双基”的提法不能与时俱进……本研究基于历史研究视角,客观梳理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春秋战国-至今),依据路径依赖分析法理性总结其演进规律,深入剖析其演进原因,以期更好地理解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的“来龙去脉”,回应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为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意见。本研究主要运用了历史分析法,路径依赖分析法和系统论方法等三种研究方法,解决四个主要研究问题,这四个问题与前述历史分期相呼应,分别是:1.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思想是如何萌芽的?2.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体系是如何创立的?3.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制度是如何成型的?4.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是如何创新的?本研究第四章回应了第一个研究问题,追溯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思想的萌芽。研究表明:数学双基教学思想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有着悠久历史。春秋战国时期讲究“正名”教学,为小学数学双基教学之“重视基础知识”思想打下基础;汉代强调“术”的教学,为小学数学双基教学之“重视基本技能”思想奠定基础,此后,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小学数学双基教学思想出现萌芽,并呈现出重视“基础性”“实用性”和“掌握性”的核心特征,该特征对数学双基教学之后发展产生深厚影响。本研究第五章回应了第二个研究问题,分析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体系的创立。研究表明:隋唐时期重视“明数造术,详明术理”的算学教学体系初步形成,“明数造术”就是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详明术理”就是理解“术”(即算法)的原理和用法,算学教学体系的初步形成意味着小学数学双基教学系统的初步创立,该系统包括小学数学双基教学师生观、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要素;宋元时期,该系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隋唐宋元时期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体系的创立和完善为近现代数学双基教学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本研究第六章回应了第三个研究问题,分析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制度的成型。1904年,清政府实施《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该学制是我国近代第一个由政府颁布并实施的学校教育制度;1923年,制度层面提及教学“限度”,即教学最低标准,形成数学双基教学之“基”;1929年,制度层面首次区分知识、技能维度,形成数学双基教学之“双”;1942年,制度层面首次出现关键词“基础知识技能”,把“双”和“基”联系在一起;1952年,制度层面首次规定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范畴,标志着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制度层面的正式形成。制度的成型意味着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进入稳定阶段。本研究第七章回应了第四个研究问题,分析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的创新。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聚焦于创新型人才竞争,而我国传统数学双基教学又出现“异化”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致力于通过“课程改革”推进传统双基教学的发展和创新。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三维目标”,201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正式提出重视“四基”,2014年开始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出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四基”“核心素养”体现了“以知识为本”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突破,强调从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而重视“学习过程”,明确了学生所应具备的数学素养,凸显了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宗旨。本研究第八章在梳理前四章“历史轨迹”的基础上,依据路径依赖分析法,探寻小学数学双基教学演进规律及其原因。分析表明:小学数学双基教学的发展历经“路径发生-路径强化-路径依赖-路径创造”等四个阶段,“初始条件”促动小学数学双基教学的路径发生,在此基础上,形成“稳定网络结构”,推动小学数学双基教学路径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新时代背景下“内外因素”则成为小学数学双基教学路径创造的主要动力,促使双基教学基于原有路径形成新的“良性路径依赖”。纵观小学数学双基教学演进过程,存在明显的“惯性”(路径依赖性),并正在通过路径突破实现路径创造。何谓历史的眼光,从哲学层面上来讲,就是唯物辩证的眼光。辩证唯物主义要求人们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认识和把握事物。本研究基于历史研究视角考察小学数学双基教学的发展,在梳理“历史轨迹”基础上(第四章-第七章),分析小学数学双基教学演进规律及原因(第八章),以便更好地理解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发展的“来龙去脉”,形成对待小学数学双基教学之正确态度,指导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树立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之民族自信,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作出合理预测。
诸葛军[8](2016)在《《新课标》与《义教版》分数应用题教学异同的实践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人执教六年级多年,今年第一次使用《新课标》教材,对学生进行"用分数解决问题"教学时很发现教学效果很差,联想到两年之内教师还是同一个教师,学生也是同龄的学生,唯一改变的是材。所以笔者试着对《新课标》和《义教版》两种教材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这两种教材对分数应用题的编排有较大的差异,从而提出在《新课示》的教材下教学"用分数解决问题"的策略。
茹娜[9](2015)在《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之我见》文中研究表明应用题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将低年级应用题教学分为五种类型:加法应用题、减法应用题、乘法应用题、除法应用题、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在教学中,抓住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联系,重视思路分析的强化,直观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应用题教学由"习题解答"向"问题解决"的转化,使应用题教学走向成功之路。
吴惠琴[10](2015)在《如何进行“相差关系应用题”的教学》文中提出相差关系应用题是指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一组应用题。它是简单应用题中的一部分。在简单应用题的教学中,学生对求总数和求剩余的问题,通过直观感知,直接应用加、减法的含义解答,理解不难,容易掌握。但接着学习相差关系的应用题,就不能直接应用加、减法的含义选择算法,而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即把较大的数量分成与较小量同样多的部分和多出的一部分,再根据这两部分与总数
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应用题教学重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应用题教学重点(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问题解决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
(二)分数在小学数学学科中的重要性 |
(三)分数应用题是教学和学习中的难点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关于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 |
(二)关于分数应用题的研究 |
(三)简要评述 |
四、概念界定 |
(一)分数 |
(二)分数应用题 |
(三)教学策略 |
五、研究内容 |
第一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实施过程 |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
(二)研究实施过程 |
二、研究方法及工具的编制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工具的编制 |
三、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一)测试卷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二)访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三)小结 |
第二章 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一、当前学生的学习困境及分析 |
(一)问题表征障碍 |
(二)识别问题结构困难 |
(三)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不扎实 |
(四)缺乏良好的解题策略和习惯 |
二、当前教师的教学困境及分析 |
(一)拘泥教材,缺乏教学研究意识 |
(二)因循守旧,缺乏有效解题方法的总结 |
(三)注重解题,忽略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
(四)偏重算术,忽视数学思想的渗透 |
第三章 研究建议与对策 |
一、基于常规解题步骤的优化策略 |
(一)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 |
(二)引导学生转化条件、分析数量关系 |
(三)为学生提供多种解题方法和策略 |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
二、基于问题结构教学的优化策略 |
(一)化简为繁,结构化教学 |
(二)追根溯源,突出基本概念教学 |
(三)特殊题型,对比教学凸显异同 |
(四)拓展迁移,整合性教学 |
三、基于渗透数学思想的优化策略 |
(一)善用图示,数形结合 |
(二)借助方程,建立模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乡镇六年级学生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题错误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问题 |
1.4 文献研究 |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2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1.4.3 关于数学解题错误的研究 |
1.4.4 关于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研究 |
第2章 研究设计及数据处理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方法 |
2.4 研究步骤 |
2.5 研究工具 |
2.5.1 测试卷的编制与评分标准 |
2.5.2 调查问卷的编制与评价说明 |
2.6 样本收集与数据处理 |
2.6.1 样本收集 |
2.6.2 数据处理 |
第3章 测试卷和调查问卷的结果及分析 |
3.1 测试卷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
3.1.1 学生测试卷整体解题水平 |
3.1.2 学生不同题型解题水平 |
3.1.3 学生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错误分析 |
3.1.4 学生分数除法应用题解题错误分析 |
3.1.5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题错误类型汇总 |
3.2 调查问卷的结果及分析 |
3.2.1 学生整体解题水平 |
3.2.2 知识储备水平分析 |
3.2.3 问题加工水平分析 |
3.2.4 解题动机水平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主要错误类型的原因探析 |
4.1 语义表征错误原因探讨 |
4.1.1 未按要求解答 |
4.1.2 概念性错误 |
4.2 关系表征错误原因探讨 |
4.2.1 基本数量关系错误 |
4.2.2 分数乘除法数量关系错误 |
4.3 策略选择错误原因探讨 |
4.3.1 未解答、非逻辑性错误 |
4.3.2 乘除法混用错误 |
4.4 解题操作错误原因探讨 |
4.4.1 计算错误 |
4.4.2 解题格式错误 |
4.4.3 誊写错误 |
第5章 基于解题错误的对策探究 |
5.1 语义表征错误的对策 |
5.1.1 夯实基础知识 |
5.1.2 强化解题程序意识 |
5.1.3 增加精读题目手段 |
5.2 关系表征错误的对策 |
5.2.1 培养分析数量关系的意识 |
5.2.2 提升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
5.3 策略选择错误的对策 |
5.3.1 激发学习动机 |
5.3.2 科学认识单位“1” |
5.4 解题操作错误的对策 |
5.4.1 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
5.4.2 提升运算技能 |
5.4.3 注重解题规范 |
5.4.4 提升解题反思意识 |
第6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致谢 |
(3)六年级学生分数解题错误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分数计算错误的相关研究 |
2.2 分数应用题解题错误的相关研究 |
2.3 已有研究述评 |
2.4 理论基础 |
2.4.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2.4.2 Newman、Casey错误分析理论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思路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工具 |
3.4.1 分数计算题的编制说明 |
3.4.2 分数应用题的编制说明 |
3.4.3 测试卷的信度 |
3.5 数学解题错误的分析框架 |
第4章 测试结果与分析 |
4.1 分数解题错误的总的统计与分析 |
4.2 分数计算错误类型分析 |
4.3 分数应用题错误类型分析 |
4.4 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分析 |
第5章 日常教学的优化建议与课堂教学实录 |
5.1 日常教学中的优化措施 |
5.2 分数专题课堂教学实录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研究的结论 |
6.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6.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分数测试卷(一) |
附录2 :分数测试卷(二) |
致谢 |
(6)六年级分数应用题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问卷调查法 |
1.3.3 访谈法 |
1.4 研究思路 |
1.5 创新之处 |
第2章 分数应用题的相关概念概述及分类 |
2.1 分数的概念 |
2.2 分数应用题概念及分类 |
第3章 问卷调查 |
3.1 问卷调查的过程 |
3.1.1 问卷题选择说明 |
3.1.2 问卷题考查类型 |
3.1.3 被试对象说明 |
3.1.4 问卷的测试 |
3.2 调查数据分析 |
3.2.1 试题调查分析 |
3.2.2 问卷调查分析 |
3.2.3 访谈调查分析 |
3.3 调查结果 |
3.3.1 学生解分数应用题出错的原因 |
3.3.2 分数应用题教学的不足之处 |
第4章 关于分数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
4.1 重视基本概念教学 |
4.1.1 新授课注重概念理解 |
4.1.2 对比练习帮助理解概念 |
4.2 审题教学重点是厘清数量关系 |
4.3 弄清算理、总结技巧、加强训练提升运算能力 |
4.4 注重解题策略多样化 |
4.4.1 对比解题方法 |
4.4.2 借助数形结合帮助解分数应用题 |
4.5 借助对比,找到分数应用题的模型 |
第5章 教学实践及分析 |
5.1 画线段图教学实践 |
5.2 审题教学实践 |
5.3 一题多解教学实践 |
5.4 对比练习教学实践 |
5.4.1 量率对应对比练习题 |
5.4.2 分数乘除法对比练习题 |
5.4.3 分数乘除法选条件对比练习题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中的不足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中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致谢 |
(7)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的发展 ——基于历史研究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问题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数学双基教学本质研究 |
一、数学双基教学的概念界定 |
二、数学双基教学的特征研究 |
第二节 数学双基教学历史研究 |
一、我国数学教学历史研究 |
二、数学双基教学的发展研究 |
第三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节 研究思路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历史分析法 |
二、路径依赖分析法 |
三、系统论方法 |
第四章 双基教学思想之萌芽(春秋-汉代) |
第一节 春秋战国重视“正名”的数学教学思想 |
一、正名理论的主要思想 |
二、正名理论与数学概念 |
三、从“概念范畴”看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
第二节 汉代强调“术”的数学教学思想 |
一、从《九章算术》体例看“术” |
二、从《九章算术》内容看“术” |
三、从早期数学着作看中西方数学传统的差异 |
第三节 重视“正名”与“术”的传统数学教学 |
一、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
二、传统考试文化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双基教学体系之创立(隋唐-宋元) |
第一节 重视“明数造术,详明术理”算学教学体系的形成(隋唐时期) |
一、算学教学师生观:博士、助教与学生 |
二、算学教学目的:“明数造术,详明术理” |
三、算学教学内容:以《算经十书》为主 |
四、算学教学方法:讲经诵经和自学辅导相结合 |
五、算学教学评价:国子监考试 |
第二节 以“三舍法”为特征的算学教学体系的完善(宋元时期) |
一、算学师生观:博士、学正、学录、学谕等和三舍生 |
二、算学教学内容:《算经十书》活字印刷本 |
三、算学教学评价:“三舍法” |
四、私学中的数学教学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双基教学制度之成型(1904-1952 年) |
第一节 体现“双基”本质的近代第一个学制 |
一、《奏定初等/高等小学堂章程》算术科目之形成 |
二、体现“双基”本质的教育要义 |
第二节 数学教学“限度”与“知识”“技能”维度的提出 |
一、《小学算术科课程纲要》之形成及其修订 |
二、数学教学“限度”的提出 |
三、数学教学“知识”和“技能”目标维度的首次提出 |
四、数学教学“基本知识技能”的首次提出 |
第三节 规定“双基”范畴的建国后第一个统一的数学教学大纲 |
一、《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之形成 |
二、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范畴的首次规定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新时代背景下双基教学之创新(21世纪初) |
第一节 从“双基”到“三维目标” |
一、“三维目标”的提出 |
二、小学数学教学从“双基”到“三维目标” |
第二节 从“双基”到“四基” |
一、“四基”的提出 |
二、小学数学教学从“双基”到“四基” |
第三节 从“双基”到“核心素养” |
一、“核心素养”的提出 |
二、小学数学教学从“双基”到“核心素养”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双基教学演进路径分析 |
第一节 双基教学路径发展分析 |
一、双基教学路径发展阶段 |
二、双基教学路径发展规律 |
第二节 双基教学路径原因分析 |
一、“初始条件”促动路径发生 |
二、“稳定网络结构”推进路径强化 |
第三节 双基教学路径依赖实例分析 |
一、双基教学是1952 年学习前苏联才开始形成的? |
二、“三维目标”只是提法创新? |
第九章 研究结论、讨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一、春秋汉代注重“正名”和“术”的传统数学教学思想的形成标志着双基教学思想的萌芽 |
二、隋唐时期“明数造术,详明术理”算学教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双基教学体系的创立 |
三、1952年教学大纲“基本数学知识、技能”的提出标志着双基教学制度的成型 |
四、21世纪初数学教学“三维目标”“四基”和“核心素养”的提出标志着双基教学的创新 |
第二节 讨论 |
一、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
二、“四基”“核心素养”是双基教学基础上的创新 |
三、双基教学的发展是路径依赖影响下的动态变迁过程 |
第三节 建议 |
一、数学教学应注重双基教学优良传统的继承和超越 |
二、数学课程建设应基于“双基”并发展“四基”“核心素养” |
三、数学教学实践应重视学生深度学习 |
参考文献 |
中文文献 |
英文文献 |
古籍文献 |
附录 |
后记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作者简介 |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8)《新课标》与《义教版》分数应用题教学异同的实践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原因的分析 |
三、《新课标》“用分数解决问题教学”的教学策略 |
(9)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法应用题 |
1.求总数的应用题的教学 |
2.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教学 |
二、减法应用题 |
1.求剩余数的应用题的数学 |
2.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教学 |
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学 |
三、乘法应用题 |
1.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的教学 |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教学 |
四、除法应用题 |
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教学 |
2.“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的教学 |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的教学 |
4.“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教学 |
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教学 |
(10)如何进行“相差关系应用题”的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让学生在广泛的背景中形成概念 |
二、发扬教学民主,培养思维能力 |
三、精心设计练习,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四、“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应用题教学重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D]. 康斐.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2]乡镇六年级学生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题错误的调查研究[D]. 丁娜. 信阳师范学院, 2020(07)
- [3]六年级学生分数解题错误的调查研究[D]. 王诗惠.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4]对优化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思考[J]. 巢洪政.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9(Z2)
- [5]摒弃 传承 创新 反思——以一年级下册《求两个数量相差多少》为例谈解决问题教学[J]. 莫慧萍. 数学大世界(中旬), 2019(02)
- [6]六年级分数应用题教学研究[D]. 白晓艳.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12)
- [7]我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的发展 ——基于历史研究视角[D]. 陈近.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8)
- [8]《新课标》与《义教版》分数应用题教学异同的实践与研究[J]. 诸葛军. 课程教育研究, 2016(09)
- [9]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之我见[J]. 茹娜. 小学教学参考, 2015(08)
- [10]如何进行“相差关系应用题”的教学[J]. 吴惠琴. 考试周刊,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