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发展转型下体育利益重组及均衡机制研究
周曙光
(郑州工商学院 体育系,河南 郑州 451400)
摘 要: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归纳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利益主、客观因素进行研究,找出我国体育利益重组缘由是我国体育发展转型下体育利益分化及分配不公平性,其主要呈现三大不公平,即主体之间不公平,地域之间不公平,阶层之间不公平.同时对我国各个历史时期颁发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发现我国体育体制运作的总目标是“体育均衡发展”,显示出我国政府管理的态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体育利益均衡机制的构建.研究表明,我国政府管理态度与管理体制相统一下,积极建立科学有效的政府公共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体育协会组织职能,统筹社会资源,形成政府指导,社会参与、资源共享的体育利益均衡机制是实现我国体育强国的前提.
关键词: 体育发展转型;体育利益;利益均衡机制
0 引 言
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开启奥运会商业化的先河.至此,体育利益单一的政治服务发展成为政治和经济服务的两个层面.随之我国大力发展体育产业,转变体育发展观念,尤其是在北京奥运后,“金牌机器”的观念已被时代摒弃,从“唯金牌论”转到“全民健身”,从“体育大国”转到“体育强国”建设上来.我国体育发展转型下体育利益重组及均衡机制研究,现已成为我国新时期体育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基于双U型结构的环偶极子超材料设计与仿 真 ………………GATI Nashon,王 爽,朱剑宇,李 泉(1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国体育利益主、客观因素和我国举办体育竞赛活动的目标、全民运动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体育场馆设施赛后经营目标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根据本论文研究需要,文献资料主要来源于:(1)电子数据库,如中国期刊网、高校随书光盘,人大复印资料;(2)特网等相关网站;(3)有关图书和期刊;同时,搜集了与本研究有关的文件、法规、政策若干,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2.2 逻辑归纳法
因为肉牛的饲料利用率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肉牛养殖前,还要求养殖人员能做好肉牛的选种工作,在该过程中还需要对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及养殖条件进行充分考虑。只有在保证对肉牛科学引种的基础上,获得的肉牛品种的饲料利用率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对于该养殖场经济效益的提升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通过将优质肉牛品种与黄牛进行杂交的模式,得到的肉牛品种还能有效提升饲料的利用率,并且能促进肉牛的生长发育速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1.2.3 问卷调查法
运用逻辑归纳的方法对得到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和探讨体育利益冲突与体育利益集团演变的规律;阐述运作逻辑的维度及操作.
本研究通过抽取样本,对我国体育院校和省级以上体育局及相关体育组织协会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采取现场发放和电子邮件问卷方式进行调查.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46份,回收45份,有效问卷4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3.5%.
(注:按相关性程度高低对选项5、4、3、2、1赋值统计,高的赋值大,反之赋值小)
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在Excel软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过程中了解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体育发展转型下体育利益集团的重组研究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个人与群体的思想、动机和行为都可以从其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中找到合理的解释.要研究体育,就不能不研究人的社会、人的历史及人在实现自身体育利益的过程中出现的冲突与协调.
基本的Elman神经网络[12]由于承接层的存在,因此具有更强的记忆功能,这是与传统网络相比的优势所在。Elman网络中延迟单元的存在,使得Elman网络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对时间序列预测问题具有很好的解决能力。网络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Y(k)、X(n)、U(k-1)分别是网络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缺点是输入层、隐含层、神经元的准确选取往往要经过多次测试才能得到较合理的选值,且参数选取一定程度上具有的主观性,有时预测结果会发生失真现象。
体育经济学理论认为“大型体育场馆的本质属性应定位为公共服务产品(或准公共服务产品)”.由表4所示,产业化运作为主,发展公益为辅的体育场馆设施所占的比例为44.18%;发展公益为主,产业化运作为辅的体育场馆设施所占的比例为23.26%;追求产业利益最大化的体育场馆设施所占的比例为27.91%.在调查中发现我国体育场地设施赛后场馆对普通的民众而言开放程度很低,没有使场馆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在调查中发现比较特殊现象,越是欠发达的区域体育场馆设施赛后经营目标定位既不是产业运作又不是公益性运作,完全政府投入,表现为体育场馆设施大多数闲置,群众体育急需提高场地设施条件,造成资源极大浪费.
要想提高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先要了解大棚蔬菜种植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我国大棚蔬菜种植问题由多方面因素综合引发的,所以需要多方的配合与协调,才能提升大棚蔬菜种植效率,实现绿色生产、高效生产。
表1 我国社会转型期体育利益分化解析表
2.2 构建我国体育利益均衡机制研究
“利益是人们通过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不同需要.”[2]“需要是利益的自然基础,而社会资源则是利益的载体和具体内容”[3]往往人们对体育需求表现出来,是通过社会关系来表达的,是显性的,形成体育利益格局,维护推动或阻碍当前的体育发展.而隐形体育利益,是暂时没能在当时社会关系中得到体现,但体育主体利益需要表达,其表现形式是对当前的体育利益格局的冲突.同时就产生了体育利益冲突下的体育利益均衡和非均衡的格局两者之间的动态的发展及其内外机理,这就构成了体育利益均衡机制的基本内容.
2.2.1 我国体育发展利益冲突研究
我国体育利益均衡发展实现的前提,是我国政府要大力、全面发展各类体育,不断满足我国群众对体育发展性的要求,提高群众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本研究对我国体育发展利益状况进行调查.
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区域,横贯我国西南、华中、华东三大经济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据2007年统计,流域总人口4.27亿人,占全国的33%;地区生产总值8.48万亿,占全国的34%;耕地面积4.62亿亩,占全国的25%;粮食总产量约1.63亿t,占全国的33%。水资源总量9 958亿m3,占全国的35%。新中国成立以来,全流域已建成地表水蓄、饮、提、调水工程设施522万座(处),总库容1 186亿m3,兴利库容619亿m3,灌区15.6万处,有效灌溉面积2.26亿亩,有效灌溉率约49%,为我国粮食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如表1所示,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的社会资源、社会生活、利益结构、体育管理制度、体育发展目标、体育利益格局等的嬗变,表现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但是表现是相对滞后性.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体育利益分配,体育资源,体育结构等,都是由政府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通过政治性再分配,我国体育利益格局呈现“具体性、单一化、刚性化”.此阶段,形成了“举国体制”运行机制办体育,短时间内其优势得到极大的体现.体育利益格局满足不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不同阶层体育的需求.体育要发展,必须突破既有的利益集团.所以,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原有的体育体制已经失去了继续维持下去的条件.新时期体育利益格局应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表现为“具体化、差异化、多样化、弹性”的发展.为我国体育的发展带来活力和动力的同时,也伴随着化解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特别是弱势群体的体育利益问题的全面解决.
表2 我国举办体育竞赛活动的目标调查表
1.2.4 数理统计法
由表2所示,选择创建全民健身平台排在第一位,其比例达到了34.1%,而选择为“奥运争光计划”服务的只占23.2%的比例,排在所有调查中的第二位.当前我国民众对举办体育竞赛活动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创建全民健身平台,同时为了国家的利益,兼顾为“奥运争光计划”服务;另外,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占13.8%,这说明,我国民众的需求还是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占5.8%,这表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我国民众对体育的需求范围扩大.由此我们看出,我国体育发展首要目标应该不是它的经济效益而是社会效益.
表3 我国全民运动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专家主观评价(N =43)
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全民运动会的经济效益的专家主观评价较高、一般和较低占的比例分别为11.63%、23.26%、60.05%,显示出目前我国全运会的经济效益与投入不能成正比例增长,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程度不够.结合实地对体育组织负责人调查分析,目前我国全民运动会由政府与社会共同举办,由于政府掌握有绝对的体育资源和管理权,在运动会举办管理上没能严格遵守市场运行规律,我国体育市场管理效率较低.运动会的社会效益专家主观评价的较高、一般和较低占的比例分别为6.98%、41.86%、48.84%,表明目前我国全运会组织者为了所谓“政绩”、“秉公办事”程序化完成工作,缺乏发动、组织群众积极参与的宣传.结合实地走访分析,我国体育运动竞赛组织、策划及运行机制的终极目标还没能实现“全民全运”.这两方面的统一发展是我国体育利益均衡发展的基本要求.
表4 我国体育场馆设施赛后经营目标定位专家主观评价(N =43)
总之,我国体育发展转型下体育利益分化导致体育利益分配不公平现象,主要呈现三大不公平,即主体之间不公平,地域之间不公平,阶层之间不公平等.是我国体育发展演变中利益冲突的主客观因素.给我国体育发展的利益重组提供必要性,也是我国政府公共管理制度转变实施的客观要求
“体育管理体制是指体育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和制度的总称.”[4]它是实现体育总目标的组织保证,受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制约.体育利益均衡的范畴包括体育利益格局的一种满足状态,其动力是体育利益诉求不均衡,体育制度变革的代价是体育利益均衡发展的阻力.体育利益均衡表现为“是人们对现有体育利益均衡的实现条件是潜在的体育制度需求转变为现实的体育制度需求,同时潜在的体育制度供给转变为现实的体育制度供给.”[5]
2.2.2 我国体育利益均衡发展的管理体制调控研究
综上所述,我国体育发展中的利益冲突是存在的,呈现地域性、动态的、暂时的等特征.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体制确立带来社会阶层的分化,各阶层的利益需求差异得到放大;二是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不断提高,往往人的需求大大超出现有经济发展而形成滞后期;三是我国政府公共管理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公共体育服务管理体制建设滞后.
图1 我国体育发展管理体制调控总体框架示意图
如图1所示,我国体育利益均衡发展的管理体制调控是受当时历史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条件因素制约,依据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把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划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表现不同时期体育制度是在国家经济体制政策和发展战略调整下,政治通过利益的划分和协调来制定的.体育管理机构设置,其权限划分都无不与之相适应.其实质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所致,我国政府通过有序地对我国各类体育的利益均衡发展进行调节调控.
(1)竞技体育.结合我国体育发展理论梳理,我国政府主导地位、包办体育事务,主要是完成“奥运争光计划”、举办全国性的体育竞赛等.我国竞技体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体育管理体制中,都是有政府给予最多的“关照”,国家投入最多,占有体育资源最多,在体育利益链中获得利益最多,为了我国社会战略利益,在“新、旧举国体制”管理体制下,在短时间内并持续取得骄人成绩,在亚运会上连续多年获得金牌、奖牌总数第一,奥运会奖牌总数取得第一,形成我国体育传统优势项目群,在世界体育舞台大放异彩,显示了我国综合实力.这是我国政治、经济以及外交发展的需要决定的.
(2)学校体育.从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历史来看,我国学校体育是受我国教育体制和战略制约,在1949-1978年时期,基本与竞技体育中的体校和体育集训队一样,其利益得到充分体现,此时期学校涌现出大批高水平体育人才,在全国和世界大赛取得好成绩;在1979-1999年和2000-2008年时期,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社会偏面追求物质需求盛行,另外我国“学校教育评判标准异化”和“应试教育”思潮盛行,学校体育发展得不到学校政策的支持,出现“提起来很重视,做起来忘掉”的状况.学校体育发展利益受到严重伤害,表现在体育课不能按质按量执行,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更是有名无实,出现学生的体质逐年下降,有体育天赋的学生只能被迫离开学校或自费参加培训班,提高自身的体育技能,而得不到全面发展,如专业运动员退役后很难适应社会等;2009年至今,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对身体健康需要是新时代需求,我国扭转学校教育体制,提出“体育回归校园”,以体育成绩加入升学分数,提高体育课在教育各学科的位置,拓宽体校学生的出路等一系列措施,政府宏观调控,学校体育发展利益得到进一步保障.
有游客前往观光旅游的地方,其环境一定是具有特色的,是美好的,怡人的,对于一个环境脏乱差的地方,是没有人愿意前往的,这就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旅游业要实现有效发展,必须要依靠环境的美化来实现,只要环境美好了,自然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观光旅游,提升地区的游客量和消费量。
战役结束后,鲁南支前司令部政治部颁发第一号嘉奖令:“平邑一区担架队,在宿北、鲁南、莱芜等战役中完成了艰巨的任务,创造了辉煌成绩,荣获了‘陈毅担架队’的光荣称号”。
(3)大众体育.在1949-1978年、1979-1999年和2000-2008年3个时期,由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社会结构发生历史性的大变革,我国社会资源的战略是由“统一配置”向“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社会阶层出现分裂,各阶层成员的利益各异,为了实现国家利益,牺牲群众体育利益,集中发展竞技体育,尤其我国“二元经济”形成后,农村体育发展利益矛盾更加突出;2009年至今,我国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社会各方面全面发展,尤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新农村改造”等政策实施,各阶层的体育利益得到较充分发展.只有群众体育均衡发展,群众体育利益得到保障,才是建设体育强国最根本的标志.
飞机起落架缓冲系统广泛采用油气式缓冲器[2],主要由外筒、活塞杆、柱塞、油针和密封件等组成。当起落架受到撞击压缩时,气体的作用相当于弹簧,吸收能量;油液通过限流孔使缓冲支柱阻力增大,并摩擦生热消耗能量,使得作用到机体上的载荷减小,同时飞机撞击后很快平稳下来。
3 结 论
(1)我国体育发展中的利益冲突,由于经济体制确立带来社会阶层的分化及其利益需求差异;人对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需求;我国政府公共管理运行水平有待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体制建设滞后.
(2)我国体育发展转型下体育利益集团重组,是我国体育发展演变中利益冲突的主客观因素,同时也是我国体育发展改革目标及其现有体育发展运作逻辑的体现.即主体之间不公平,地域之间不公平,阶层之间不公平等.
(3)我国体育利益均衡机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体制下,坚持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辩证统一社会管理,为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统筹发展,积极建立科学有效的政府公共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体育协会组织职能,统筹社会资源,形成政府指导,社会参与,资源共享的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中文1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0.
[3]郑杭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11.
[4]张瑞林 秦春林.体育管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62.
[5]董红刚,方新普,黄文仁.实现体育利益均衡的条件:基于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的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6):10-12+22.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收稿日期: 2018-10-28; 修回日期:2018-12-18
基金项目: 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2016-jczd-025)
作者简介: 周曙光(1975—),男,河南信阳人,郑州工商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理论与社会体育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G8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600(2019)09-0071-04
[责任编辑:徐明忠]
标签:体育发展转型论文; 体育利益论文; 利益均衡机制论文; 郑州工商学院体育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