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资本流动的近期特点与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资本论文,近期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官方发展融资比重下降,私人资本的主导地位不断加强
国际资本流动从性质或主体结构看,大致可分为政府(官方)和私人两大部门。二次大战后,政府部门的流动(主要是官方发展融资)曾在整个国际资本流动中占主导地位,尤其是战后欧洲的恢复重建和日本经济的崛起过程中更是如此。而近年来,官方发展融资逐年减少。目前,私人资本流动已占全球资本流动的3/4以上。国际私人资本扩展与发展主要得益于科技进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科技进步提高了企业、公司盈利能力和水平,为增加资本积聚和积累创造了条件,从而出现大量资本过剩,而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则为过剩资本提供了新的跨国投资和盈利机会,特别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和大规模私有化以及放松金融管制,对资本的需求,极大地激发了为资本的流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从而使私人资本流动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
二、长短期资本互相快速转换,国际资本流动的期限结构日益模糊
国际资本流动,通常被划分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来考察,而且,人们往往着重考察其规模、方式和流向。就长期资本流动而言,主要包括国际直接投资、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国际信贷等方式。而短期资本流动则主要包括贸易资本流动、银行资本流动、保值性资本流动和投机性资本流动等项目。长短期资本流动划分的期限标准通常为一年。显然,这两类资本流动的动机、目的以及对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乃至整个世界金融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就是对其监管的要求和认知程度也不一样。毋庸讳言,整个国际资本流动中,人们对长期资本流动基本上是肯定、支持、欢迎和鼓励的,而对短期资本流动则往往是关注、警惕甚至设法限制。但是,随着近来全球金融与贸易管制的放松,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尤其是金融产品创新和资产证券化,使得国际资本流动中长短期资本相互转化既方便迅速又极为频繁。如大额定期存单、货币与利率互换、票据贴现与展期以及各种基金运作等,从而使国际资本流动的期限结构日趋模糊。现实经济生活中,已经很难明确区分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流动。同时,大量短期资本经常混杂在国际贸易或长期资本中一起流动,监管难度和成本也越来越高。
三、国际直接投资扩张趋缓,国际银行贷款比例不断上升
经验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在加速一国经济发展方面都起了重大的积极作用。因而一直以来,国际直接投资也就成了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方式。尤其是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全球第五次并购浪潮的兴起,迅猛增长并独占鳌头成了国际资本流动的主导趋势。但是,新世纪以来,跨国企业并购明显降温,国际直接投资扩张趋缓,投资数额大幅下降,而且,在未来几年内,有能力从事大型跨国并购的公司数量呈明显不足之态,可供并购的企业资源也将减少,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必将受到影响,短期内难以回升。然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传统的融资方式——国际贷款,尤其是跨国银行贷款在国际资本流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对提高和加强。随着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以及全球并购降温与直接投资缩减,跨国银行正在积极填补因股票市场萎缩所留出的融资空间,国际银行贷款的数量和比例还将继续攀升。
四、“逃往质量”战略主导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流向
美国的IT泡沫和经济逆转,尤其是“9·11”事件及随后的安然、环球电讯等事件,开始改变人们关于国际资本市场的传统认知和共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已在正视和质疑美国金融市场的资产“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美国作为国际资本流动主要目标国的地位,国际资本弃美外逃已显端倪。相比之下,随着欧元现钞的发行成功和欧元对美元汇率的回升看涨,欧元区内资本、技术和人员的流动更加便利快捷、经济发展稳定性提高,欧元区以及欧盟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逐渐增强,直接投资和债券组合投资总体呈现净流入。东亚各国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外资回流的现象也比较明显,尤其是中国入世以及政治、经济的稳定与持续高速发展,对外资的吸引力空前增强,而且还有不断攀升的趋势。这充分说明,国际资本流向的地区结构正在不断变化和调整,“逃往质量”战略正在逐步主导国际资本的基本流向。
五、我国吸引外资的战略思考
面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格局变迁机遇及其发展趋势,我国引进和利用外资的相关政策需要进一步进行调整或重新安排。就目前的总体情况看,这种新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对我国的对外招商引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把握机遇和有效应对挑战,关键就是要顺应这种格局变化,适时作出科学、理性的政策选择,为此,笔者建议:
1.继续实施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直接投资为重点的对外引资战略。
继续实施自1992年以来,开始大规模以外商直接投资为重点的对外招商引资战略。国际直接投资往往伴随着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流入接收国,又不构成东道国的对外债务负担。同时,它又可能给投资方以高收益率和高安全保障。我国引进和利用FDI的主要内容是兴办“三资”企业,目的旨在扩大资本形成规模,增加国民收入和就业,扩大出口创汇和提高行业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以及管理经验等,也就是尽快提高中国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因此大力吸引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国际直接投资,理应成为我国对外引资战略的重中之重,尤其应把跨国公司来华进行跨国并购作为未来我国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先行模式。
2.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充分发挥跨国银行系统在对外引资方面的积极作用。
从根本上讲,要开创我国对外招商引资工作的新局面,实现规模、水平和效率的全面提升,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改善国内的投资环境,这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配套改革,尤其是应加大金融改革的力度,建立和完善良好的信用制度和资本流动机制,使中国金融快速而稳健地与国际接轨。下大力气推进诸如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制度,改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与效率等金融改革以及国有资产重组与国有企业改革等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因为,随着经济周期的演进和时间的推移,某些特定情况下的不确定因素是很可能被淡化和消除的,只有制度与机制优势以及经营管理效率才是对外招商引资永恒的竞争力。
3.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有效管理,防范短期资本冲击和资本外逃现象蔓延。
加强金融监管,特别是对资本项目实行管制,是我国维系经济发展和产业安全,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和人民币汇率稳定最有效的手段。要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有效监管,只有进行分类管理,也即逐步放松对长期资本流动的管制,进一步强化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控,才是科学、理性的政策选择。因为这既符合发展中国家开放过程中由国际贸易自由化→长期资本流动自由化→短期资本流动自由化的逻辑进程和资本国际化、自由化的大趋势,也是我国积极防范国际资本流动风险、保持经济金融稳定的现实要求。
此外,根据WTO原则和我国经济结构性调整的特殊需要,正确处理好外资的国民待遇和“优惠政策”,也是我国对外招商引资中重要的政策选择和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