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生态规划设计分析论文_叶智明

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生态规划设计分析论文_叶智明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广东广州 510290

摘要:在人民群众物质生活获得提高之后,对于自身的居住和生活环境的需求标准也在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设计者对其具有前卫的设计理念并做出合理规划。在综合分析了影响美丽乡村设计的各个因素之后,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并做出综合定位。本文以某国内的典型乡村为例,重点探讨了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生态规划设计。

关 键词:美丽乡村;建设;生态规划

1、生态型美丽乡村概述

为了能够让我们的人民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中央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的战略。全国如一盘棋局,省、市、县、乡、村各级政府都对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此大的战略布局,要想得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做好设计理念、整体规划、具体实施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可持续发展理念,重视生态环境,并注重工作的完成质量。经过各级政府的一番努力,我国已经建设了一批生态型美丽乡村,比如,浙江省安吉县,浙江省宁海县,河北省张家口市,江西省婺源县,这些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地区。通过对美丽乡村建设典型地区进行经验借鉴与学习,有利于对美丽乡村的生态规划做出科学定位。

2、生态型美丽乡村建设特点

对美丽乡村的生态规划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在不同的方面体现。在对不同的乡村进行生态规划时,要注意不同乡村之间的差别,注意规划要与当地的特征相融合。

2.1环境优美

美丽乡村的生态规划,包括对乡村卫生方面的规划,甚至可以说,乡村卫生是生态规划的最重要一环。试想一下,如果到处都脏兮兮的,垃圾随处可见,即使设计得再巧夺天工,也不会有何美感可言了。农村的生活垃圾具有无管理、无地点、无分类的“三无”特征。由于垃圾随处可见,农村地区环境的整体质量被大大降低。为了改善乡村卫生,必须构建完备的垃圾处理系统,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并定点处理。还要对当地居民做出大力宣传,向其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灌输环保意识。还要构建完备持久的保洁机制,以保证已经建设好的优美的生态环境不是昙花一现。

2.2尊重自然、合理规划

对乡村要做出合理规划。所谓合理规划,是指要注重乡村本身的山水田园的布局,以当地原来的地理风貌为媒介,将为建设美丽乡村所做出的生态规划与当地所固有的地理环境相融合。对于需要新建的建筑物,无论在整体布局,空间结构,造型设计等都要与当地的自然景观向协调。要注意尊重自然的力量,比如当地的气候特点、植被特征等。只有尊重自然规律,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协调的生态规划才是真正合理的生态规划。

3、古路镇美丽乡村的生态建设分析

古路镇美丽乡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在经济转型及其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对于全省生态旅游起到了一定的生态承载的示范性作用。该美丽乡村在建设过程中结合当地发展的实际规划,以生态建设为蓝本,形成了有效的整体规划及具体施工之间的良好配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效,也为后续的类似施工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将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道路污水建设自己总体的文化构建等四个方面系统探究此种美丽乡村生态生态规划的现状。

3.1整体规划设计

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生态建设也是需要从各个方面形成统一布局,才能够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效果。故而,其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以古路镇内各个乡村自身特点的情况下,为其量身定做的整体规划设计必然会彰显出不同的风韵,或者体现出农耕之美,或者体现出山野之乐,或者体现出乡土之情。新建的建筑的建筑风格更应该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同时还要结合不同地区的植被,创造出新的意境。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模式来体现整体规划的具体作用:

一是在古路镇田园养生社区的建设过程中,其整体的结构通过一体化规划的思维而布局成为了以“周易太极”为核心展现的创意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此种展开形式,以“龙脊”、“河谷”为界,形成“阴阳二仪”,再附会“五行”、“八卦”最终形成了“一轴、三脉、六区”的结构布局。

二是以当地螺湖半岛生态农庄为基本建设核心,形成周边的生态系统完善。在该项目具体设计过程中充分的依托了自身原有的基地林地、田、水等各项生态资源与形态,进而不仅使得整体的布局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还能够与周边的资源景色形成有效的联合。与此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可能的施工成本,彰显“诗酒文化”的特色,打造出农业科普生产、集体观光体验、运动养生、度假休闲等多功能集成的精品农庄度假区。

3.2主体建筑设计

不同的乡村因为所在地域的不同,其各处的建筑所具有的结构和建筑风格也各有不同,一是按照适应性原则要求全部的建筑设计以本土生态建设的总体规划为准;二则是要在设计与执行的过程中体现其经济性与性代行。那么,必然会需要对一些陈旧简陋的建筑进行一番改造。在改造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各个乡村所特有的文化符号。各个村庄的建筑也均具有不同的建筑特色,比如秦宁南会的建筑所具有的徽派田园风格;明溪县沙溪村的建筑则具有欧式风格。在保护当地建筑所具有的特有文化符号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提炼出这种特有文化符号中的特有元素,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在新建建筑物中,这种能够彰显出当地特有文化的元素的加入会对建筑的整体存在产生画龙点睛之妙。较为典型的例子是重庆市酉阳县的桃源小镇:对《桃花源记》所记载的令人神往的生活进行了情景再现,注重人的精神回归。这主要通过对河东片区的农田生态景观的恢复来实现;另外,通过对土家族的建筑的特有文化符号进行提炼,灵活运用土家元素,不但彰显了土家文化,而且打造出更多的产品形式。

3.3道路和污水设计

1)道路方面的设计,其设计目标为运行要高效,交通要安全,环境要友好,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对道路进行合理的规划。对于老旧的公路,田间的小道进行改造的同时,要注意不能使其失去原有的文化特色。对于城镇与城镇之间,城镇与乡村之间的设施要促进其彼此融合,使交通更加便捷。

2)污水方面的设计,最主要的是对于排水系统的完善。在旧的农村环境中,由于排水系统的不完善,生活用水极易出现积洼的现象。完善排水系统的目的就是要防止这种现象的产生,同时还要合理地利用水资源。例如重庆市铜梁区旧县镇的污水处理厂,这个污水处理厂自主研发了一项污水处理技术。该项技术适合于中小城镇的人工快渗等,这项技术不但投资成本低,而且还具有运行成本低的优点。对于处在重庆市多条流域的超过六十个的中小城镇来说,这项技术在为他们提供了可观的工程效益的同时,还在畜牧粪便处理技术产生了突破。

3.4产业与文化方面

在对美丽乡村做出生态规划时,不但要注重环境的优美宜人,并且要将产业思维融入其中,促使乡村在美丽宜居的基础上兼具一定的产业功能,为当地居民增加收入,比如农村观光,特色采摘等。这就要求所做出的生态规划必须以当地原有的自然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发当地资源逐步延伸产业链。除了依托自然资源,还要注意对当地的文化资源进行开发,深入挖掘其已有的文化内涵,要注重保护历史遗存,延续当地的传统文化。当产业与文化充分融合,当地的经济、环境、文化、精神风貌相互之间定能互为依托互为促进获得良好发展。

4、结语

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规划设计,虽然是为了提升当地环境品级而进行创新,但是,在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要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已有的文化积淀,否则,不但会对当地原有的环境造成破坏,还会为将来的发展种下恶果。另外,还要注意借鉴其他地区已有的成功经验,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生态规划就是要使环境、经济、文化彼此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丁蕾,陈思南.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生态规划设计思考[J].江苏城市规划,2016,(10):32-37.

[2]宇文思名.陕西商南六镇“生态画廊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3]曾真,关瑞明,陈力.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乡村生态旅游规划探讨——以建瓯市湖头村为例[J].中外建筑,2015,(07):95-97.

论文作者:叶智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7

标签:;  ;  ;  ;  ;  ;  ;  ;  

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生态规划设计分析论文_叶智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