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综合课程看新课程改革中的高中思想政治课_思想政治课论文

从综合课程看新课程改革中的高中思想政治课_思想政治课论文

从综合课程的视角审视新课改中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视角论文,新课改论文,高中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0)07-0017-03

一、课程综合化与综合课程

课程综合化和综合课程是对课程进行的不同层面的表述。课程综合化属于课程设计思想的范畴,表明了课程的发展状态或趋势,是当前课程研究和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取向。综合课程则是在课程综合化思想指导下所开发的具有综合特点的一类课程,属于课程实践层面的范畴。它们虽然在概念表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由于最终指向相同,因此,它们的核心价值和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即它们都承认学校课程应该是综合性的,能够实现社会、知识、学生三者的有机统整;课程目标通常不仅要指向学生知识的增广和统整,更要注重指向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课程功能不仅要表现为消除学生原有知识体系中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性认识和全息观念,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提高综合解决现实问题的相关能力;所涵盖的课程内容既要有学科知识,亦要有学生获得的主体体验,贴近现实社会和现实生活;要求要以统整或去边界的方式将所有课程内容组织在一起,强调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整体性和开放性;将所有课程内容组织在一起的依据是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既可以是课程内容属性的关联性也可以是课程内容价值和功能的关联性,可以自由灵活但并非简单拼凑;要实现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的双重综合,实施综合性学习活动方式和评价方式等等[1]125。

二、从综合课程的视角审视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定位

2004年3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了全新的系统阐述,并体现出了极强的课程综合化倾向。

(一)课程性质的综合确定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2]1这一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性质的定位,使得高中思想政治课不能再是以知识讲授为主的政治理论课,而要转变为理论学习、合作探究、实践体验与感悟相结合,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直观生活经验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学习、社会生活能力提升、社会主义情感熏陶有机结合的综合课。

(二)课程理念的综合追求

新课程标准就高中思想政治课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2]1-2。这些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围绕“生活”这一主题,在注意吸收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注重学生的成长特点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的统整,使课程更加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并打破学校和学科的局限向社会延伸,在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有机统一的过程中,在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些基本理念富含了将社会、知识、学生三者进行有机统整的课程综合化思想。

(三)课程目标的综合定位

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不仅要完成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常识教育,更要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并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3。三维目标不仅指向了学生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增广和统整,更注重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提高和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不仅使学生获得对社会生活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更使其在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生活,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获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与价值认同,以克服以往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中学生知行不一造成的道德人格分裂,帮助学生塑造完整的道德人格。这一立体式的三维课程目标极具综合化属性。

(四)课程内容的综合选择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体系按照模块来组织。模块按主题划分,必修模块的主题按照生活逻辑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3]3,譬如《经济生活》一课进行了如下设计(见表1):

课程整合 生活与消费劳动、生产经营

收入与分配 面对市场经济

生活主题 生活的体验 生活的创造 生活的保证

生活的舞台

生活内容

如何花钱如何挣钱

如何分配 如何发展

学科知识 消费的意义 劳动的意义 财政的意义 经济建设的意义

价值观 消费者 劳动者 管理者

建设者

这种为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和功能,将课程内容按照社会生活逻辑进行学科知识选择与组织的设计思路,兼顾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得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内容更加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实践性、灵活性,带有明显的综合课程的属性。

(五)课程实施建议的综合取向

新课程标准从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施提出建议。在建议中多次提到多元性、多样性、灵活性、综合性和统一性。譬如,主张要把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强化实践环节,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在评价中建议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2]26-28。这些都说明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要完成一个主题(或课题)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的综合目标就需要采取多种相关的学习活动方式和评价方法,如社会调查与理论探究、实践体验与价值澄清、目标测验与过程观察等,而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的理论学习和对知识目标的评价。这极其符合综合课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方式和评价方式的特点。

综上,新课程标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均折射出课程综合化的取向,展现出了综合课程的特征。

三、从综合课程视角审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意义

(一)从综合课程的角度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研究,可以促使广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受传统分科课程价值观的影响,大多数教师把课程的价值仅仅视为对知识的追求和占有,在教学中只重视求知的结果,而无视求知的过程;只重视研究系统的知识,而无视探求知识的方式;只重视知识的获得,而无视能力的形成和情感的培养,教学方式僵化单一。虽然近年来在新课改的推进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了一定的改变,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不时还有“穿新鞋,走老路”、形式主义、“只会教教材,不会用教材教”等现象出现,这无疑是传统分科价值观影响的延续。而这种延续归根结底是因为当前广大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缺乏综合课程意识,没能从综合课程的视角来认识新课改中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如果能明晰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区别,从综合课程的视角来重新看待和深刻认识新课改中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就会明确综合课程是当前和未来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最根本的价值就在于要实现学生知识的增广与统整,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而高中思想政治课三维目标与基本理念正是这些价值的体现。同时还能进一步明确,综合课程需要从系统论的角度把握,不仅要有育人目标的综合化、课程内容的综合化,也要有课程学习活动方式和评价方式的综合化,从而更好地理解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为什么要以生活的逻辑来组织以及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为什么倡导多种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总之,教师运用综合课程理论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重新审视,不仅能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理念、目标、结构、实施、评价“是什么”有个更深入的认识,也会进一步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这样和应该怎么去做,从而形成新的综合性的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同时,教师还会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实施中发挥自觉性和能动性,在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新的课程统整方式和实施方式,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借助综合课程理论,可以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顺利实施,避免实施中出现低效和偏差

1.可以防止课程实施中出现目标偏差

根据综合课程理论,综合课程按目的可以分为结构型的综合课程和功能型的综合课程。结构型的综合课程强调在课程领域内知识结构的重组,注重在统一原理的基础上重新建构课程形态,它试图突破分科界限,但对分科结构持一种尊重态度。而功能型的综合课程则完全打破分科结构,把知识看成是促进综合经验增长的一种资源,注重学习主体在探究活动中,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灵活地理解与运用知识[3]76。功能型综合课程可以说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分科与分科、分科与社会、分科与学习者的整合,是综合课程发展的最终趋势。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标准要求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最终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这充分体现了对功能型综合课程的追求。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就要把握好功能型综合课程的价值取向,摆好三维目标的位置,最终顺利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与社会功能。

2.可以防止教学和学习活动方式的僵化和匮乏

综合课程实施必须是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方式,不能企图用单一的教学与学习活动方式来实现综合课程的目标和价值。所谓综合性学习活动方式是指客观存在的具有综合特征的学习活动在综合课程中的反映,主要是指为完成综合的育人目标,围绕一个主题而采取多样的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方式。这种学习活动方式要具有综合性、创造性、探究性、开放性、层次性、主题性等典型特征[3]53-58。因此,在实施极具综合性特征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过程中,为使三维目标顺利实现,就不能只用单一僵化的学习活动方式,而是要灵活运用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活动方式,并根据综合性学习活动方式的特征探索和创造新的教学和学习活动方式,譬如社会调查、演讲辩论、模拟生活等既具有综合特征又适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学习方式。

3.可以促进立体式高中思想政治课评价体系的建立

综合课程目标的综合性、内容的综合性决定了综合课程的评价不能采取单一的知识性的纸笔测验,而必须采取综合的立体式评价体系。极具综合课程特征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其评价不仅要涉及知识的评价、能力的评价,还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这些不同侧面的评价必定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和方法。为此,不仅要采用目标评价,也要利用过程评价;不仅要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家长、社会和学生自身的评价,最终需要构建起多元主体、多种方法、多个角度的立体式评价体系。

标签:;  ;  ;  ;  ;  ;  ;  ;  

从综合课程看新课程改革中的高中思想政治课_思想政治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