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领导的农民运动与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_抗日战争论文

党领导的农民运动与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_抗日战争论文

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与抗日战争的胜利——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抗日战争论文,周年论文,农民论文,党领导论文,抗日战争胜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8月,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本文仅就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在中国抗战中的突出作用作一阐述,以强调在中国革命的任何阶段上,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允许丢掉农民的道理,并以此作为对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纪念。

(一)

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上,农民问题始终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领导整个革命事业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民主革命中,其占有的地位和作用更为突出。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把农民做为无产阶级的同盟者和朋友,视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求得解放的斗争中,农民阶级是首要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同盟者。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是巩固工农联盟和取得革命胜利的保证。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在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过程中,成功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原则。在抗战初期,面对敌强我弱的实际,及时制定了全国抗战的路线和方针,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统一战线,把广大农民发动起来,并团结了各民族各革命阶级和阶层的人民群众,对凶残的日本侵略者,进行顽强的持久战,直至把它赶出中国,最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我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农民不参加到统一战线中来,就没有革命的统一战线;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武装斗争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而武装斗争,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至于党的建设,也与农民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但就其党员出身成分看,绝大多数也是农民或来自农民的家庭。所以,我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的特殊地位不容否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进攻受挫,几乎是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正是由于及时深入到农村这一广阔天地,紧紧依靠农村广大农民,实行农村包围城市,才找到了武装夺取政权的唯一正确道路。因此,可以说没有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更不会有抗日战争的胜利。如果有谁不了解这一历史事实,他就不能真正懂得中国革命。

(二)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开始对中国进行全面的大规模侵略。中国革命所面对的敌人中,除了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以外,日本帝国主义已成为头号敌人。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无不进行烧杀淫掠。一时间,很多农村变为废墟,数以千万计的广大农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因此,广大农民和工人阶级一样,痛感国破家亡之苦,坚决要求抗战,积极参加抗战并成为抗战的主力军。

日本侵略者开始全面侵略中国时,力量是很强大而且十分凶恶。在我国民族独立、国家安危受到严重危胁的关键时刻,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当时虽然已经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他们根本不想发动和支持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参加抗战。他们害怕人民群众起来会危害他们的反动统治,对内仍然坚持独裁反共,对外消极抗战,随时准备妥协投降。千方百计地限制和反对人民群众参加抗战,实行一条单纯由国民党政府和军队进行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结果是一败再败,反而助长了敌人的侵略气焰。

中国共产党是工农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者,代表全民族的利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抗战的开始,就号召全国人民总动员,主张实行由千百万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一致抗日的全面抗战路线。认为只有把广大人民群众发动起来,才能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1937年8月,召开党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洛川会议),通过的《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明确指出,当时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使已经开始的抗战发展成为全民族的抗战。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通过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全面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政治主张。明确提出:要“全国人民总动员”、“改革政治机构”和“改良人民生活”等等,就直接间接地说明了我党对于农民的主张。因为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全国人民总动员”主要是动员农民;改革政治机构,“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主要也是给农民以民主,改善农民的生活。《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确定的几条活动方针,无论是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还是在有利于抗日前提下,争取全国人民的政治经济权利的斗争,无不与农民有密切关系。

为了动员和获得农民这支革命主力军,以利于抗战,中国共产党主张要把抗日与反封建结合起来,把民族解放和阶级的解放结合起来。提出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实现了以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到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转变。这种转变对调动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参加抗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刘少奇曾在《抗日游击战争中各种基本政策问题》一文中,作了充分的说明:“抗日战争没有占全国人口百分八十以上的农民参加,是不能胜利的。便是全国各地最大多数的农民都是处在救死不暇的状态中,因此,他就更无力来救国。所以在抗战的时期中,正确合理地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夺取抗战胜利的最重要的一着。”(《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八册第817页)由于当时民族危机紧迫,党的减租减息政策,使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得到一定的调节。凡是实行这一政策的地方,广大农民参加抗战和民主建设的积极性就高,根据地就巩固。因此,党的减租减息政策,既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策,也是建立、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一项基本政策。对于调整农村的阶级关系一致对外,加强根据地建设,进而促进广大农民掀起抗日高潮的到来,起到了特定的历史作用。

1937年8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和一二○师先后开赴山西前线抗日。山西人民见到了坚决抗日的八路军开赴前线,无比兴奋。八路军在所经过和驻扎的山西农村,受到热烈欢迎。广大农民主动让出住房给八路军住,还在各方面积极支援八路军。如在著名的平型关歼灭战中,正是由于得到人民群众的配合,严密地封锁了消息,才使日军对我军的行动毫无察觉,而进入我八路军的伏击圈,就此日军一千多人被我消灭。取得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和决心。接着八路军继续深入日军的侧翼和后方,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发动广大农民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使党的人民战争的抗战路线,得到有效地贯彻。到1938年夏天,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先后建立了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和山东等广大的抗日根据地。显然,这些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是与这些地方广泛开展农民运动分不开的。

在山西,由八路军一一五师首先建立的以五台山为中心的第一个抗日敌后根据地,广泛组织各村各乡农民,掀起抗战的热潮。农民救国会和义勇军、自卫军等抗日武装纷纷建立。太原失守以后,以牺牲救国同盟会为中心,开展保土抗日活动,全力开展农民运动。到1939年,山西全省已有110个县建立了农民救国会,入会会员达到116万2千5百多人。青壮年农民积极参军参战,乡抗日武装部队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兵补充。各抗日救国会工作人员以身作则,尽其所有主动交纳钱粮,支援抗战。组织农民搞好春播秋收,做大量改善民生的工作,使解放军的农业生产在战争的情况下,得以维持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爱国热情,使广大农民的政治觉悟乃至文化水准也有一定的提高,不少农运干部在抗日斗争中成长起来。

在河北,冀中、冀南和冀东的农民运动,都有相当发展,当年邓小平曾在《艰苦奋斗的冀南》一文中写到:“冀南群众团体,在领导群众参战上,是有着极大的功绩的。”(《解放》71期,1939.5.15版)随着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在冀南的广大农村,农会、自卫队、妇女会、儿童团等抗日组织相继应运而生。他们平时参加站岗放哨,配合除奸斗争;战时救护伤员,送水送饭,拆毁敌人的城堡和铁路。对长驱直入的日本侵略者,各以其独特的方式展开顽强的斗争。

在山东的鲁西北各农村,普遍建立了以互助为宗旨的农民群众组织——农民互助会。有自己的武装,使敌探汉奸无法在乡间活动,甚至日寇的骑兵的辎重也不敢轻意通过鲁西北各村。在胶东地区,普遍建立了优待抗日军人家属委员会,成立春耕队、秋收队、募捐队帮助抗属解决许多实际困难,支援抗战。妇女救国会做了大量的动员青年农民参军参战的工作,组织和发动群众帮助部队解决军粮、被服、军鞋等问题。各乡村的农民自卫组织,还负责维持地方治安,防止汉奸等坏人破坏抗战。把整个乡村的抗战支前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

除华北各省外,在苏、皖、浙等省,随着新四军深入敌后,农民运动也广泛开展起来,农民抗日游击队,一队一队建立起来。当时的《新华日报》记载:安徽民众“是家家有枪,人人是兵,一见敌人便把敌人打得走投无路。”(《新华日报》1939.3.27)还有浙江一些县的农民,组织战时服务队,在杀敌支前各项工作中,起到重大作用。

(三)

1938年10月,日寇占领广州、武汉以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党领导的敌后解放区战场,成为主要战场,日军频频向解放区进行大规模“扫荡”,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肆意制造“无人区”,使解放区人畜不留,庐舍为墟。面对敌人的残酷暴行,深受其害的广大农民,并没有屈服,在我党的领导下,采用各种方法展开了反“扫荡”。为了巩固和发展解放区,坚持抗战到最后胜利,中共中央于1942年1月发布了《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政策的决定》,在各解放区,进一步贯彻落实减租减息政策,广大农民通过直接参加减租减息斗争,提高了觉悟,加强了农民内部的团结,孤立和打击了地主阶级中的顽固分子。确立了贫雇农在农村中的优势地位。广大农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在政治上经济上都翻了身,虽有不少农民取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从而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长期被封建主义生产关系束缚下的农村生产力,开始获得解放。推动了生产运动的开展,发展了经济,解决了解放区的需要,克服了物资十分缺乏的困难,增强了抵抗日寇的战斗能力。

兵民是胜利之本。从1943年到1944年,各解放区把农民组织起来,大力发展民兵。在晋冀鲁豫解放区的民兵,已达到40万人。其中太行、太岳和冀南共有32万人,冀鲁豫有8万人。为了迎接大反攻的到来,各解放区普遍进行了以军事技术为主,政治教育为辅的军政训练,使民兵军政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同时把练兵和发展生产结合起来,取得练兵和生产双丰收。广大民兵通过麻雀战、地雷战、破击战和围困战、地道战等战法与八路军新四军正规军、游击队配合作战,大量歼灭日伪军。从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到最后大反攻,每次战斗都离不开广大农民,自卫队和民兵的支援和参战。为争取抗战的早日胜利,广大民兵、自卫队、青年农民都正式提出“当反攻兵去!”在晋绥解放区普遍出现参加八路军的热潮。出现许多“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事迹和场面。使日寇这只“野牛”陷入人民战争的火海之中。

1945年8月,随着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8月10日延安总部发布对日寇大反攻的命令。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武装力量,向敌人展开全面进攻。各解放区组织了民兵参战队,许多翻身农民抢先把自己的子弟送进民兵参战队,仅晋缓解放区第一期开赴前线参战的民兵,就有1万5千余人。从8月11日开始的几十天的激战中,就毙伤浮日伪军23万余人,解放人民1870余万,收复城市197座。在我抗战军民和苏联红军的沉重打击下,8月14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至此,中国人民历经8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争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抗战胜利的历史证明,党把解决农民问题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任务,把广大农民看作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提出到农村建立抗日根据地的观点和作法,完全正确。关于农民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毛泽东当年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曾作过详细的阐述,指出“农民——这是中国工人的前身。将来还要有几千万农民进入城市,进入工厂。”“农民——这是中国军队的来源。士兵就是穿起军服的农民,他们是日本侵略者的死敌。”“农民——这是现阶段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力量。中国的民主主义者如不依靠三亿六千万农民群众的援助,他们就将一事无成。”(《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77-1078页)

事实也表明,在中国如果能真正把革命运动与农民结合起来,把农民问题解决好,得到农民的支持,就会形成任何反动派都不能摧毁的力量。只要有了粮食、军队、根据地,就有了向前发展的立足点,就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相反,如果是丢掉了农民,那么中国的革命也就失去了根基,而变成没有实际意义,中国的抗日战争也绝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同样,我们处在四化建设的今天,农民问题依然是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标签:;  ;  ;  ;  ;  

党领导的农民运动与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_抗日战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