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效果分析论文_戴燕萍

(湖南省邵阳市宝庆精神病医院女病区 422200)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这一阶段我院收治的10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SDS(43.21±5.63)分,SAS(42.87±4.62)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为:SF(86.33±16.26)分,MH(76.69±20.92)分,VT(86.32±22.51)分,CH(62.38±15.21)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应用于产后抑郁症患者有利于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焦虑;生活质量

产后抑郁症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心理疾病,发病率较高,占4%-37%左右[1-2],发病时间通常为产后2周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焦虑、抑郁、易怒、自卑等,甚至出现残害婴儿或自杀倾向,危害母婴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如何防治和治疗产后抑郁症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3]。本文旨在探讨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这一阶段我院收治的10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为50例。研究组初产妇30例,经产妇20例;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8.62±2.32)岁,孕周37-40周,平均(38.73±1.24)周。对照组初产妇27例,经产妇23例;年龄25-37岁,平均年龄(29.23±3.64)岁,孕周37-40周,平均(38.75±1.23)周。两组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保持室内的干净整洁、产前检查、入院待产、饮食护理、药物护理、日常生活护理等。研究组实施心理护理,主要措施为:①在产妇入院时热情接待,统一着装,时刻保持微笑;在室内配置电视机、饮水机、纸杯等日常生活设备;进出入病房时做到脚步轻盈,有效避免其他人员大声喧哗,对亲友的探视次数进行合理控制,保持室内的安静;有效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为产妇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②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指导其确保蛋白质摄入量的充足、多吃水果蔬菜、保持电解质的平衡、保持睡眠的充足、适当进行运动训练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③定期对患者进行产后相关抑郁知识的培训,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未按照医嘱服药的危害及按照医嘱服药的作用等,使其增加认知度,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严格按照医嘱服药。④若患者家属有“重男轻女”的倾向,应向其灌输男女平等的观念,避免患者由此加重不良心理。

1.3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4]作为评价标准,分数越高则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同时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进行评定,包括精神健康(MH)、社会功能(SF)、活力(VT)及总体健康(CH),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5]。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例和百分率[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用t检验,若P<0.05,则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责任的不断增加,女性的身心压力亦不断增加,产后抑郁便由此产生[6]。产后抑郁症大多是因为产妇产后体内性激素水平和社会角色等发生变化,对身体和情绪造成影响。近年来,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对母婴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7]。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应用于产后抑郁症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有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常规的护理模式仅遵循固有的护理流程对产妇进行生理护理等日常护理,而忽略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不利于实现良好的护理效果。给予抑郁症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积极意义,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优势在于: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并根据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同时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心理状态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因素,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情况,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认真倾听并积极解答患者的疑问,尽量满足其需求,给予其亲人般的关心与照顾。此外,定期集中患者,组织其观看与科学育婴相关的一系列影片,告知其哺乳和为患儿沐浴时如何做到体位和手法的规范,做到熟练掌握,使其心理负担得以最大化消除;告知患者需不断提高自我修养,改善负性情绪,乐观积极的心态对于病情的缓解有所帮助;告知患者的家属及朋友加强陪伴,积极关心患者,认真倾听其不满,积极鼓励与肯定,使其树立良好的自信心,缓解不良情绪。其次,通过设置健康专栏、发放健康宣传手册、播放视频等[8]方式告知患者疾病诱因、临床表现、不良危害、治疗方式、注意事项及产后保养保健的方法、作用等,使其增加疾病认知度,缓解负性心理。最后,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药物指导及对其家属宣教男女平等观念等,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受到时间、样本量等因素的限制,本研究未对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等情况进行分析,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证明。

综上所述,在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可行性。

参考文献

[1]王晓英.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31):162+164.

[2]罗辉娥,马厚蓉,李奕升.心理护理和社区关怀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7,41(01):94-95.

[3]尚平平.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影响及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2):131+133.

[4]陈雯.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效果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5,8(S1):166.

[5]练雄珍.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37(03):138-139.

[6]谭红,胡晓芸,牛小群.产后抑郁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06):147-150.

[7]刘明辉.产后抑郁症患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5):73-75.

[8]赵淑梅,石文双,王楠.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9):239-240.

论文作者:戴燕萍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效果分析论文_戴燕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