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城市设计与城乡规划,两者有明显的不同,但同时两者又是相互交融与互补的,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以及建设专项规划甚至区域规划中都包含了城市设计的内容,本文讲述了城乡规划设计的特性及现状,进而对城市设计与城乡规划的实施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乡规划;
引言:良好的城乡规划是当前和今后城市文化发展的必然条件,是城市文明的重要因素。21世纪城市发展的模式既已确定,设计者就应该根据城市具体情况、研究其发展规模和方向,确定适合城市远景发展的规划设计,指导城市建设逐步实施。
一、城市设计概念
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乡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相对于城乡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上个世纪中叶以后,很多实务上的城市设计多半是为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参考架构,因而与具体的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有所区别。城市设计的复杂在于以城市的实体安排与居民的社会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为重点。通过对物质空间及景观标志的处理,创造一种物质环境,既能使居民感到愉快,又能激励其社区精神,并且有利于发展整个城市。其衍生出来的城市设计理论主要专注于城乡规划过程中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实践和理论发展。
二、城乡规划的特性
2.1城乡规划的弹性目标
城乡规划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是提出任务、寻找目标的过程。做规划设计不能只是进行“答案搜索”,而是进“问题研究”或“目标分析”,因此,城乡规划是一种不断调整、改造的变化过程,其目标也不是唯一不变的。
2.2城乡规划的综合性协调
城乡规划工作者不仅要有形象思维的能力,而且要有把城市各要素高度抽象化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现代的城乡规划已不仅是物质规划和工程规划,而且是社会发展规划与环境规划。所涉及的专业知识面相当广,具有极大的信息量。城乡规划工作一般不是一个人所能胜任,需要各种专业人员的分工合作才能完成。
三、城乡规划的现状
当前城乡规划过程中,缺乏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物质性的规划设计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表现为“经济理性”和“发展优先”的思想。城乡规划中的景观与绿地规划仍停留在的追求空间视觉效果的形式层次,强调人工对环境的改造,以期在短期内获得崭新的景观。并过分强调视觉美化在规划设计中的分量,景观仅仅作为城市中的布景而存在。传统的园林与绿地规划设计偏重于内容的安排和形式的赋予,往往采用单一的修饰物质环境的方法。园林和绿地的规划以娱乐性和舒适性作为规划的模式与评价标准。城乡规划中的可持续生态环境规划仅仅注重于技术的运用,而忽视了规划手段本身。我国现行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模式是以环境保护技术作为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在于控制“三废”等的排放,并以其作为评价的标准,偏重于利用技术手段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声环境等物质层面上的治理与保护,主要的保护手段为末端治理式,仍属一种被动式的保护规划模式。
四、城市设计与城乡规划的实施
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乡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乡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为了建设美好城市,应当从城市设计与城乡规划做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1加强城市设计,创造城市特色与风貌
城乡规划是一个二维空间的综合安排,而城市设计是一个三维空间的环境设计。城市设计所关注的是人与城市形体环境的关系和城市生活空间的营造,内容比较具体而细致,具有较多的文化和审美的含义,综合体现规划的意图,是城市设计追求的主要目标。城市设计起到深化城乡规划和指导具体实施的作用。所以在现阶段在城乡规划中要增补城市设计,加强城市景观设计,使其成为城乡规划的组成部分,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才能互相交融,隔而不断。
4.2生态城市设计观念融入城乡规划
工业时代是开发自然资源的时代,城镇的建立与发展侵占着大量的自然空间,现在人类社会逐步向信息、知识时代过渡,城镇的规划建设应是保护、管理自然资源,与自然空间共生、互融,我们应该明确提出“以人与自然共生为本”的思想理念。在城区内部,应将自然绿地空间系统融入城市,以提高城市自身生态环境的质量。因此,在大力推进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城市的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建设任重道远。为推动城市生态建设,宜采取以下对策:(1)通过合理的生态手段,为城市人口提供安全的人居环境、安全的水源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2)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旧城的生态改造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激励手段;(3)大力倡导节能,使用可更新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废弃物的资源化率;(4)加强生态教育,提高生态意识,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宣传活动。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的结果,是人类住区的理想形式。对生态城市的测度即从生态意识、生态经济、生态景观、生态安全、生态卫生5个方面构建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设计生态城市的测度方法,并以此对具体城市的生态化程度进行分析评价,以期推动城市建设。合理系统的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及方法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城市的测度研究将会更进一步展开,测度方法也将会更加科学。
4.3城乡规划设计中的节能措施
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快速消耗,能源供应日趋紧张。从资源消耗来看,全球约1/6的资源消耗和建筑行业直接相关。因此,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其节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何将节能思想体现在城乡规划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在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中倡导“偿还原则”;(2)在城市空间规划中提倡紧凑型的城市布局及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3)对单体建筑的能源优化设计采用节能建筑,倡导新型的能源概念。
所谓优秀的现代建筑,就是要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追求在消耗最少能源的前提下,提供高舒适度的生活环境。舒适指向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经济指向建筑的建造与运行成本,节能指向对能源的消耗。在建筑节能措施中,建筑的密封性是最基本的一条。如果密封性不好,保温层内空气变冷变湿,就会失去保温的效果。在封闭的基础上,外墙的保热是外围护系统性能的重点。在建筑物耗费的能源中,大部分是不可再生能源。我们用得越多,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就越小。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被动状态,必须开发新型的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是目前公认的最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如果将太阳能充分加以利用,则可以节省大量常规能源,并且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我国目前建设量巨大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当务之急应在较大程度的建筑中采用成本较低,技术含量要求不高的节能措施。
五、结束语
总之,良好的城乡规划是当前和今后城市文化发展的必然条件,是高城市素质,城市文明的重要因素。设计者就应该根据城市具体情况、研究其发展规模和方向,确定适合城市远景发展的规划设计,指导城市建设逐步实施。
参考文献:
[1]敖利华.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11);
[2]马悦训.城市设计与城乡规划一体论[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18):12-13;
[3]吴婧,路立,刘成哲,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城乡规划的整合[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2,34(9):67-72。
论文作者:李彦钧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8
标签:城市论文; 城乡规划论文; 生态论文; 城市设计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建筑论文; 空间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