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漕河镇卫生院 湖北黄冈 435300)
【摘要】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检验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与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健康人群各31例作为样本,均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验尿微量白蛋白。结果: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4.12±0.23)mg/dL、阳性率83.87%;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1.30±0.45)mg/dL、阳性率3.23%。两组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将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应用到糖尿病肾病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提高疾病的检出率,为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关键词】尿微量白蛋白;速率散射比浊法;糖尿病肾病
【中图分类号】R4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7-0062-02
前言
微量蛋白尿指尿液中蛋白含量超出正常范围的症状,与糖尿病肾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显著相关。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是临床用于检出微量蛋白尿的主要途径。本文于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31例作为观察组,探讨了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检验意义及诊断价值,得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31例作为观察组。患者资料如下:性别:男15例、女16例。年龄(43~89)岁,平均(57.34±2.32)岁。
同时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来院健康检查的健康人群31例作为对照组,样本资料如下:性别:男16例、女15例。年龄(41~87)岁,平均(57.32±2.11)岁。
两组样本资料对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观察组患者均已确诊;(2)对照组样本均为健康人群;(3)入选样本均无严重精神类疾病,且依从性强;(4)样本知情同意。
1.2.2排除标准 (1)怀疑但未确诊者排除;(2)伴随严重精神类疾病者排除;(3)恶性肿瘤患者排除;(4)依从性差者排除。
1.3 方法
所有样本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方法一致:(1)准备尿微量白蛋白测定试剂盒;(2)嘱患者取尿中断10ml作为样本检测尿微量白蛋白;(3)检测方法以速率散射比浊法为主,尿蛋白>1.95mg/dL者,代表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为阳性。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样本尿微量白蛋白数值及阳性率的对比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方法表示。当P<0.05时,视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样本尿微量白蛋白数值及阳性率的对比结果见表。
表 两组样本尿微量白蛋白数值及阳性率的对比情况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4.12±0.23)mg/dL、阳性率83.87%;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1.30±0.45)mg/dL、阳性率3.23%。两组对比,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及阳性率更高,两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居民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改变,糖尿病、高血压及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显著提升,对居民的机体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威胁[1]。上述慢性病患者均需长期服药控制各项指标,以降低死亡率。早诊断、早治疗,对疾病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2]。白蛋白为大分子蛋白的一种,机体健康的情况下,仅少量白蛋白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尿液检验通常可见少量尿微量白蛋白。一旦肾损伤发生,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排出体外的白蛋白量将显著提升,致使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升高。
目前,临床常用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方法,以免疫扩散法及比浊法等为主。当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处于20mg/L~200mg/L之间时,尿常规检验中,尿蛋白通常呈阴性,提示患者存在微量白蛋白尿,表明患者的肾脏已经出现了损伤。此时,如能够及时给予治疗,蛋白尿的清除率较高,治疗难度较低。一旦尿微量白蛋白指标超过200mg/L,尿常规检验中,尿蛋白则会显示为阳性,提示肾损伤已较为严重,治疗难度显著提升。本组经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后发现,健康人群尿微量白蛋白(1.30±0.45)mg/dL、阳性率3.23%。确诊为糖尿病肾病及心血管疾病者,尿微量白蛋白(4.12±0.23)mg/dL、阳性率83.87%。两组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与健康人群相比,糖尿病肾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及阳性率更高,表明,尿微量白蛋白在上述两类疾病的发病及进展过程中可能有所参与。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均伴随不同程度的肾损伤,肾小球滤过膜负电荷选择性丢失,尿液检验通常可见尿微量白蛋白升高现象。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发病初期,疾病具有可逆性,但检出较为困难,必须采用肾活检的方式确诊疾病。肾活检为侵入性操作的一种,患者痛苦大,耐受度低。因此,糖尿病肾病初期检出率往往较低,因该并发症而死亡的患者数量较大。将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应用到糖尿病肾病患者疾病的早期诊断过程中,可有效提高并发症的检出率,且患者痛苦较小,与肾活检相比,优势显著。已有研究表明,尿微量白蛋白为心血管损伤的主要标志,随该指标的升高,动脉硬化形成率显著提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风险明显上升。尿微量白蛋白升高,易导致非酶糖化蛋白质于肾小球基底膜区域及血管壁中聚集,致使冠状动脉中层脂质堆积,阻碍心肌细胞供血供氧,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本文研究发现,与健康人群相比,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及阳性率更高,证实了尿微量白蛋白在心血管疾病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
为提高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水平,嘱患者及时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验较为重要。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医护人员应嘱其在依从用药的基础上,定期来院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当发现该指标升高时,表明糖尿病肾病已经发病。需立即给予干预,以逆转肾损伤,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水平,使患者的寿命得以延长。健康检查过程中,同样应以尿微量白蛋白作为主要检验指标,筛查肾功能损伤及心血管疾病,以及早检出疾病,及早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我国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除糖尿病肾病及心血管疾病外,尿微量白蛋白同样可作为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主要参考指标。有研究指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多伴随肾损害,尿液检查如提示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升高,则表明患者的肾功能已出现异常。应立即给予对症治疗,避免疾病进展,延长患者的寿命。
综上所述,临床应将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应用到糖尿病肾病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提高疾病的检出率,为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素梅.尿微量白蛋白、尿糖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意义[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08):130-131.
[2]周杰,俞美善.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时采用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联合检验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07):164-165.
论文作者:叶盛青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9
标签:白蛋白论文; 微量论文; 患者论文; 心血管疾病论文; 指标论文; 样本论文; 糖尿病肾病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