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一种表意符号,有音有义的结合体。从口语到书面语的转变,也是语言发展的体现。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说,包括语音、语法、语义三个方面。另外,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还有如何运用它进行有效交际的语用问题,这些都要受某些规则所制约。语言是一个有组织结构规则、规律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运用他所形成的言语,可以传达人类对自然、社会的思维成果。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思维方式很重要,要使零碎的知识运用好来,离不开缜密的思维。要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更需要好的思维方式。
有什么样的思维就直接决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有什么样的语言也直接关系到人们交际的结果,一个讲话不能利索的人,可以想像他也是一个思维不很敏捷的人,从一个人的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德与才智,从讲话的语速能看出一个人的思维灵活度怎么样,从如何组织语言可以看出其概括与逻辑思维能力,反过来说,一个思维敏捷,品德才智俱佳,语言组织能力强的人肯定会是一个极具思维能力的人。必须逐步掌握这些基本规则才能获得产生和理解本族语言的能力。因此,语言发展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其发展的速度是其他复杂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所不可比拟的。语言发展何以能如此迅速而顺利地进行?受哪些因素所制约?其发展的过程和一般模式是什么?
一、 语言的发展演变
(1)语言的分化
语言的发展演变的方式有:语言的分化,语言的统一,语言的接触,语言的融合等;语言发展演变的原因主要有外部原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内部原因;语言发展演变的原因主要有外部原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内部原因;语言发展演变的特点重要有:渐变性和不平衡性(另有相关性、规律性)。社会的分化和语言发展的不平衡,会导致语言的分化 。语言的分化是指某一种语言的分化,如共同语的分化。分化视程度的不同,或分化为方言,或分化为亲属语言和方言有两种,一是社会方言,一是地域方言。
社会方言指共同语的言语社团的变体。
社会中,不同年龄、性别、职业、行业、阶层、阶级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 表现出一些共同的不同于共同语的特征,这些人便形成种种言语社团。
社会方言不同于共同语的特点,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最突出的是一部分词汇。 社会方言一般没有排他性,不拒绝其他言语社团的人们了解和运用,因而社会方言词语常常进入全民语中。 官腔、学生腔、文言腔,这些“腔”指言语社团在语言表达上一些共同特点的概括,这些“腔”,就是社会方言。行业用语、科技(专业)术语、阶级习惯。术语也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并逐渐发展。
地域方言是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它服从于民族共同语。
社会的不完全统一,商品经济落后,社会未彻底分化(如经济缺少往来,而政治确实统一的)、地理的阻隔、人口的大迁移、语言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异族语言的影响等等,是造成地域方言的种种原因。
方言是古代同一种语言分化的结果,因种种原因,各自演变的速度不同,因而把各种方言的有关成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往往可以找出语言发展的线索。如上海话有浊声母,广州话有入声,说明古代汉语也应该有这些现象。
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1.亲属语言
地域方言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向共同语靠拢,方言间的差距缩小;一是分化加剧,形成不同的语言。社会方言不可能分化成不同的语言。
亲属语言:由同一母语分化出来的不同语言,叫亲属语言。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母语”也叫“基础语”或者“原始基础语”。各亲属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同源成分必定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地域方言分化加剧而变成的不同语言就是亲属语言。 方言和亲属语言的本质差别,不在语言本身的差异,而在于语言以外的因素,重要的是民族的认同感。所以“听懂与否”不能作为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区别标准。
汉语方言,语音差异较大,有的相互间就根本听不懂,但却是方言关系而不是亲属语言关系。
(2)2.语言的谱系分类
亲属语言之间,根据它们从母语中分化出来的早或晚而有或亲或疏的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亲属语言的这种亲疏关系,可以建立亲属语言的谱系:语系——语族——语支(语群)——民族语言(具体语言)。如: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等——苗语支等——苗语、布努语、畲语等。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等————西日尔曼语支——英语、德语、荷兰语、卢森堡语等。
二、语言的统一
1、共同语的出现
在某一地域方言基础上形成的全社会共用(通用)的语言。
2.民族共同语:一个民族内部形成的交际共同语。如维吾尔语。国语(民族交际语):一个国家通行的各民族之间交际通用语。一般由政府规定。如汉语普通话。
n3.国际交际语: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语言。现在联合国的六种语言是一种涉及到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复杂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变化,也必然受到多个条件制约,不大可能只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因素的影响.综观人们的研究,语言发展变化的原因主要可从社会、心理和语言自身三个方面来考察:
三、影响因素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紧紧结合时代并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语言的这种工具属性,决定了社会的各种发展变化必然会促进语言的发展变化。这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首先,当社会上出现了新的现象或新的事物时,语言中就会出现新的词语来指称它们。例如“互联网、电子邮件、聊天室、克隆牛、新课改、校校通”等。其次,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它的认识有了发展变化,原来指称这些事物的。
(二)心理因素的影响
语言既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在交际和思维的过程中,也受到使用语言的人的心理的影响。这种心理的影响必然会引起语言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思维的变化
诸多心理因素中对语言的发展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思维。人们的思维方式对语言影响深入。例如,原始居民以具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不发达,如文字中的象形,文字由刻画图像为主,语言具有较浓的具象色彩。
(2)类推的思维惯性
类推是影响语言发展变化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惯性。
人们期望语言系统匀称有致,时时都在利用多数语言现象所呈现的规则,去同化一些不合规则的特殊语言现象,去填补一些不对称的缺位。
(3)人群的影响
不同语言社团的人,对语言往往有不同的心理。
语言既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在交际和思维的过程中,不可能不受到使用语言的人的心理的影响。这种心理的影响必然会引起语言的发展变化。
第一,思维是诸多心理因素中对语言的发展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例如,先民们以具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不发达,所以先民们的语言具有较浓的具象色彩。
(三)语言发展变化的自身因素
社会和心理因素是语言发展的外部因素,这些外部因素只是为语言的发展变化提出了要求、提供了动力,而语言能不能接受和满足外部因素的要求,怎样把这些外部因素的要求和动力转化为各种各样的具体的发展变化,还取决于语言自身的内在因素。比如,语言和言语的矛盾运动,就是语言发展变化的自身因素之一。
语言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口语和书面语的相互影响、语言、方言间的相互接触,也是影响语言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例如口语的发展丰富了书面语的发展,书面语使口语的规化有影响,上古汉语的词以单音节为主,语音系统比较复杂。随着语音系统的简化,出现了大量同音词,迫使汉语的词向双音节化的方向发展。
语音系统的变化影响语汇系统。。许多书面语的语汇进人口语,许多口语的语汇进人书面语,这是口语和书面语相互影响的例子。语言之间的词语借贷,汉语中许多粤方言词语进人普通话,是语言、方言间相互接触带来语言发展变化的例子。语言发展变化的这些自身因素,归根到底来自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
语言形式是有限的、相对稳定的,而社会和心理诸因素则要求语言表达的意义具有无限性和灵活多变性,因时、因地、因人、因境、因事而异,如区域语言中的方言。相对稳定的形式对意义具有一定的制约性,把人类的各种思维模式、心理取向和发现、创造的新事物按一定格式次序“固化”下来。而因表达需要所决定的灵活多变的意义,会对形式产生或大或小、或直接或间接的冲击,如语言的同化现象。这种冲击会带来语言形式的新质要素的出现和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使语言形式不得不发生各种变化;发展变化了的语言形式反过来又对意义发生作用,不断丰富词汇的意义如上古汉语中词的引申意就是语言意义的丰富。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作用,把影响语言发展变化的各种外部因素,通过意义吸纳转化为语言发展变化的内部因素,内外部因素作用从而使语言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变化。
参考文献:
《语言学纲要》 叶蜚声 徐通锵 北京大学出版社
《吕淑湘语文论集》吕淑湘 山东教育出版社
论文作者:张瞳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6
标签:语言论文; 方言论文; 共同语论文; 因素论文; 社会论文; 亲属论文; 思维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6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