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 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经过监护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康复护理76例病情得到控制改善,4例患者无效死亡。其中2例死于脑梗死,1例死于肺内感染,1例死于心脏猝死。临床有效率95%。结论: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采取预见性、综合性护理,是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老年;脑梗死
脑血管病是目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存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1]。其中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长期致残的首位病因,其死亡率位居第三。老年患者由于自身基础疾病多、心肺功能差,临床致残率、死亡率高。因此及时有效的护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其预后效果。为寻求专业有效的护理方法,我们对2013年10月~2014年10月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康复护理等综合护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80例患者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60~83岁,平均66.1岁;入院时神志清楚者54例、嗜睡21例、昏迷5例;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史者69例。以上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2],并经CT或MRI检查确诊,存在明确的肢体偏瘫功能障碍。
1.2护理措施(1)监护护理:安置患者在监护病房,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脉搏及体温、神志、瞳孔、血氧饱和度变化,迅速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神志清醒的患者嘱其静卧,头部稍抬高,绝对卧床休息,昏迷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尽快纠正低氧,改善脑缺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清除口鼻分泌物及呕吐物,定期拍背、吸痰等。吸痰要操作轻柔,由浅到深,左右旋转吸痰,时间切勿过长。对于有意识障碍(GCS评分小于8分)又有高度误吸危险者,应尽早实施气管插管[3]。室温保持在18℃~20℃,相对湿度60%~70%,定时向套管内滴入0.45%的盐水。留置导尿管每2~3h开放1次,并记录尿量,并每日行膀胱冲洗1~2次。重症昏迷患者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预防发生口腔炎。气管切开的要保持套管清洁,套管周围纱布垫要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更换1~2次。(2)完善基础护理:遵医嘱严禁烟酒,低盐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大便通畅;对卧床的患者垫气垫床,不能自主翻身病人,协助每1-2小时翻身扣背一次;合并糖尿病患者,局部神经营养障碍,压迫过久会引起皮肤破溃,形成“褥疮”,更应加强皮肤护理及足部护理。对鼻饲的患者在注射前后用温开水冲净胃管,以免食物在胃管内腐败变质。恶心、呕吐常因鼻饲的速度过快或过量引起,可减慢鼻饲的速度,鼻饲量逐次递增[4]。(3)用药护理:常规静点疏通血管、营养神经,如患者一侧瞳孔散大或伴有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应考虑脑疝的可能,立即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250ml+速尿20mg,在30分钟内快速输入,当患者出现血糖异常、心律失常、高血压等情况时,应立即告知医生,遵医嘱给予药物注射,控制患者血压、血糖、呼吸、脉搏等指征在正常范围。(4)心理护理:脑梗死患者伴有肢体或语言障碍,会有悲观、失望、无助甚至厌世情绪,此时患者心理异常脆弱与敏感,患者容易产生烦躁、紧张、恐惧、悲观等心理,而不良的情绪常会诱发或加重病情。这时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谈,减少不良因素刺激,家属要尽量守护在患者床旁,多安慰,使其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帮助其消除不良心理,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密切配合治疗,进行心理护理时要有针对性,具体对待,决不能千篇一律、公式化地进行,这是心理护理取得成功的关键。 (5)康复护理:康复应及早进行,越早肢体功能恢复越好,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即可进行康复训练。目标是最终使患者复行走和语言清晰,使残疾减轻到最低限度,其中心内容就是从简到繁,反复练习坚持不懈。包括针灸、按摩、语言训练、平衡训练等。
1.3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肌力恢复Ⅴ级;显效:肌力达Ⅲ~Ⅳ级;有效:肌力达Ⅰ~Ⅱ;无效:级数无变化,肌力仍为0级。
2结果:80例患者经过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康复护理76例病情得到控制改善,4例患者无效死亡。其中2例死于脑梗死,1例死于肺内感染,1例死于心脏猝死。临床有效率95%
3讨论
脑卒中是指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或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5],是内科最常见的疾病和危重症之一,其中80%的患者为脑梗死,老年患者致残率极高,对于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临床上除积极地用药治疗外,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病情观察,完善各项护理工作,及早发现病情变化才能为抢救赢得时间,对防止进一步梗死、减少致残、致死率也至关重要。当病人因偏瘫、失语或言语不清、生活不能自理出现抑郁或躁狂易怒时,更需要护理人员及家属充满爱心的帮助。护理人员应在反复沟通中正确理解患者的问题并及时耐心的解释,护理过程中给患者列举治疗效果好的病例,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6]。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使80%的患者功能明显改善[7]。通过本组临床研究表明,对脑卒中患者采取有效、及时、综合全面的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3.
[2]孟家眉,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治疗标准[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2008,21(9):57.
[3]张悦怡,庄一渝,程丽君,等.急重症救护新概念与新技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79-181.
[4]张红花,ICU鼻饲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12(2):23.
[5]贾建平,神经病学,第6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75.
[6]李秋萍,范秀珍,高丽红.内科护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7]励建安,社区康复[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8(10):79-80.
论文作者:田洪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患者论文; 脑梗死论文; 心理论文; 老年论文; 死于论文; 病情论文; 疾病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