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四九医院 江苏连云港 222042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应用于儿内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9月儿科收治的13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5例予以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65例予以风险管理模式。经过两种方法处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进行临床专业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85%明显高于对照组86.15%(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儿科患儿,使用风险管理,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以及推广。
关键词:风险管理;儿内科护理;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内容为风险管理应用于儿内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营养状态、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儿是在2019年1月-2019年9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13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为35例,女性为30例,年龄在5.8±1.1岁之间,平均为(7.8±1.2)岁;患病时间在平均10.2±1.5天,平均为(7.9±1.2)天;观察组中男性为29例,女性为36例,平均为(7.1±0.5)岁;患病时间在平均9.4±0.4天,平均为(6.9±1.4)天。
1.2方法
对照组:即常规的饮食护理、环境护理及健康指导等。观察组患儿采用风险管理护理。(1)护理人员需要明确儿内科护理当中经常出现的护理风险,如跌倒、坠床、烫伤、窒息、脱水等,针对护理风险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2)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根据该制度恰当的进行护理服务。(3)对患儿家长进行安全教育,使患儿家长了解到在护理当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3观察指标
经过两种方法处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进行临床专业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计数资料(n/%)表示。两组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2结果
2.1两组儿科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3讨论
临床上对于儿科的患儿大多选用常规护理,其中包括入院指导、环境及健康教育等综合管理,但是此方法不能有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患儿及家属满意度不理想[1]。风险护理管理早期多用于质量管理,以提高管理质量为目的,后期逐渐被引入到护理工作领域[2],通过系统的管理方式提高护理人员对于工作的重视度,按照执行、评估、观察、反馈的方式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实时的监测,以此提供系统化、科学化的护理工作,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3]。
观察组通过实施风险管理模式治疗有效率达到93.85%明显高于对照组86.15%(P<0.05)。说明采用风险管理模式,能够降低患儿不良症状,促进患儿的康复,临床疗效显著。说明风险管理模式提高了治疗效果。风险管理模式将传统的护理管理逐渐科学化、系统化[4]。
经过临床专业研究与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经过个体营养干预联合行为护理之后营养状况、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况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因此该种护理方法适用于临床方面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永慧.儿内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2):40-41.
[2]王瑶.风险管理应用于儿内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1):4.
[3]刘玉琴.风险管理应用于儿内科护理的临床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4):188-189.
[4]王纪红.风险管理应用于儿内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08):167+169.
论文作者:罗婷,邱彦勤,庄艳(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0
标签:患儿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内科论文; 风险论文; 对照组论文; 应用于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