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昌第五小学,325024)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传统教具逐渐被多媒体教具所取代,已经鲜于出现在课堂之上。合理运用传统教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美术课堂变得开放、活泼、有效。本文通过运用“藏、选、示、扩、演”五大教学策略来改进教学,发挥传统教具的优势,提高运用传统教具的有效性,以此来助力美术课堂。
关键词:小学美术;传统教具;策略
一、现状与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等高科技被越来越多地使用,许多的教师贪图便利也更依赖于多媒体,而且因传统教具种类繁多,包括模型、实物、标本、仪器、图表等,许多教师都不知道该如何有效地使用,从而导致一些传统教具渐渐淡出了课堂。传统教具是指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用来辅助课堂的工具,如实物、自制模型和挂图等,不论是哪个学科都离不开它,尤其在美术学科当中应用极为广泛。然而是不是所有的教具都该抛弃呢?是不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教具”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呢?
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并形成知识的最初阶段,都是从感官开始累积,由感性认知转换成抽象、概括和理性认知,再对事物进行归纳总结和表述。在小学阶段主要是以形象思维等感性认知为主,但是概念的建立光靠老师讲述是不够的,何况美术课有大量需要欣赏的素材,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都要靠一些具体直观的教具把它们展示出来。可见,无论科技怎么发展,传统教具都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应该与多媒体等相辅相成点亮课堂。传统教具具有直观性、针对性、多样性等优势。所以在教学中,用传统教具进行说明与演示操作仍然十分重要,对于小学生尤其显得重要。合理地使用传统教具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决教学重难点,扩散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课堂效率。
二、策略与思考
利用传统教具的策略可以概括为:“选、藏、示、扩、演”。通过“选、藏、示、扩、演”五大教学策略发挥传统教具的优势,提升传统教具在课堂中使用的有效性,从而助力美术课堂。如下图所示:
图1:借助传统教具来助力美术课堂的结构图
(一) “选”——针对课程,因教选材
“选”教具即选择适合的教具运用在教学活动中,合适的教具让学生快速、正确的获取信息。《论语》有记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顾选择什么样的教具十分关键,如展示的教具多、杂、乱,反而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还可能会混淆学生的视听。教具是用来服务于教学的,必须做到有“针对”性,使学生更好的从教具里面获取正确的信息。课程应注重体验,学生有体验,他就会更有兴趣,才能更好的表述他所学到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体会课程内容并使之成为自身的知识和财富。
图2:左为船形壶,右为彩陶漩涡纹瓶
案例 浙美版三年级上《中国彩陶》欣赏课
教师在展示《船形壶》时,让学生背上这个彩陶壶,模拟当时的人文环境,感受其中的奥秘。
学生模仿古代人背上船形壶,
师:你感觉怎么样?
生:很舒服,船的两头刚好是抓手的地方,壶口很小,水也不容易倒出来。
学生通过亲自背的体验进一步了解了彩陶的使用方法,其造型是为了方便于生活,理解艺术是可以便利于生活的。如果教师出示的是“彩陶旋涡纹瓶”,那么学生从这个瓶子里获得的感受和信息就会不同,学生可能就会更加的关注它的花纹而不是它的功能。那么这堂课就无法让学生更具体感受到古时候的人通过自己的智慧为自己的生活所创造的便利。
(二)“藏”——适时呈现,调动兴趣
“藏”教具即人为地把传统教具隐藏起来,将学生的求知的欲望激发起来,籍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教学策略。法国教育家卢梭指出“好奇心只要有很好的引导,就能成为孩子寻求知识的动力”。传统教具对于学生来说不常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加之将教具“藏”起来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在课堂的导入部分,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对事物的好奇心,运用“藏”教具的手段,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在适当的时间出示教具,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自主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图3:《小盒子大舞台》
案例 浙美版五年级上册《小盒子大舞台》导入环节
教师把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鞋盒子呈现出来,学生就会抱有很强的好奇感,
并设问:“这是什么?”,
生:“鞋盒”,
师:“你们觉得我带鞋盒过来有什么用?”,
生:“卖鞋”、“有奖品”、“好吃的”……,
实物教具充满神秘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的注意力就全部集中在老师这里,情绪高涨,然后老师打开盒子,盒子里面缤纷多彩,
生:“哇哦,这么漂亮……”。
这样一来,学生在自己制作时就会跃跃欲试,更加期待自己做出的作品。兴趣被调动起来了,疑惑也随之而来“我们该怎么做?”,带着这样的高度专注状态,学生会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动手,就能更好的达到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开始前就直接展示了小盒子大舞台的范作,那么学生确实也被吸引了,可是他们的注意力就一直在作品上面,会影响老师的教学流程和秩序,但是通过“藏”的过程,加上前期的引导,在已经引起学生好奇心与兴趣的合适时机突然呈现教具,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能围绕这个藏起来的教具展开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眼前一亮的视觉冲击感,发散思维,能促使学生自发的创造出更加新颖的东西出来,同时也不会过多的影响教学的流程。
(三)、“示”——当场演示,深刻认知
“示”教具即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的观察教师如何解决问题。黄美宝老师曾说:“实物教具的操作有助于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优于单纯的课本。传统教具操作能更直观的让学生理解并解决实际问题。低年级的学生从动态图像所接受到的信息比静态的图像要多的多。小学生的活动一般限于学校和家庭,可以操作的东西很少,他们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对于许多平面事物比较难以理解。比如手工制作类课程,如果只是通过老师的口头表述或者是看书上的步骤图片操作,学生是很难自己独立完成的,特别是手工制作的折纸部分。
图4:左图纸拎袋的制作步骤,右图为纸灯笼的制作步骤
案例 浙美版三年级《纸拎袋》、《灯彩辉映》手工制作课
师:同学们现在小组合作讨论研究一下书本上是怎么做的?
学生讨论:这个虚线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这个箭头指什么?
学生讨论:虚线折哪边?
案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会不断困扰他们,因为制作步骤的图示不具有直观性,但是如果老师通过传统教具现场讲解要点并示范制作,学生可以观察老师的动作和制作步骤更加直观的理解制作的方法,然后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自己制作就显得更容易,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得到作品,就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又如在三年级下手工课《绿色家园》上遇到需要解决把树站立起来的时候,他们会有很多想法,但是如果仅仅是用语言来解说他们的想法,笔者想解说效果会大打折扣,部分学生可能会一知半解,如果用实物教具在大家面前动手做一做,那效果就会很棒了,学生就会很直观的看到他的解决方法并检验这个方法的可行性。传统教具的操作更加直观的表达出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传统教具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不亚于课本本身。传统教具的操作具备更直观、更形象的特点,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助力器。它对于学生学习重难点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实践来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的深刻,也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住新的知识。
(四)、“扩”——扩充教具,联系生活
“扩”教具即扩充教具的范围,使学生认知到教具不仅限于纸张,它可以跟生活相连。刘菲菲老师曾说过:“我们对学生进行美育,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的视点,让他们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和内心印象。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教具也是潜移默化地激发和升华学生的审美意识。”现在美术课的活动大多是在教室里进行,可是艺术跟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可以扩展教具范围,引导学生把美术融入生活。比如可以把墙、瓶子、凳子等作为教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装饰生活中身边的物品,使周围环境变的更美丽,学生参与了这样的创作活动,感受到自己的作品融入了生活,装饰了生活,使学生自己和美术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会增加学生的自豪感,使其对美术更有兴趣。
案例 浙美版一年级下册《缤纷花布》
教师就可以把目标定为将花布、衣服、生活三者相互联系起来,选择不同的图案和色彩,为自己或者家人设计花衣服。教师导语同学们,老师发现了一下同学用点、线、面和丰富的图案设计出了许多美丽的花布。
师:其中有几块花布被设计师看中,它们被制作成了小衣服。大家想不想看?
生:“想!”(兴奋地回答)
师:同学们想不想为自己也设计意见与众不同的衣服呢?
生:“想!”(兴奋地回答)
图5:学生给自己照片设计衣服的作品展示
在美术课中添加一点“我”元素,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这节课的展示环节中就有“我”元素——学生的头像,这样作品的展示效果才更加的生动有趣。学生在为自己或家人设计衣服的时候才会更有动力,而且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自己出现在自己的作品中。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照片头像给自己设计衣服,这样的教具在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抓住了。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要一节课四十分钟集中注意力是很难的,所以将“我”元素安排到作品中,可以让学生更加的专注。学生给自己做衣服,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也让他们体验了一回服装设计。在展示环节,学生也可以很好的介绍自己的作品,树立自信心,获取成就感。
图6:左中图为学生正在装饰墙壁,右图为脸谱装饰墙面
在美术课中添加一点“生活”元素,学生才会意识到美术是生活的一部分。又如在浙美版三上《三原色与三间色》,在学生认识三原色、三间色并能调制出不同颜色的三间色后,就可以让学生利用三原色、三间色画盘子,凳子或者墙壁等生活中的教具。学生的创作空间不应该只是画纸,也可以引导他们知道,美术也是可以换成身边的一切事物来装扮生活,学生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体会到创作的乐趣,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切的体会到,艺术来源于生活也可以装饰生活。
(五)、“演”——寓教于玩,边玩边学
“演”教具即在课堂中通过教具来表演,通过演可以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扩展学生的想象,加深体验和感受。蔡伟教授在其所著的《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中提到:“情境教学除了用言语描绘情境、以直观展示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外,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即用角色扮演创造情境。”课堂表演式教学也可以被看做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运用好教具能够为课堂营造很好的教学情境,也能让学生清楚的了解这方面的材料、操作方式,更能让学生体会到美术的乐趣。在美术课中有很多内容是可以边玩边演边学的,这就需要相应的教具来实现。
图7: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中表演戏曲人物
学生是天生的演员,课堂中的表演者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老师。如浙美版六年级上册《戏曲人物》,本课是了解传统戏曲艺术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戏曲,如京剧、越剧等,让学生认识到戏曲艺术的魅力。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自己穿上戏服来表演一段,也可以让学生上台演一演,会让他们更深入地体会戏曲表演的精彩,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的观察、记忆和想象力,培养表现不同事物的造型能力。这可不是仅仅看多媒体课件就能获得的体验。
三、总结与反思
美课的生成是离不开传统教具的。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用好传统教具,用对传统教具,不仅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还能使教师的教学更浅显易懂,更具体直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美课,在“藏、选、示、扩、演”五大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中编织出五种美的意境。美课,美在选择针对学生针对课程的传统教具,能更好的落实课堂教学内容。美课,美在传统教具在“恰到好处”的时候出现,给学生带来新奇、神秘的感觉,从而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美课,美在教师在课堂演示制作教具时,熟练正确的使用教具并在过程中讲解重点、难点,更好的表达教学意图。美课,美在教师使用教具不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更多的发现生活中的教具,能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艺术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艺术能很好的服务生活、装扮生活。美课,美在教师选择有表演性的传统教具来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表演体验让学生主动参于学习活动。
不管多媒体技术如何发展,多媒体教具如何先进,传统教具在课堂教育中还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的,不能因为多媒体教学的便利而慢慢淡出课堂。利用“藏、选、示、扩、演”五大教学策略传统教具的运用策略编织出开放而又有活力的美术课堂是本文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庞晶 在新课程中活用传统教具 [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7).
[2]王大根 中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论文作者:陈思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教具论文; 学生论文; 传统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美术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