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嵩[1]2003年在《抑肽酶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抑肽酶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被随机分为叁组:对照组、小剂量抑肽酶组、大剂量抑肽酶组,每组各10例,分别于术前一天、术后第一小时、术后第一天、术后第叁天和术后第五天收集患者血、尿标本检测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β2-m)及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同时观察术后尿量和24小时心包纵隔引流量。结果:叁组术后均可出现短暂的肾功能损害。大剂量抑肽酶组术后尿β2-微球蛋白及肾小管蛋白条带较对照组增高(P<0.05),于术后第一天达到高峰。小剂量抑肽酶组术后尿β2-微球蛋白及肾小管蛋白条带较大剂量抑肽酶组低而较对照组增高,但无统计差异。叁组之间肌酐、尿素氮、尿量、血β2-微球蛋白及肾小球蛋白均无显着差异。两个抑肽酶组术后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体外循环本身能够损害肾功能。大剂量抑肽酶通过肾小管吸收过负荷而引起肾脏短暂轻微的损害,小剂量抑肽酶损害不明显。对术前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在浅至中等低温体外循环下使用不同剂量的抑肽酶是安全的。抑肽酶能够明显减少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出血。
李鹤飞[2]2005年在《乌司他丁在小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的抗炎性反应作用》文中认为目的:20世纪80年代,自kirlin等提出体外循环术(CPB)诱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概念以来,对因体外循环所导致的组织损伤进行机体保护的研究一直在进行,其中通过药物抑制机体的炎性反应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为了抑制SIRS,激素以及一些蛋白酶抑制剂如抑肽酶已经在体外循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一种提取自健康成年男性尿液的广谱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被应用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在抗炎反应以及机体保护方面取得了初步的安全而肯定的效果。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组别不同时间点体外循环小儿心内直视手术外周血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抗炎性因子:白介素-10(IL-10)浓度变化的观察,探索乌司他丁在小儿心内直视手术的抗炎性反应和机体保护作用,以及临床用量和途径。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择44 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C 组),常规抑肽酶组(A 组),以及乌司他丁1 万单位/公斤组(U1 组)和乌司他丁2 万单位/公斤组(U2 组)。分别于CPB 前(T1),CPB30 分钟(T2),停CPB 后两小时(T3)叁个时间点各采取采集患儿动脉血3 毫升,置入枸橼酸钠抗凝管,4℃条件下离心4000 转15 分钟,于-70℃冷藏待测,用全血细胞计
刘明政, 张东亚, 胡小琴[3]1994年在《抑肽酶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报告体外循环条件下应用大剂量抑肽酶对术后出血、血液各成分及输血量的观察。分为实验组(7例)、对照组(8例)。麻醉后由动脉或静脉放适量自体血,体外循环结束后回输给患者。实验组放血后静脉滴注抑肽酶200万kIU,以后持续用微量泵输入抑肽酶25万kIU/h,直至手术结束;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200万kIU,其余预充液两组相同。结果发现抑肽酶能明显地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实验组术后24h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56.4%,抑肽酶对血小板数及其它血液成分无明显影响。
张文斌[4]2013年在《抑肽酶、乌司他丁加氨甲苯酸与氨甲苯酸对血液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抑肽酶、乌司他丁加氨甲苯酸与氨甲苯酸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8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的病人,随机分成4组。抑肽酶组(A组,n=12例):在预充液中一次性给抑肽酶200万单位;乌司他丁加氨甲苯酸组(UP组,n=12例):乌司他丁12000IU/kg、氨甲苯酸10mg/kg,加入预充液中随转机进入体内;氨甲苯酸组(P组,n=12例):在预充液中加入氨甲苯酸10mg/kg;空白组(B组,n=12例),不加入任何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结果4组CPB时间、术中输血量无统计学差异。术后24h胸腔引流量UP组(443.3±150.82ml)、P组(430.0±178.29ml)、A组(290.0±97.98ml)与B组(587.1±198.14ml)比较,B组和其他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UP组合P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肽酶组有一例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结论在CPB中使用抑肽酶、乌司他丁加氨甲苯酸和氨甲苯酸均能有效地防止术后出血。乌司他丁加氨甲苯酸组和氨甲苯酸组两者在减少术后出血的效果近似,乌司他丁血液保护作用并不突出,氨甲苯酸与乌司他丁类似,也具有抗炎作用,且价格低廉、不良反应较少及无过敏反应,可作为替代抑肽酶的药物之一,值得在CPB中推广应用。
徐红党[5]2016年在《氨甲环酸和富血小板血浆对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氨甲环酸对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作用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作用,并评价其安全性。资料和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单盲、临床对照研究。选择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56例,性别不限,年龄46±12岁,体重73±11 kg。采用电脑随机化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C组,n=26)和氨甲环酸组(TXA组,n=30)。C组采用常规统一的血液保护措施,TXA组在C组治疗的基础上切皮前静脉输注氨甲环酸负荷剂量10 mg/kg,继以10 mg.kg-1.h-1速率持续静脉输注至术毕。C组按照TXA组氨甲环酸的使用方法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在麻醉诱导前(T1)、体外转流开始前(T2)、手术结束前(T3)、术后6 h(T4)、24 h(T5)测定Hb、Plt计数和功能、PT和APTT。记录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和术中相关情况。记录两组术后24 h胸管引流量,二次开胸止血率和异体输血情况。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XA组T3、T4时PT和APTT比C组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TXA组术后24 h胸管引流量和二次开胸止血率显着减少(806.1±109.1 ml VS 1165.4±232.5 ml,P<0.05,0 VS 4(15.4%),P<0.05),术后异体红细胞、血浆及血小板用量均显着减少(3.1±1.1 u VS 5.2±2.3 u,P<0.05,538.1±68.5 ml VS895.9±105.2 ml,P<0.05,1.2±0.1 u VS 2.5±0.6 u,P<0.05)。TXA组术后急性肺损伤和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下降[8(26.6%)VS 12(46.2%),P<0.05,8(26.7)VS 11(42.3),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51.3±3.1 h VS 79.6±5.2 h,3.9±1.1 d VS 6.5±2.6 d,P<0.05)。其余术后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用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能够减少术后出血和异体输血,具有显着的血液保护作用,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第二部分富血小板血浆对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作用目的探讨术前急性自体富血小板血浆(Autologous platelet-rich plasma,a PRP)分离回输在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血液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59名择期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ASA‖-Ⅲ,年龄32-59岁,体重63-95公斤。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T组,n=31)和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分离回输组(a PRP组,n=28)。在麻醉诱导前(T1)、体外转流开始前(T2)、体外转流结束前(T3)、术后1 h(T4)、24 h(T5)、48 h(T6)测定Hb、Plt计数和功能、PT和APTT。记录术中和术后48 h异体输血情况和术后48 h引流量。记录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 PRP组分离处理的全血容量(1269±197)ml,a PRP(753±78)ml,a PRP分离时间(35±9)min,分离血小板数量占全身总数的(22±3)%。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和围术期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1。与T组比较,a PRP组T2时Hb明显降低,Plt计数在T3明显减少(101±10 g/l vs 131±15 g/l,83±23×109/L vs115±51×109/L,P<0.05),而Plt计数在T4、T5、T6时明显增加(103±25×109/L vs151±27×109/L,105±25×109/L vs 147±39×109/L,101±26×109/L vs149±35×109/L,P<0.05),Plt功能在T4、T5、T6明显较强(1.93±0.58 vs 2.73±1.13,2.23±0.96 vs 2.83±0.75,3.05±1.15 vs 3.07±1.12,P<0.05),PT和APTT在T4、T5明显缩短((17.6±2.1 s vs 14.1±1.1 s,17.6±2.7 s vs 13.5±0.8 s,42±7 s vs 36±3 s,39±8 s vs33±3 s,P<0.05),见表2.2。a PRP组术中血小板、血浆和冷沉淀输入量(3.3±2.1 u vs 1.5±1.1 u,321±53 ml vs 205±31 ml,5.1±2.5 u vs 1.5±0.6 u,P<0.05)和术后红细胞、血小板、血浆和冷沉淀输入量及术后48h引流量显着少于T组(4.3±1.9 u vs 2.5±1.2u,3.1±1.3 u vs 1.1±0.5 u,413±59 ml vs 231±23 ml,3.3±1.7 u vs 1.5±0.8 u,1565.4±232.7 ml vs 1106.7±109.5 ml,P<0.05),见表2.3。与T组比较,a PRP组术后急性肺损伤发生率明显减少(9(32.1%)vs 6(19.4%),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69.1±5.9 h vs 43.1±1.5 h,8.1±2.8 d vs 5.3±1.1 d,P<0.05),其余术后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4。结论术前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分离回输能显着减少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和异体输血量,具有明显的血液保护作用。
韦涌初[6]2002年在《抑肽酶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概况》文中提出出血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特别是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或转流时间长、再次手术的病人 ,手术创面往往广泛渗血 ,难以用外科方法进行处理。大量出血一方面增加急性心包填塞的危险性 ,影响术后心、肺功能的恢复 ,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 ;另一方面
刘爱英[7]2005年在《抑肽酶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抑肽酶(aprotinin)是从牛腮腺、胰或肺等脏器中提取的一种纯天然的广谱蛋白水解酶抑制剂(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由16种氨基酸的58个残基组成,是通过3个二硫键自身相联的单链碱性多肽。分子量6512D。抑肽酶口服可被灭活,一般采用静脉内给药或加入预充液中。抑肽酶静脉注射后,原形抑肽酶迅速分布至整个细胞外液,大部分蓄积在肾小球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在肾脏被溶酶体酶代谢成较短的肽或氨基酸,然后以无活性代谢产物形式由尿排出。半衰期约为2小时。抑肽酶不通过正常的血脑屏障,仅有少量的抑肽酶透过胎盘屏障,对哺乳期婴儿无明显影响。 抑肽酶能与蛋白水解酶竞争一个赖氨酰基而形成可逆的复合物,从而抑制人体的多种丝氨酸蛋白水解酶,包括纤维蛋白溶解酶(plasmin)、凝血酶(thrombin)、胰蛋白酶(trypsin)、激肽释放酶(kallikrein)及凝血因子Ⅳ~Ⅻ等,进而对激肽、补体、凝血和纤溶等系统发挥抑制作用,起到减少出血和抗炎作用。 抑肽酶对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①抑肽酶能直接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的活性,阻止纤溶酶原的活化、纤维蛋白原消耗和纤维蛋白降解物(FDP)增高,抑制凝血酶和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D-dimers)聚集。②抑肽酶能直接抑制激肽释放酶的活性,阻止激肽的产生,从而抑制由激肽引起的小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以及对纤溶酶原的
田泽祥[8]2012年在《氨甲环酸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血液保护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A)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小板、凝血系统功能以及术后出血量、输血量的影响,为临床更合理的应用TA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1年10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氨甲环酸组(A组),对照组(B组),每组30例。A组于转机开始后快速滴入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20mg/Kg,B组加入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h、12h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CPB转机前、转中、停机后的ACT等指标的变化,并观察记录关胸时间以及术后12h心纵引流量、输血量等临床情况。结果术前两组间PLT、PT、APTT、TT、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h两组间PLT、PT、APTT、TT、FIB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12h两组间FIB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PLT、PT、APTT、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内各时点PLT变化比较:术后3h、12h与术前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12h与术后3h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内各时点PLT变化比较:术后3h、12h与术前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12h与术后3h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A、B两组内各时点PT、APTT、TT变化比较:术后3h与术前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12h与术前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与术后3h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 A组内各时点FIB变化比较:术后3h与术前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12h与术前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与术后3h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B组内各时点FIB变化比较:术后3h、12h与术前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12h与术后3h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ACT在转前、转中及停机后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停机后ACT与转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h心纵引流量和输血量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关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PB心脏瓣膜置换术中,TA能达到血液保护效果且不影响术中ACT的测定,具有有效地抗纤溶效果和血小板保护作用,能减少术后的出血量和输血量。
李显华[9]2007年在《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术后患者早期认知功能和血清S100B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术后患者早期认知功能和血清S100B的影响。方法择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60例,ASAⅡ或Ⅲ级,年龄15~45岁。分为A、B两组,A组接受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B组接受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分别在术前第1天和术后第7天行神经心理测验。健康志愿者40名,间隔7d行神经心理测验2次,计算出各项测验的练习效应作为对照。采用改良可信改变指数(modified reliable change index, MRCI)评价术后各项测验的认知功能损害。如患者有2个或2个以上的测验项目出现术后认知功能损害,则判断该患者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取患者术前及术后24h血标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100B蛋白浓度。结果A组28例、B组23例患者完成测试。手术A组、B组和健康志愿者3组间年龄、体重、性别构成比、受教育年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术后气管插管时间,术后监护室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志愿者神经心理测试中,累加测验、视觉再生测验、联想学习测验、数字符号测验、连线测验存在练习效应。A、B组患者POCD发生率(42.9% vs 3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OCD患者较非POCD患者术后24h血清S100B高(P <0.05),A、B组术后24h血清中S100B的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并不降低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不减少术后24h血清S100B的释放。
周学亮[10]2008年在《血凝酶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病人血液的保护作用》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血凝酶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病人血液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为血凝酶组(n=15)与空白组(n=15)。血凝酶组于麻醉诱导后至CPB前经中心静脉缓慢静注血凝酶1KU,另1KU加入预充液中随转机进入体内。空白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代替血凝酶。监测两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CPB)时间以及切皮前(T_1)、CPB结束(T_2)、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20分钟(T_3)的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GPⅡb/Ⅲa,并记录术后1h、3 h、6 h心包纵隔引流量(ml)。结果:Hb值血凝酶组T_2、T_3显着高于空白组(分别t=2.276,P=0.030;t=2.059,P=0.048);PLT值血凝酶组T_2、T_3显着高于空白组(分别t=2.242,P=0.033;t=2.524,P=0.017);PT值和APTT值血凝酶组T_3显着低于空白组(分别t=3.378,P=0.002;t=2.110,P=0.043);D-dimer值血凝酶组T_2、T_3显着低于空白组(分别t=2.351,P=0.026;t=2.122,P=0.042);GPⅠb值血凝酶组T_2、T_3显着高于空白组(分别t=2.12,P=0.04,t=2.439,P=0.021);GPⅡb/Ⅲa值两组T_2、T_3无明显差异(分别t=1.190,P=0.244;t=0.948,P=0.351);心包纵隔引流量两组术后1h无明显差异(t=0.558,P=0.580),术后3h、术后6h血凝酶组显着低于空白组(分别t=2.427,P=0.021;t=2.923,P=0.006)。结论:血凝酶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病人血液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 抑肽酶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D]. 魏文嵩. 江西医学院. 2003
[2]. 乌司他丁在小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的抗炎性反应作用[D]. 李鹤飞. 河北医科大学. 2005
[3]. 抑肽酶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J]. 刘明政, 张东亚, 胡小琴. 中国循环杂志. 1994
[4]. 抑肽酶、乌司他丁加氨甲苯酸与氨甲苯酸对血液保护作用的研究[D]. 张文斌. 桂林医学院. 2013
[5]. 氨甲环酸和富血小板血浆对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作用[D]. 徐红党. 郑州大学. 2016
[6]. 抑肽酶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概况[J]. 韦涌初. 广西医学. 2002
[7]. 抑肽酶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进展[D]. 刘爱英. 郑州大学. 2005
[8]. 氨甲环酸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血液保护作用[D]. 田泽祥. 宁夏医科大学. 2012
[9]. 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术后患者早期认知功能和血清S100B的影响[D]. 李显华. 华中科技大学. 2007
[10]. 血凝酶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病人血液的保护作用[D]. 周学亮. 南昌大学. 2008
标签:外科学论文; 体外循环论文; 氨甲环酸论文; 抑肽酶论文; 输血反应论文; 氨甲苯酸论文; 血凝酶论文; 乌司他丁论文; 健康论文; cpb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