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经济与价值积累--从虚拟经济视角解读当代资本积累_虚拟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与价值化积累——从虚拟经济角度认识当代资本积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论文,当代论文,角度论文,价值论文,资本积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全球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经济中出现了大量的虚拟资产,它们的增长量数十倍于实际资产和物质产品的增长量,据统计,世界每天金融交易总额中与实物产品贸易有关的不超过1%~2%。正如德鲁克所言,“90%或90%以上跨国经济的金融交易不是服务于经济家所说的经济功能”[1],而是为了追求价值增殖。为什么会有大量虚拟资产的存在?虚拟资产的大量出现对整个经济运行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一些学者提出了“虚拟经济”(Fictitious Economy),“符号经济”(Symbole Economy)、“非真实经济”(Unreal Economy)等概念,采用了一些有别于传统的新理论分析思路。正是受这样一些观点启发,本文从虚拟经济角度来认识当代资本积累,探讨虚拟资产大量存在与积累方式变化的内在联系,描述资本积累的“价值化”趋势及对经济的影响。

(二)价值化积累的含义

虚拟经济理论认为,信用发达条件下,储蓄已不再是储存黄金,大量的信用货币从开始媒介实物资本的积累,发展成为脱离实物资本、投资于虚拟资本以完成自身的纯价值形态的资本积累。所谓价值化积累是指以价值表现的广义的储蓄,包括股票、债券及地产等虚拟资产表现的财富的集聚与增长。它与传统的以固定资本形成为标准的实物资本的积累不同,实物资本是指长期存在的(通常为一年以上)生产物质形式,如机器设备、厂房及各种原材料,加工过程中的货物、存货、交通运输设施等。所以,“价值化积累”实际上是对当代经济发展趋势的一种理论概括,强调资本积累的内容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价值财富”,而非以物质形式表现的“实物财富”。资本积累的内容为价值形式表现的虚拟资本,资本积聚与增殖的形式特征是“以钱生钱”。

二、价值化积累的非对称性及影响

(一)价值化积累是资本积累的发展阶段

虚拟经济理论认为积累发展过程的逻辑大致为:在市场经济初期,资本积累的含义主要是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因此,积累的价值形式虽然表示为货币积累形式的储蓄,但最重要的价值增殖形式依然是产业资本的生产活动。因此,积累的主要目的与其形式的背离并不大,人们也容易十分清楚地看到积累的实质性内容是固定资本形成。当积累被分成固定资本形成和货币形式的积累(储蓄)时,这个时期积累的实现则必须通过货币储蓄来完成,没有货币形式的积累或储蓄,就无法形成固定资本,可以说储蓄制约着资本的形成规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股份制企业与股票发展起来了,股票的一级市场为企业提供资金,企业为其提供收入,股票的股息收入显示出股票收入与生产企业的密切关系,股票的收入是生产资本利润的一部分。二级市场的发展在融资与生产之外又增加了一个新的虚拟价值增殖的形式,即通过股票价格波动而获得收入。这个价值增殖形式虽然与生产资本有关,但是同股息收入相比则是一个新的形式,其来源也与股票代表的企业关系更小。此时,股票本身的独立意义已经存在,只要持有股票就等于持有企业,不但可以分得企业利润还可以获得股票增值的收入。股票就是资本,就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积累股票就意味着积累财富。

在股市发展的同时,债市、金融衍生物及房地产市场也迅速成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价值增殖的形式多样化了,不再是仅仅依靠物质生产过程。服务业的发展导致GDP中的成分开始包括服务业,体育、娱乐业、金融业的服务收入也被计入GDP,还有中介机构,包括理财咨询、房地产中介机构的服务等。这些GDP的内容与传统的对生产的理解不同。它们变得更不确定,其收入大小与经济环境的关系更大,而与企业成本关系相对于制造业更小。这些变化为积累增加了新的内涵,一些相对脱离于实际生产过程的价值增殖成为积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以资本化定价为特征的虚拟资产近20年来逐渐成为人们财富的主要代表之一。

市场初期积累虽然被分为两部分,但基本上还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是,当人们发现价值增殖的新的形式之后,作为私人财富的积累就包含着大量的虚拟资产的积累了。它们的价值不是逐渐消失或缩小的,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增长。显然,这个积累开始相对独立于固定资产及其生产能力的增长。所以,人类进入市场经济以后,积累内容逐渐发生变化,“财富”基本上越来越与物质财富相脱离,越来越具有虚拟性。当然,物质财富的积累仍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虚拟财富的物质基础。

(二)价值化积累的非对称性

非对称性是价值化积累的一个重要特征。[2]虚拟经济理论认为,在信用制度发达条件下,累计的虚拟资产与累计的实物资产具有不对应的特点。这是因为实物资产会由于折旧等因素而损失,价值减少;虚拟资产却会因为时间的长久而不断地增殖,例如各种利息、红利等。因此,从长期看,实物资产会越来越少,虚拟资产却越来越多,而通常意义上的储蓄与投资相等是从当年统计平衡的角度来考虑的。在早期社会中,人们收获1万斤粮食,拿出1000斤做储蓄,粮食可以保存,假如可以积存3年的话,那么3年累计的储蓄就是3000斤粮食。但是,当人们储蓄货币时,情况就逐渐发生了变化,当年的储蓄必须与当年的投资相对应,但是累计的储蓄就不会与累计的投资相对应。

我们用非居民固定资产年末存量作为实物资产的衡量指标,它反映每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形成额、每年的投资总量;用金融资产、地产、储蓄和未偿还贷款的总量作为虚拟资产的衡量指标。利用美国1946-2002年资料,分别从虚拟资产的累计总量与实物资产的累计总量,金融资产、地产累计总量与固定资本形成额累计总量以及金融资产累计总量与固定资本形成额累计总量进行分析对比,可以看出积累的趋势:价值化积累财富总量大于实物积累财富,价值化积累速度快于实物积累速度,并且,价值化积累财富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价值化财富积累与实物财富积累呈非对称性。

价值化积累与实物积累之比

附图

图1 1946~2002年虚拟资产与实物资产之比

资料来源:根据Flow of funds Accounts of the United States(1946~2002)各年资料整理计算。

同样,假定通常情况下储蓄等虚拟资产以5%~10%的收益率增长,而实物资产则以10%~20%的比例折旧。表1显示:美国1925~2004年非居民住宅固定资产情况。在1925~2004年近80年间,固定资产年均增长速度为29.75%,生产性固定资产占固定资产总量的比重为60%~65%。表2显示的是1945~2004年近50年间,金融资产累计量是实物资产累计量的一倍以上,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相比却有较快的增长。所以长期看,价值化积累与实物积累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脱离的,价值化积累的非对称性更为突出。

表1 1925-2004年非居民住宅固定资产 单位:10亿美元

年 份1925

1935

1945

1955

19651975 198519952004

非居民住宅

164.5 160.8 367.9 373.2 1204.1 3321.9 7732.3 1246.8 1885.0

固定资产总量

占固定资产

62.08 62.69 65.52 61.33 62.61

64.2962.1661 60.89

总量的比(%)

2.25 2.29

1.44 222.64 175.88

132.76 -83.87

34.22

长速度(%)

资料来源:根据Flow of Funds Accounts of the Unit States(1945~2004)各年资料整理计算。

表2 1945-2004年固定资产与金融资产的累计对比表单位:10亿美元

年份 1945195519651997519851995 2000 20022004

总固定资产 561.5 1202.1 1923.2 5167.3 12439.8 20441.5 26973.9 28192.2 29896.8

总金融资产 562.8 1020.2 1968.4 3724.8 10033.1 21595.6

3371132259

32464

固定资产

1651.3 3244.2 7762.7 18649.9 36515.5 56186.3 73141.2 82031.4

累计额

金融资产

1639.3 3771.6 7873.6

1869442159

80085.9 120353.5 164756.9

累计额

资料来源:根据Flow of Funds Accounts of the Unit States(1945~2004)各年资料整理计算。

(三)价值化积累导致财富构成变化

价值化积累的非对称性导致大量虚拟资产的存在,导致财富构成发生变化。从人们持有的财富构成看,近年来,“财富”基本上越来越与物质财富相脱离,虚拟财富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表3显示,1981~2003年主要工业国家金融资产占家庭净财富的比重中,美国人有88%以上是金融资产,英国人有近72%为金融资产,加拿大所占比重为72%左右,日本和法国占60%以上。可见,虚拟资产在发达国家的财富中占有重要地位,收入越高,其财富构成中的虚拟资产就越大。实际上,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个人财富从简单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到股票、存款、债券、房地产等占主要地位的变化。表4显示,2002年在全国居民财富的七个子项目中,金融资产、房产和土地占居民财产总量的89.02%。其中,房产和金融资产两项最为突出,占居民财产总量的79.67%;而耐用消费品则只有6.89%。

表3 1981~2003年主要工业国家金融资产占家庭净财富的百分比(%)

美国日本法国英国

加拿大

1981~198569.742.537.851.958.6

1986~199071.741.549.652.763.9

1991~199576.950.155.264.167.3

1996~199982.258.258.868.870.2

2000~200388.464.162.571.672.1

资料来源:根据BIS各年资料整理。

表4 2002年中国人均财产的水平和构成

财产及其构成项目

平均值(元) 比例(%)

财产总额(净值) 25897.03 100

土地价值

2420.767 9.35

金融资产

5642.68421.79

房产净值

14989.2657.88

生产性固定资产 1037.309 4.01

耐用消费品价值 1784.31 6.89

其他资产的估计现值 241.63610.93

非住房负债 -218.9326

-0.84

资料来源:赵人伟、李实、丁赛 《中国居民财产分布研究》,《新华文摘》2005年第15期。

从美国总资产及其主要构成情况(表5)也可见财富构成的变化,美国在1945~1980年的35年中,虚拟资产只增长44.69%,而在1980~2004的24年中,虚拟资产却增长了401.00%,24年的增长量是35年的10倍。其中,金融和地产的比重占绝大部分,在90%以上。可见,在社会财富中,虚拟资产的比重非常大,而固定资产所表现的物质财富却非常小。

表5 1945~2004年美国总资产及其主要构成 单位:10亿美元

及构成 金融资产 房地产总 金融资产

总资产房地产 金融资产 和房地产 值/总资

总值/总

/总资产产价值

资产价值

1945 761.7150.6562.893.7%19.77% 76.95%

198011011.234216633.391.3%31.07% 69.40%

198212678.6

3997.5

7615.691.6%31.53% 68.98%

1984 148344725.7

8900.191.86%

31.86% 69.44%

198618359.1

5776.2 11153.792.2%31.46% 70.93%

198821426.8

6747.3 13012.692.2%31.49% 71.16%

199024094.2

7382.5 14839.292.2%30.64% 72.83%

1992 27011785017180.492.67%

29.06% 75.12%

199429451.8

8276.3 19004.892.6%28.10% 76.88%

199635502.2

9152.8 24010.193.4%25.78% 79.88%

199843547.2 10578.1 30444.594.2%24.29% 81.75%

200049177.2 12648.9

33711 94.3%25.72% 80.81%

200248100.5 14916.6 30064.193.5%31.01% 76.43%

200353673.9 16458.3 33648.393.35%

30.66% 62.69%

200459031.2 18751.4 36499.993.60%

31.77% 61.83%

资料来源:根据Flow of Funds Accounts of the United States(1945~2004)各年资料整理计算。

三、基本启示

(一)虚拟经济发达与否是国际贫富差距的重要标志

虚拟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化的标志。在落后经济中,绝大部分财富是以粮食、牲畜、耐用消费品等物质形式存在;而在发达经济中,财富的大多数是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工具构成的虚拟资产。在当代,制造业将逐渐变为“贫穷”的代名词,因为它靠的是低成本来维持优势。当一个国家逐渐富起来的时候,收入会提高,优势会丧失。在发达国家以制造业为主的20世纪60~70年代,贫富的差距是由“初级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差别造成的。这种差别随着发展中国家提高初级产品价格(如石油)、提高本国技术水平而逐渐缩小。但是,随着经济的虚拟化,一方面发达国家正在将虚拟经济活动作为其主要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通过虚拟经济的全球化,谁的货币(在黄金非货币化以后也完全是虚拟资产)被作为世界货币谁就有支配其他货币的权利,并通过金融交易直接获得利益。因此,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除发展以观念支撑价格的经济活动外,应积极推进本币的国际化。因为虚拟经济理论认为,整个经济是一套以货币维系的价值系统,货币是国家之间发生经济联系最基本的连接点。一国经济实力越强,金融系统就越稳定,其货币就越坚挺。稳定的金融系统将使一国成为经济的“中心”,而不是被排斥在“边缘”;使其成为各国经济的主导,而不是别国的附庸;国家将越来越“富有”,而不是越来越“贫穷”。所以,虚拟经济发达与否是国际贫富差距产生的重要原因。

(二)价值化积累导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当代发达经济中,经济增长的源泉不再仅仅是自然资源,在一定的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许多经济活动可以独立于实体经济而存在,即虚拟经济活动正在成为经济增长、就业增加和利润增加的源泉。因为信息全球化和虚拟资本全球流动能有效地配置“价值”资源,刺激储蓄与投资,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创造更多的“价值”财富。随着金融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经济增长不再过渡依赖于自然资源这类有形资源,而更多地依赖知识信息这类无形资源;财富创造的方式正在从依赖于制造业的不断扩张向纵向的不断升级转化,即财富的创造更加依赖于货币和资金的支持。当虚拟资产大量流入一些国家和地区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就会快速发展;而当虚拟资产大量流出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就会衰落,甚至突然崩溃。一个需要颠倒过来的观念是,资金的流动不再主要是为了在国际范围内配置自然资源,而是在国际间支持高增长地区的发展和分享其高收益。资源流动是哪里稀缺哪里价格高,而价格高是反映这个地区需要这种资源,于是自然资源便流向那些自然资源稀缺的地区。而规模巨大的短期资金几乎不是与利息率之差来调动的,它们往往与当地的虚拟资产价格波动有关。所以,用稀缺性原理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释大规模资金的国际流动,特别是短期资金的流动。实际上,20世纪90代以来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与这种大规模的资金流动有密切的关系。汇率的变动、经济的兴衰都与此有密切的关系。可见,目然资源对经济的影响在衰落,而金融对经济的影响在上升。一个国家的经济越是现代化就越依赖于虚拟经济活动,而与实物资本积累相对应的价值化积累,其“以钱生钱”[3]的增殖将导致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变化。

(三)在资本市场开放条件下防范金融风险

虚拟经济活动自开始以来就具有国际性,价值化积累的非对称性容易积累风险,引发金融危机。而当代金融风险的联动性使传染机制更复杂,传染途径更多样,危机的频率更高、危害更大;导致少数国家的危机长期化、深层化和复杂化,长期走不出困境。[4]在我国,由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金融体系不完善,累积的金融风险逐年加大。有资料显示,我国金融风险指数已从1991年的44.6上升到2003年的75.3。这说明,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是一个世界性课题。要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就必须处理好货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因为虚拟经济理论认为,货币将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分配使用,在货币量一定的情况下,货币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两者之间的分配量是此消彼涨的关系[5],如果货币流入虚拟经济超过一定的量,虚拟资产过度膨胀,将导致经济崩溃。所以,只有制订合理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量的投放,处理好货币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比例关系,才能保持虚拟经挤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稳定性和虚拟经济自身的稳定性,从而防范金融风险,保障国家安全。

标签:;  ;  ;  ;  ;  ;  ;  ;  

虚拟经济与价值积累--从虚拟经济视角解读当代资本积累_虚拟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