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导致深基坑支护工程出现的频率日益凸显。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深基坑支护难度系数的增长。由于建筑工程作业环境不同,造成了很多不确定行的因素,深基坑支护之前进行的勘探作业数据与实际施工地质情况出现差异,这就要求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和质量的保障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质量;控制
前言
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实施是建筑工程中关键环节,其施工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承载能力的强弱和耐久性。作为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重要技术手段,深基坑土钉墙支护技术因其支护简单、灵活和边坡稳定特点经常被引用。但是由于施工方对该技术在实际应用水平的欠缺,不能严格把握其工程效果,导致出现安全隐患。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1 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概述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快速的发展,高层建筑的数量规模剧增,深基坑支护技术成为了建筑行业的热点问题。由于建筑公司和队伍在实践过程中对深基坑支护技术不断的完善和升级,大量的新技术、新结构和新工艺在设计深基坑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在的城市建筑间距很小,有的深基坑边缘距已有建筑仅十几米、甚至几米,给基础工程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给周围环境带来极大威胁,也相应地增加了施工工期和施工费用。另外,原来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理论、设计原则、运算公式、施工工艺等,已不符合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结构的实际情况,导致一些深基坑工程出现事故,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关于深基坑支护的安全问题,工程技术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此外,在进行深基坑建设时,施工人员需要对深基坑周围的地质和水文条件、降水量、排水量等进行综合考虑,从而确定合理的深基坑建设类型和深度,加强设计的合理性,工程的稳定和高效以及整体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建筑工程地下深基坑支护的内容包括深基坑工程、土方开挖、施工机械的利用、防水等。
2 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存在的问题
2.1支护结构设计中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选择不当
深基坑支护施工安全性受到地质压力威胁较大。目前仍采用弹性抗力有限元法计算土压力 。但是在深基坑开挖之后,相关的土体物理参数时刻都在变化,无法对其进行具体估计和分析,而这会直接影响到土压力值的计算。根据大量实验数据,当内摩擦角发生微小变化时,其土压力就会随之发生改变;同样,开挖技术和结构设计的不同,也会导致土压力的改变。由此可知,许多外在因素都会造成深基坑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改变,从而最终影响参数的取值。
2.2 深基坑土体的取样具有不完全性
在设计深基坑支护结构之前,必须要实地选取环境周围土体样本,分析其数据,确保其符合施工要求。根据国家关于深基坑施工的相关规定,在施工范围内的钻孔采样数目不应过多,这时因为过多的钻孔会提高施工成本,降低工程效率。但是,由地质结构相对复杂,有限、随机的样本无法完全表现土体参数。因此,支护结构的设计也无法反映真正的土体状况,为实际的施工建设带来影响。
2.3 深基坑开挖存在的空间效应考虑不周
据施工经验,深基坑水平位移最大处位于中间位置,而两端的位移较小。而由于空间位置的结构会影响到各边界的受力情况,需要对深基坑的空间效应进行仔细分析。对于深基坑的设计通常是在平面中考虑的,比较符合细长条深基坑的实际情况,无法适用于其他形状的深基坑,在这种情况下再使用传统方式将会严重影响到实际施工质量,给工程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应在传统设计方式的基础上,仔细考虑深基坑开挖的空间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调整。
2.4 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与实际受力不符
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十分复杂,采用传统的极限平衡理论已经无法精确计算出土体受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极限平衡理论是以开挖后土体结构与开挖之前相同的前提下进行的,但是实际中开挖后土体的物理参数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的。在实际工程中,有些依据极限平衡理论设计的支护结构符合安全标准,但在实际施工中很难达到标准;而有些安全系数较低的设计方案,甚至无法到达要求的,在实际施工中仍然可以执行。因此,在实际开挖过程中,不能只根据极限平衡理论进行施工,还要根据土体实际情况,考虑到土体受力,对施工方案进行合理调整。
3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3.1 完善监测管理环节
开展监测管理关系着建筑工程安全性的提高。深基坑支护施工水平。为了达到良好的施工状态,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依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工程勘察对象,例如地质状况等,继而从地下水位、地层结构等层面入手,对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环节展开有针对性的勘察,即及时发现工程施工环节开展过程中凸显出的相应问题,展开行之有效的处理。同时在监测管理环节开展过程中亦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注重针对施工现场周边建筑物的实际分布,由此确定基层结构震动承受力,达到最佳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效果。部分施工单位在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逐渐凸显出支护结构与设计不相符的问题,影响到了工程施工进度。因此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针对地下水控制装置的运作状况进行实时监测,由此达到最佳的工程施工状态,且完善施工管理环节。
3.2 加强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管理
青海某地某项目在开展过程中为了提升深基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其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针对施工现场水文情况展开了调查工作,即获取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的水位埋深分别为 1.2m、9m、22m,同时其水位标高分别为 45m、34m、26m,最终通过对水文信息的分析以及设定深基坑支护施工的混凝土结构,由此提升了整体工程施工质量,达到了最佳的施工质量管理状态,满足了工程建设需求。此外,在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为了实现对施工质量的严格把控,要求工程监管部门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对护筒中心、桩中心偏差进行严格把控,同时确保泥浆比例处在1.1~1.2,由此达到最佳的施工管理状态。由于在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钢筋安装的合理性亦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工程施工质量。为此,要求施工人员在实践作业环节中应注重对钢筋安装流程的合理化。在混凝土浇筑作业环节,将混凝土埋入深度控制在大于2m状态下,并保持桩头超灌 1m,就此提升整体工程施工水平。
3.3 深化深基坑土体止水问题管理
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强调对土体止水问题的管理至关重要,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3.3.1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应结合地下水来源较为复杂的特点,即其由上层滞水、承压水、雨水、渗漏管道水等所构成,在深基坑支护作业环节开展过程中综合考虑排水、降水等问题的影响,同时注重深基坑周围环境的调研工作,最终由此实现对土体止水问题的有效掌控;
3.3.2在深基坑土体止水问题管理过程中也要减少连续抽水施工现象,同时关注将帷幕止水方法贯穿于高水位地区;
3.3.3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推进粉喷深层搅拌法、压力注浆法等施工方法的应用亦有助于提升整体工程施工质量,因而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达到最佳的工程施工状态。
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推进,造就了建筑行业迅猛的发展趋势,尤其是高层建筑的施工项目越来越多,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不断经受着挑战。本文详述了深基坑支护中常见问题,研究了施工管理措施的完善,对高层建筑工程的实施有巨大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于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中工程变更管理的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4.
[2]朱文景.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及工艺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6):169.
[3]王隽.建筑工程中深基坑中支护施工技术分析[J].安装,2013,(9):30-31.
[4]李亭.分析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住宅与房地地产,2016,(6):195.
论文作者:任建成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深基坑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结构论文; 环节论文; 作业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