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宣恩荧屏特殊教育学校,湖北 恩施 445500)
摘要:在落实素质教育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之中,许多老师开始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的前提之上构建高效课堂,保证学生能够获得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智障学生的教育教学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特殊儿童,智障儿童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相对比较复杂,同时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比较迟缓,老师必须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注重教学实践活动与学生个性化成长之间的联系,积极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本文以培智数学教学为分析对象,了解这一教学模式与生活相联系的相关策略,以期为实现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培智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引言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点学科,数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水平意义重大,智障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较慢,数学教学对这类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老师在数学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必须要积极体现这一学科教学的形象化、生活化价值,鼓励学生结合个人有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进行主动的思考和分析,掌握数学学习的技巧和精髓,培养个人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二、创设生活化的场景,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在数学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智障儿童学习和成长的规律,分别着眼于智障儿童目前的思维水平和学习习惯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其中情境教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备受老师的好评,这种教学策略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体现学生的学习价值和作用。老师在开展数学教育活动之前必须要深入解读智障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了解智障儿童的社会生活经验和环境,积极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知识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有着重要的呈现,大部分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老师需要积极的立足于数学课本教学的现实条件,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融为一体,通过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分析来调整后企业的教材内容和方向对现有的教材进行合理的选择加工。其中生活场景的创设最为关键,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老师需要针对智障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规律,通过情境的创设弥补智障儿童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上所存在的不足,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保障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不同的实践活动,说出个人的真实意见和看法。
三、设计生活化语言,选择生活化教学方法
培智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对老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的个性明确生活化语言的使用要求,积极的将符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融入主题教学环节。
首先,老师需要关注生活化教学语言的应用,智障儿童的思维带有极为明显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在开展教学实验之前,老师需要注重教学语言的选择和调整,积极利用生动有趣的形象化语言与学生的接触,关注学生的主观反应,保证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不同的生活化情景感知中,更好的体现生活化教学的作用及优势。
其次,智障儿童的语言感知能力相对较差,语言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老师需要注重语速的控制,尽量避免节奏过快,而是需要结合学生的反应能力降低个人的与说话速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联系,保障智障儿童能够意识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帮肯定,从而树立一定的学习自信心,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引导。
最后,我国心理学家在对智障儿童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强调这一部分儿童会产生许多的自卑心理,因此在教学时老师需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一个更加宽容的心态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及时的给予学生更多的表扬,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促进智障儿童的良性成长和发展。
四、创造生活实践机会,使数学应用生活化
实践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之中,许多学者明确强调,数学教学需要关注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设置,保障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合理比重,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之中对个人的学习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认知,从而获得更多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掌握数学学习的核心要求和精髓。数学老师需要积极的调整后期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向,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和支持,保障实践教学的合理设置,在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的前提之上积极的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实践的机会,更好的体现数学知识应用的生活化。其中智障儿童教育主要以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主题,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之前,老师需要注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的联系,拓宽学生的生活实践空间,鼓励学生在反复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之中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主动站在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利用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践中的困难和障碍。在完成主体课堂教学环节之后,老师去要积极的为学生提供更多运用数学知识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参与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自主分析和实践的过程之中提高个人的实践动手能力。
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老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之前必须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分析智障儿童的教育标准以及成长规律,积极的将基础知识的应用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相结合,更好的体现数学知识应用的生活化。老师只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再针对解决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在自主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调整后期的教学策略及方向,适当的点拨学生和指导学生,尽量避免一刀切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主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之中实现自我教育。
五、结语
培智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和互动符合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数学老师需要在各种教学实践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了解智障儿童教育教学的现实条件,体现该学科教学的生活作用和价值,将更多的生活元素融入学科教学环节,保证学生在以自主实践的过程之中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尚美华.让培智数学教学与生活牵手而行[J].现代特殊教育,2012(11):42-42.
[2]王芳.信息技术让培智生活数学课堂“活”起来[J].好家长,2016(51).
[3]汤琴.“好玩”的数学让培智数学课堂更精彩[J].考试周刊,2016(95).
论文作者:陈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学生论文; 智障论文; 老师论文; 儿童论文; 数学论文; 生活化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