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新疆公司安全监察部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在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当中,随着矿井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维吾尔、哈萨克等当地少数民族加入了我们矿井建设的职工队伍中。虽然多数民族职工能讲汉语,但他们汉语理解能力较差,更是不会书写,过去单一的汉语教学、考试已不能适应这部分民族职工的培训。为进一步完善安全培训教考工作,切实提高少数民族职工安全知识和沟通能力,杜绝因培训效果不佳和沟通不到位而产生安全隐患,甚至造成事故的发生,制定开设“双语课堂”培训教学新模式。本文就是阐述在特殊地理环境当中的特殊培训教学模式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联系。
关键词:双语课堂;培训教育;安全管理
引言
随着西部大开发,西部资源开始大范围的开发利用,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内地人员到偏远地区进行采掘活动的人员较少,技术职工也存在很大的缺口,这就出现了随着矿井建设的发展,民族职工越来越多,但是因语言不通的问题也影响到招工、培训及安全生产。为把少数民族职工培养成合格的产业工人,探索适应民族职工特点的新的教考模式,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开设“双语课堂”培训。
一、西部偏远地区矿井职工现状
煤矿安全生产坚持“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原则。培训是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随着越来越多的民族职工加入企业职工队伍,传统的单一汉语教学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教考需要,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1、多数民族职工能讲汉语,但他们汉语理解能力较差,汉语教学效果不佳。
2、不会书写汉字,不能参加笔试考试,无法进行考评。
3、因语言障碍,民族职工学习积极性不高。
4、沟通交流不便,工作中易产生误会,影响安全生产。
二、开设“双语课堂”的目的
开设“双语课堂”培训,一是如何利用“双语”互动,让少数民族职工提高汉语知识和沟通能力;二是如何通过维语讲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让民族职工更清楚地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及岗位职责;三是如何利用安全知识双语手册强化民族职工的日常学习;四是通过利用“汉语+维语”双语试卷考试,克服以往民族职工只能口头问答,不能笔试的弊端,真实地检验对民族职工的培训效果,确保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一)开设“双语课堂”的可行性
在永宁煤化职工队伍中,聘用少数民族教师授课、辅导、解释,方便沟通交流,并把岗位职责、手指口述、煤矿常用术语编印成汉、维双语手册,便于民族职工日常学习,同时采用“汉语+维语”双语试卷考试,真实反映职工知识接受程度,针对培训工作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改进,提高培训效果。而民族教师带领民族职工针对性参观实物模型,实操基地,趣味性培训提高民族职工学习的积极性,矿领导教学观摩、职工评议,对民族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考评,也有助于民族职工教师自己水平的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开设“双语课堂”的必要性
目前尚未有维语教材,少数民族职工对汉语的理解可能存在一知半解,若通过少数民族教师授课、辅导解释,民族职工会更清楚地理解、掌握安全知识。民族教师汉、维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向民族职工传授汉语知识,会不断提高民族职工的汉语理解能力,提高与汉族职工的沟通交流能力,减少工作中的误会,确保安全生产。
把岗位职责、手指口述、煤矿常用术语编印成汉、维双语手册,便于民族职工日常学习,更加熟练地掌握安全知识,同时采用“汉语+维语”双语试卷考试,真实反映职工的安全知识接受程度,针对培训工作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改进,提高培训效果,与此同时“双语课堂”培训更具有针对性、趣味性,提高了民族职工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汉语知识,开创了培训教学的新模式。
(三)开设“双语课堂”的优越性
开设“双语课堂”培训,一是提高了少数民族职工汉语理解和沟通能力,减少了工作中的误会,确保了安全生产;二是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让民族职工更清楚地掌握了安全生产知识及岗位职责;三是通过双语试卷考试,克服以往口头问答,不能笔试的弊端,真实地检验了培训效果,确保考试合格持证上岗。今年以来,培训合格,持证上岗的民族职工有65人,既及时补充了一线员工,又没有违章现象,确保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双语课堂”的优越性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来。
三、开设“双语课堂”的方法
1、聘请民族同志担任内部培训师,并对民族内部培训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进行考评。副总师巴吐尔多年从事煤矿工作,业务知识、安全意识很强,汉语表达准确,并经过安全资格培训。担任内部培训师以来,兢兢业业,很好的完成了培训任务,也受到培训职工的好评。
2、采用案例教学、演示、参观、现场教学、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模型、实物等教具,教师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善于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观看安全警示教育片15次,实操训练18次,观看实物、模型数次,直观的教学大大提高了职工的认知、理解能力,方便了安全培训。
3、有安全副矿长对双语试卷的出题质量严格把关,充分利用好考试环节,把好民族职工的入职关。专业术语不能用维语表达,又不会书写汉字的问题,试卷中尽可能不出。
4、组织矿领导进行教学观摩,对授课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指导。矿主要领导董事长、书记、矿长均参与了观摩,并从授课艺术,重点知识把握,学员交流互动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5、每期培训结束后,开展民族职工座谈会,对授课教师进行评议,咨询培训效果,对培训中的不合适的做法及时反馈,及时整改。针对职工提出的煤矿一些新的设备名称不能用维语表达,又不太好认的问题,尽可能用实物多演示。
6、充分发挥职工的优势,组织汉语表达好的民族职工与其他民族职工单独交流,帮助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学习安全知识。
四、“双语课堂”得到的安全管理效果
永宁煤化通过开设“双语课堂”培训,共计培训民族职工65人,培训合格的民族职工达到岗位应知应会的水平,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从开始“双语课堂”培训工作进入正常后,入职的民族职工没有违规违纪现象发生,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也解决了矿井招收汉族职工困难,又不敢大量使用民族职工的问题,探索出了培训教学的新模式。
总结
“双语课堂”培训解决了招工困难的问题,及时补充了一线职工,保证了矿井的正常生产组织,也为潘津煤矿完成矿井竣工验收提供了坚实的人员保障,经济效益无法估量。“双语课堂”培训的应用取得很好的效果,也得到新疆公司的好评,在培训考核作为一个亮点在新疆公司推广应用。
论文作者:王永帅1,李新普2,韩高将1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职工论文; 双语论文; 民族论文; 汉语论文; 课堂论文; 矿井论文; 少数民族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论文;